文/圖_楊 茹 馮 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國網新鄉供電公司,有這樣一位技術工人,時刻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十余年如一日堅守在平凡崗位,不斷開展專業技術創新攻關,勇做電力“大動脈”的守護者,滿足了百姓用電需求,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絢麗的青春華章。他就是國網新鄉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檢修二班副班長王銘堂。
自2012年成為電力人以來,王銘堂從新手的毫無頭緒、手忙腳亂,到現在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在身邊同事、朋友的見證下,工作生涯進入新階段。2017年,王銘堂被授予“新鄉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22年,在新鄉市首屆無人機巡檢作業勞動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王銘堂(中)與同事開展創新課題研究。
2021年年底,新鄉供電區所轄110千伏及以上高壓輸電線路3208千米,各類桿塔13000多基,分布在新鄉市的四區八縣,由于范圍廣、人員少,線路方面的各種數據、資料的統計工作難度很大。
高壓輸電線路,是供輸電系統的“大動脈”,它的安全穩定和暢通有序對輸電作業至關重要。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線路巡檢精度?思索一番后,王銘堂所在班組決定統籌匯集信息數據,修訂線路線序圖,為線路巡檢提質增效。
面對桿塔及線路涉及數量多、覆蓋范圍廣,班組人手不足且日常工作繁重的困境,高質量完成線路線序圖無疑是塊難啃的“骨頭”。困難面前,王銘堂并沒有退縮,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現場開展調查,對標對表核對統計,不斷完善修正數據,助力新版《220千伏、110千伏線路桿塔明細表》發布。
“有了新版的線序圖,不論是巡視還是檢修,有關線路的數據資料可以做到隨時查閱,各種明細清晰可見,切實提高了工作質量與效率。”國網新鄉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副主任尚明紀說。
作為社會蓬勃發展的“戰力供給”,電力的功能性保障作用日益凸顯,工作要求也隨之增高,這就要求線路運檢人員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工作技能,完善工作方法,精益求精,為電力“大動脈”的有序暢通保駕護航。
王銘堂作為檢修二班QC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積極參與活動、牽頭難題攻關,運用項目化管理思維,組織團隊認真分析、探討面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按照“計劃—執行—檢查—修正”步驟迭代循環、總結經驗,帶動班組整體效率提升。班組成員通過反復實踐,在220千伏鯤輝線更換內角耐張絕緣子串時,通過使用可旋轉調節式掛梯,克服傳統掛梯因掛線點內角小,橫擔與導線連接爬梯不易掛線固定等困難。“通過現場實際應用,讓我們實現了人員減少、時間縮短、效率提高的目標,直接創造了多供少損的經濟利益,切實為輸電高質量貢獻了力量。”該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專責許福濤說。
付出才有回報。王銘堂作為主要組織者牽頭的輸電線路V型拔銷器QC課題活動獲國網新鄉供電公司QC成果暨發布二等獎,QC成果“防脫落可調式腳扣”獲國網新鄉供電公司二等獎,QC成果“可旋轉調節式掛梯”獲國網新鄉供電公司優秀獎。
2022年7月,國網新鄉供電公司承辦新鄉市2022年度首屆無人機巡檢作業勞動競賽,王銘堂憑借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被推選前往參賽。
回憶起備賽的那段時間,王銘堂說:“和同仁們互相切磋一下,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多學點東西。”
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王銘堂榮獲一等獎。這不僅是作為參賽選手的個人榮譽,也是輸電運檢中心全業務核心班組的榮光,更是國網新鄉供電公司以“數智”賦能引領輸電運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全業務核心班組建設的縮影。
輸電運檢中心全業務核心班組建設以來,堅持“立足現狀、對標找差、著眼發展”思想,構建完備的無人機立體巡檢體系,注重深化輸電運維能力提升,將輸電運檢工作由“傳統人工巡檢”向“人機協同”模式轉變,穩步推進無人機規模化應用發展,為無人機巡檢業務自主實施及作業模式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王銘堂作為核心班組的主要人員之一,牢樹創新意識,深耕無人機巡檢領域,將日常作業現場當作技能水平提升“練兵場”,借用無人機“輕便+全視角”優勢,結合人工作業經驗,探索完善公司數字化、智能化操控的無人機巡檢機制,促進形成“全域式”無人機巡檢新模式,確保班組核心業務“自己干”“干得精”,常規業務和其他業務“干得了”“管得住”,帶動該公司整體提升作業安全質量和效率。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王銘堂奮斗在送電線路檢修的事業中,用實際行動為國網新鄉供電公司“大而強”的發展目標貢獻著力量,用青春踐行著輸電“大動脈”守護者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