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提籃橋地區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批判遺產研究中權威遺產話語問題的再審視
——以上海提籃橋地區為例

2023-02-01 04:42:17王思渝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北京100871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4期

王思渝(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 北京 100871)

批判遺產研究(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已經成為國內外遺產研究領域日益引人注目的聲音。關于何為批判遺產研究、其與遺產實踐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其視野下來理解中國問題,等等,諸多問題已經得到廣泛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勞拉簡·史密斯(Laurajane Smith)所提出的“權威遺產話語”(Authorised Heritage Discourse)常被認為是影響乃至代表了當代批判遺產研究思想的重要論述之一。

結合史密斯在其著作《遺產利用》(Uses of Heritage)中的整體論述[1],以及不同訪談中的表述[2],我們可以將“權威遺產話語”的內涵理解為以下層面:遺產保護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是一個不同主體參與建構、共同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專家學者等精英群體擁有了更為強勢的話語權,而其他群體的話語權、更為本土的文化認知則常被忽略;專家學者擁有話語權的過程是一套“自我指涉”的過程,建構了什么是遺產、如何保護,并規定了誰有權力來界定什么是遺產,從而形成一個權威化了的保護體系和實踐邏輯;該話語通過進入國際憲章、文件,從而成為普遍性的標準乃至“常識”,進而固化了自身的“權威性”;在這套權威化了的話語背后存在著意識形態和社會治理的機制;該話語帶有物質中心主義的傾向;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該話語也存在著西方世界的遺產觀是否具備普適性等問題。

中文學術界已有諸多學者圍繞“權威遺產話語”問題展開了諸多討論。部分學者著力于進一步介紹或解釋該概念的基本內涵[3];部分學者則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對國家權力和西方話語的進一步反思,借此替其他被忽略的群體發聲[4],或重新強調本土話語的重要性[5]。正如上文所提,“權威遺產話語”本身的內涵是豐富的;因此,不同學者所選擇的與之對話的側面也有所不同。例如,劉朝暉主要圍繞物質性與非物質性過于分割的問題展開,強調在此模式下,社區層面的遺產認同、歷史記憶等并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6]。朱煜杰則圍繞著全球性的遺產話語與地方文化實踐之間的張力,試圖在“權威者”之外尋找到更多元的話語體系[7]。

通過上述學者的工作,國內外學術界對于“權威遺產話語”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諸多值得關注的成果。但是,筆者認為,圍繞著“權威遺產話語”,仍有值得進一步厘清的問題。本文試圖討論的問題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其一,隨著“權威遺產話語”的發展,部分研究者也對其合理性提出質疑,即,這是否僅是一種過于批判性的局外人視角下的過度詮釋?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仍然需要置于具體案例中重新審視,才能進一步理解“權威遺產話語”的滲透力。

其二,隨著對“權威遺產話語”權威性的日益強調,部分支持批判遺產研究的研究者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簡單化的誤解,以一套截然二元對立的觀念來看待官方與非官方、權威(包括專業化群體)與大眾,或者暗含著將權威等同于官方的意圖,或者將這套二元性直接全然理解為一套政治性或治理術的產物①這更多的是后繼學者們在進行詮釋時的誤區,勞拉簡·史密斯的本意也并沒有如此的截然。。在此背景下,如燕海鳴便提出要以一種“共情”的態度去理解“權威”,這也是基于其對“權威”問題被臉譜化的反思[8]。而要做到這一點,同樣需要在具體的案例中加以理解。

為了完成上述研究目的,本文選擇上海市提籃橋地區作為研究案例。對于遺產研究領域的學者而言,提籃橋地區的保護問題并不陌生。之所以要再審視這樣一個案例,原因在于提籃橋地區包含了諸多已經被列入官方遺產名錄的遺產點,但是各自的價值內涵和遺產化歷程又有很大區別。因此,對這樣一個地區的再觀察,能夠有助于回應上文所提出的兩方面問題。

一、保護的邏輯

今天論及提籃橋地區的遺產保護工作,最常被提及的便是“上海市第一批12處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這一身份的實現源于2003年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的推動。雖然在此之前,提籃橋地區的部分單體建筑已經受到學術界和官方遺產保護行動的關注;但擁有了“歷史文化風貌區”這一身份之后,其遺產保護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實踐者展開了諸多行動,研究者形成了諸多論述。這些行動與論述恰可反映現代遺產保護的諸多內在邏輯。

具體而言,從中可見以下不同方面的保護邏輯:

