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室副主任 徐豐
人才是產業創新和發展的第一資源,產業人才的質量和數量不僅決定了產業鏈現代化發展能力和韌性強弱,也深刻影響著未來全球競爭格局。近年來,國務院和各部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在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職業人才教育等方面出臺了指導性政策,面向雙碳、儲能等新興產業出臺了專項人才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在相關政策推動下,我國人才建設已取得巨大成就,人才資源總量全球領先,各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居世界首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也躍升至第11 位。在人才資源的有力支撐下,我國高技術產業保持穩健發展,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結合光伏產業來看,我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產業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通過深化以產促教,形成新時期產業持續領先的長板優勢。目前,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少有的取得全球競爭優勢、實現端到端自主可控、有望率先成為高質量發展典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22 年我國光伏制造業產值超過1.4 萬億元,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突破500 億美元。2023 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均超過65%。光伏產業對人才需求持續旺盛,預計我國光伏制造業人員數量2023 年將新增16.7 萬人,達到75.6 萬人。
伴隨我國光伏產業占據全球主導地位,我國亟須加強本土光伏產業人才培育,逐步轉變高端人才主要由海外引入的發展模式。從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歷程來看,海外技術人才持續涌入和海外光伏市場大規模發展,是推動我國光伏制造產能的快速擴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光伏制造業已具備自主迭代發展能力,對全球技術人才虹吸能力進一步加強,企業培育也已成為光伏產業人才成長的主要路徑。通過以產促教培育大批本土產業人才,已成為我國加速高效率光伏產品研發和制造工藝突破、鞏固光伏產業領先地位的優先選擇。
加大光伏產業人才培育力度,可為我國光伏產業優化產業布局和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目前我國光伏產業主要集聚在長三角地區,泛半導體人才培養優勢是長三角地區光伏產業快速形成規?;l展的重要因素。2022 年,江蘇省、浙江省光伏制造業人才數量已居全國前2 名,占比分別達到33.2%和15.2%,帶動長三角地區在各光伏制造環節產量全國領先。隨著光伏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化,多晶硅、硅棒等高耗能環節需向電價相對較低的新疆、內蒙古、四川、云南等地區集聚,加強以產促教培育產業人才,能夠克服中西部地區人才相對不足的瓶頸,加速光伏產業全面發展。
在光伏領域深化產融合作,符合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特點和企業復合型人才需求。太陽電池制備流程屬于半導體工藝,需要多學科交叉培養人才通力合作。我國半導體行業通過幾十年發展和積淀,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領域積累了一批卓越科研單位與人才,為我國光伏產業自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傳統電力行業人才也在逆變器領域和光伏發電設計、開發、建設、并網、運營方面形成了有力支撐。當前,光伏產業發展已對復合型產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備高級管理、工藝研發、工程技術、數字軟件或產線工作經驗的人才已成為企業急需。
為加強我國光伏產業人才供給數量和質量,建議通過四個方面的措施,以產促教推動光伏人才強國:
實施光