其一,提籃橋的案例體現出,遺產話語的生成、保護問題的起始,物質本體的存續與否的確是基礎。提籃橋地區自2003年之后開始制定保護規劃,規劃的邏輯實際上可以被進一步細分為兩個方面,即,挑選出該地區內“有價值”的對象,以及從居住條件的角度理解如何改善現狀。而這兩方面的工作都是圍繞著該地區內的建筑、空間、肌理等物質性載體展開[9]。張艷華、衛明在論及提籃橋地區的保護邏輯時也曾提到,“如果以一種純建筑或是純藝術的眼光來看,提籃橋似乎沒有太多值得保護的內容”[10]。這樣的表述實際上恰好說明“純建筑或是純藝術的眼光”是過往常在遺產保護中所出現的邏輯。

其二,橫向做比、尋其異質的選擇邏輯在保護的過程中是明顯的。陳飛、阮儀三系統論述了上海市第一批12處歷史文化風貌區之間的異同和內在選擇邏輯。文章中也曾提到提籃橋地區建筑面積最小,歷史建筑數量也較少;但在論及該地區的遺產價值內涵時,強調了提籃橋地區所代表的猶太歷史的重要性,將這段歷史視作與其他地區相比“非常重要的歷史側面”;同時,也用大量筆墨論證提籃橋在建筑、空間、肌理等方面相較于其他地區所具備的特色[11]。張艷華、衛明則直接以“特質城市遺產”來理解提籃橋地區的價值特性,也暗含了此類比較的邏輯[12]。由此可見,恰如“權威遺產話語”所指出的,所謂遺產價值,涉及到包括專業學術群體在內的決策者對不同歷史和文化側面的選擇;借助其最為異質性的一面,以求建構或拼貼起關于整個城市更為全景主義式的歷史敘事。

其三,在保護的過程中,正如諸多關于“權威遺產話語”的討論中所重視的,“專家”群體的身份是重要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專家”的實踐邏輯是否完全可以被歸納為官方的、政治性的、意識形態性的,恐怕仍需謹慎看待。作為一種目的而非僅僅是工具的專業化是不應被忽略的;并且同時,這種專業化過程不是“鐵板一塊”的,而是動態發展和具備一定兼容性的,不應被簡單置于“權威化”的一面而被批判。以提籃橋為例,上文已述的保護邏輯多是依據建筑、規劃等學科內在的專業化理據而進行,其或許在事實上造就了一個權威化的遺產;但若論其初衷,則并不會看到過于直接的政治性或意識形態性的一面,其實踐理據更多仍是源于學科分工之后的專業化所長②當然,在更廣的社會科學領域內也不斷有提出,專業化分工和各自的成長同樣也是一種現代治理術、政治性的產物;但同樣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的意見,認為這忽略了學術群體自身的獨立性、偶發事件或人物的影響以及其所形成的更為自在的自我邏輯。筆者傾向于以后者的視角來理解專業化的分工與自我邏輯。。同時還應注意,“風貌區”概念的提出已經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單體建筑保護,其在物理空間層面作出了延展,在時間維度上也顯得更為包容,同時其內在也包含有對更多元的城市價值、在地社區更為日常的生活模式的重視。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主流的專業化理念中關于“城市遺產”概念的發展,成為重要的支撐[13]。這與批判遺產研究當中對單一遺產話語的解構實際上是同向而行的。

其四,現實條件的制約或導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護與否這一問題的走向,這是諸多“權威遺產話語”式的分析當中所常忽略的。正如上文所說,專業化遺產理念的發展影響了保護過程中的諸多選擇。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專業化遺產理念,其本身也是多樣的;在遺產實踐的過程中,用怎樣的專業化理念來為實踐服務也是一個選擇問題。而這樣的選擇與實踐中所遇到的現實條件密不可分。以提籃橋為例,上海市的現存物質遺存整體在年代性上更偏向于近現代,舊城保護嵌入到城市發展整體框架中的時間較早[14],本土的專業化保護力量較為完善,諸如此類的條件都影響了上海最終能夠接受上述專業化理念實踐到提籃橋區域。同時,提籃橋地區的保護與國際猶太社群的活躍有著密切聯系。曾在提籃橋地區居住過的猶太人在陸續離開中國之后,仍保有關于該地的記憶與情感聯結。因此,自20世紀后半葉以來,在國際猶太社群中多有關于提籃橋地區的討論。自1980年代以來便有猶太后裔多次探訪舊地并得到中國官方的認可,部分猶太裔藝術家曾以之為素材創作藝術作品并運回提籃橋當地[15]。張艷華、衛明的論述中也曾提及“猶太人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對此地段的關注”[16]。這類關聯群體的活躍事實上也構成了“保護與否”“如何保護”所不能忽視的現實條件,最終影響了保護的走向。

二、展示空間的意義

上文的討論圍繞提籃橋地區的保護問題展開。實際上除了保護以外,遺產的展示也是另一個理解遺產話語的窗口。這二者之間的聯系在過往的學術研究中仍缺乏更為細致的討論。對這種聯系的關注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在一個遺產地的范圍內,保護與展示的問題是如何雙向影響的;所謂的專業化力量(此時主要體現為一種博物館術邏輯)在如何發揮作用。進而有助于我們延伸關于保護的邏輯、所謂“專業化”內涵的理解。

提籃橋地區最主要的展示空間即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該館位于今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62號,也即提籃橋風貌區內,其主體依托摩西會堂而建。1950年代,戰爭時期的猶太難民及后裔逐漸離開中國,在戰爭時期曾作為猶太難民精神信仰空間和聚集地的摩西會堂建筑尚存,但也已關閉;1990年之后,上海市虹口區人民防空辦公室遷入該地,這里成為政府辦公場地;1992年中國與以色列建交,摩西會堂開始開辟出部分空間對外展示,并接受部分參觀預約;1993年以色列總理拉賓訪華期間特意訪問了該地;1994年,當年猶太難民的另一活動地、與摩西會堂緊鄰的霍山公園設立猶太難民紀念碑;1997年,有關部門以摩西會堂為基礎批準設立“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2007年政府辦公機構從摩西會堂遷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式全面開放;2015年,虹口區推出“方舟之路”的品牌,進一步強化博物館與提籃橋地區其他猶太歷史相關建筑之間的關系,將其統一在一個整體的歷史敘事之下;2018—2020年,為進一步滿足博物館業務層面的需求,該館完成改擴建,重新對外開放。改擴建之后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展覽分為“逃亡上海”“避難生活”“患難真情”“戰后離別”“特殊情誼”“共享未來”六個部分。從這六個部分的敘事比重可見,戰爭的苦難并非展覽的重點;在苦難之下,難民與原住民之間守望相助、共同扶持以及因而結下的友好情誼成為展覽最核心的內容。除了上述基本信息之外,杜捷欣也曾經較為全面地整理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建館歷程[17]。

綜上,當我們將展示的問題也一并納入考慮之后,能夠進一步看到以下方面的問題:

其一,通常的“權威遺產話語”僅告訴我們,“權威”會通過各類行動建構起自己的一套話語體系;而在提籃橋案例當中,其為我們展現了一條具體的實現路徑,即,保護與展示的“共謀”可以成為推動遺產話語不斷向前、不斷強化的重要路徑。展示空間的存在與發展在這個案例中成為重要的“抓手”之一。成為這樣的“抓手”需要兩方面的條件:首先,其要足夠顯性,要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專業化邏輯推動實踐不斷向前進??梢哉J為,正是對摩西會堂這樣一處潛在的展示點的重視,以及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所開展的一系列收藏、研究、展示、社教、建立社會網絡等工作,推動著提籃橋地區的保護工作不斷“有事可做”。其次,要能夠與保護等一系列的相關聯行動之間保持默契。在提籃橋地區能夠看到,保護之后所形成的價值敘事,也構成了相應的展示點選擇被展示內容的基調和前提。展示空間將自身嵌入到保護的問題之內,對于自身而言是有便利性的。對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而言,其既是具備真實性屬性的遺產地,又是對外展示的專業化博物館空間,同時也是相關社群得以重新聚集、重新活躍的“接觸空間”。通過多重身份之間相輔相成,完成了彼此成就。

其二,展示空間所開展的一系列專業化實踐也有其自洽性,而非僅基于部分“權威遺產話語”式研究當中所單一強調的權威身份。想要成為展示空間,相關實物的出現是必要的基礎。由于摩西會堂和周邊地區的建筑原貌在較長的時間內得以保存,因此,從1990年代開始便不時有猶太人舊地重游,而當時尚處于“前博物館”狀態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在事實上擔負起接待功能,如此一來,也陸續吸引到相關實物的捐贈。博物館自身的專業化力量日益成熟之后,通過志愿者、口述史訪談、外事活動、私人關系等形式擔當起與國際國內相關社群及個人相互溝通和聯系的職責,這種方式也成為博物館不斷豐富實物材料的助力。同時,該博物館通過不斷舉辦或參與臨時性的展覽,不斷發展自身專業實力,積累了可供展示的素材和如何展示的經驗。較為典型的展覽例如“戰火中的諾亞方舟——猶太難民在上?!保?005年)、“猶太難民上海情”(2010年)、“德國納粹死亡集中營——奧斯維辛集中營”(2012年)等??傮w來說,之所以開展上述實踐,很大程度上還是源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身為一家專業化的博物館,其內在的專業化邏輯要求,而非基于某種單一的政治性考量。

其三,遺產的保護或展示不僅僅受到遺產研究或博物館學等單一專業的影響,其背后是多專業共同轉向或合作的過程。以提籃橋地區為例,與之相關的歷史研究導向構成了相應的空間受到重視并“有話可說”的前提。1980年代以來,國內外歷史學領域已經開啟對上海猶太難民問題的關注,并為提籃橋地區的保護和展示工作者所重視。21世紀之后,博物館也在不斷參與到猶太難民歷史研究相關的國家重大課題當中,以充實自身的專業實力。這種多專業共同轉向或合作的現象也意味著,如果僅將“權威”理解為單一專業化精英知識群體,或所有專業化精英知識群體“整齊劃一”式的行動,或許顯得過于粗糙。

其四,特定身份的關聯社群的話語權歷來是“權威遺產話語”研究所關心的重點;專業化內在的兼容性在展示的問題上也有所體現。提籃橋案例的展示工作表明,“抓手”的專業化實踐成為關聯社群得以介入相關遺產話題的契機和窗口。正是由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一系列專業化工作,才讓國內外的猶太關聯社群有了不斷發聲、自我表征的機會。換言之,曾被“權威遺產話語”所批判的專業化邏輯在這個案例中成為多元話語之一得以發揮作用的重要依托。

三、主流以外

上文討論了近年來提籃橋地區在遺產保護與展示問題上的主要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不難發現,上文所論的遺產對象大多是與猶太歷史相關的物質遺產。這也是該地區現今活躍的最為主流的遺產話語。而對于“權威遺產話語”式的分析而言,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便在于,不將目光僅停留在主流之內。以此思路來重新審視提籃橋地區,同樣位于該地區內的提籃橋監獄和下海廟的位置便顯得更饒有趣味。它們既是受到了官方和在地社區認可的“遺產”,卻又沒有躋身在該地區最主流的遺產話語當中;因此,對其位置加以考察,便也能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遺產話語的生成。

提籃橋監獄始建于1901年,被稱為“上海近代規模最大、最早的現代形制監獄”,以及“遠東第一監獄”。新中國成立之后,監獄得到沿用,并基本延續了1935年之后所形成的建筑規模和形制;2013年前后,該監獄陸續傳出搬遷、停用的消息。在部分研究文章中,提籃橋監獄被視作中國司法制度演變的重要歷史見證,監獄建筑本身也被認為具備建筑史層面的價值[18]。至于下海廟,多認為其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最初為民間祭祀海神所建,后逐漸擴展到供奉城隍。借由民間自發的信仰活動,以下海廟為中心的地區也逐漸發展成為提籃橋片區的商鋪聚集區[19];在19世紀末的近代上海,這里也是江北難民、底層勞工聚集之地[20]。因此,下海廟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也具備了區域社會中心的地位,見證了區域歷史的發展。在抗日戰爭時期,廟宇建筑遭炮火焚毀;1941年后在原址重建,形成了今天可見的下海廟建筑的基礎。

由于具備上述“價值”,1994年提籃橋監獄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1999年在提籃橋監獄內建成“上海監獄陳列館”,主要展示內容包括中國監獄史、上海監獄史、關押日本戰犯等相關內容,具備一定的對外展示和接待功能[21];2006年下海廟被公布為上海市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提籃橋監獄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盡管如此,如果進一步對比猶太相關建筑與提籃橋監獄、下海廟在整個提籃橋地區的對外宣傳比重、投入力度、被列入官方遺產名錄的時間和級別等,仍然不難發現,后者受到的重視程度仍是有限的。

之所以如此,具體來說,提籃橋監獄和下海廟的情況并不完全相同,這也可以進一步說明遺產話語得以生成的內在邏輯:

其一,物質本體第一位的原則再次得到了顯現;專業學術群體所建立起來的專業化邏輯再次發揮了作用。例如,下海廟在官方的遺產級別上被納入時間較晚、級別有限,很大程度上還是受限于其物質本體在年代性上不夠久遠,早期建筑不存;真實性上經歷了后代的新修。這便與主流遺產話語當中最為底層的專業化邏輯之間存在矛盾。

其二,價值的選擇性意味是明顯的。例如,提籃橋監獄所代表的價值內涵雖然在進行保護和展示之時已經很大程度上往建筑成就/監獄史等更為中性的話題、抗戰紀念等更為正面的話題上引導,但是,其仍然在較長時間內持續發揮著現代監獄的作用。在廣大上海市民的社會記憶當中,這是一處仍在使用的監獄,與犯罪、死亡、暴力等話題存在潛在的關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其帶有“黑色遺產”的性質。這也使其很難成為一個地區建構自身遺產話語時的首要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提籃橋監獄最終又能夠被納入到官方的遺產話語之內,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即,更宏觀的區域發展的推動。隨著提籃橋監獄所在的北外灘地區日益成為上海航運和金融發展的重點區域,有關方面提出,“監獄關押大批犯人,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22],這構成了搬遷提籃橋監獄的首要動因。而在此推動力之下,原址的拆或留問題便自然浮出水面。羅德尼·哈里森(Rodney Harrison)曾提及,遺產的出現本就與人類社會所不斷生產出的廢墟和冗余密切相關;遺產恰是一種處理廢墟和冗余的現代性技術[23]。提籃橋監獄的故事恰也說明了這套邏輯,即,當一棟建筑即將成為廢墟和冗余之時,此時去選擇遺產作為一種身份便是更為理所應當的。

四、結語

通過上文的討論,簡要描述了提籃橋地區與遺產保護相關的部分問題。在這樣的一幅圖景當中,我們能夠進一步回應本文開篇所提出的兩個問題。

一方面,能夠看到批判遺產研究和“權威遺產話語”這類思想的滲透力。在提籃橋地區的遺產保護過程當中,物質本體第一位、橫向做比的價值排序、對不同價值的選擇等常被批判遺產研究者所論及的話題是存在的。并且,恰如“權威遺產話語”所指出的,這樣的過程的確是通過專業化群體的認可而奠定了自身的合法性;由專業化學術群體為主導的專業化邏輯的確是推動保護和展示實踐不斷“向前進”的最主要動力;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所形成的“主流”敘事的確是強大的,更多元的局面、更底層的敘事尚沒有完全形成。這都說明了“權威”的確是存在的。

而另一方面,我們還能看到,所謂“專業化”也并非“鐵板一塊”,專業化邏輯并非毫無兼容性,其自身恰是在朝向更具兼容性的一面動態發展中;所謂“專業化”,實際上甚至存在一個多專業“共謀”的現象。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專業化”的過程中,專業化群體的實踐初衷都不一定完全對應一個預設了的政治性或治理術問題,專業化群體還是因專業化實踐本身更為自在的邏輯而在行事。相關聯社群的發聲有時恰好需要倚重這套專業化邏輯。當然,以勞拉簡·史密斯為代表的學者也曾注意到這種兼容性,但也會對這種兼容性自身的“成見”和揮之不去的“自上而下”屬性產生進一步的批判[24]。勞拉簡·史密斯習慣從學科本身的政治性出發來佐證她的批判性研究,她對美國“文化資源管理”政策對考古學學科理論產生的影響的討論便是一例[25]。誠然,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恐怕并不普適。就提籃橋的案例而言,我們實際上并沒有看到過多對“下”的“成見”;“自下”的聲音或許的確未曾占據主流,但這恐怕并非由于“成見”或更隱性的權力企圖或學科政治性所導致的,而偏向于專業化分工之后,在一種“各司其職”的思維下的自然產物。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具體的現實條件或事件的推動,這才共同造就了最后的遺產話語。因此,若將所有的專業化實踐理解為一種純粹政治性或完全沒有“自下”式思維的產物,顯然會有過于粗糙之嫌;過于簡化的二元關系式的理解是不準確的。

綜上所述,上文的討論主要旨在回應開篇所提出的兩個理論問題。當然,從保護實踐的角度,實際上也在提醒我們,批判遺產研究或者“權威遺產話語”對于重新理解遺產保護這一行為仍然具有意義,它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去理解一些的確存在但常為我們所忽視的事實;而批判遺產研究未來的意義之一或許不全然在于消解權威、政治性或者二元關系,而在于理解或揭示更為復雜的主體關系、每個主體更為自在的行為邏輯,并在這之間尋找到更為共通和兼容的對話可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91色在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黑丝一区|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一级| 噜噜噜久久|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a亚洲天堂| 国产黄色免费看|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午夜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欧美一级在线|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乱码视频|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性|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精品3p视频|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成人区|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一二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18| 国产95在线 | 噜噜噜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在线免费观看AV|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毛片一区|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看|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操美女免费网站| 91九色国产por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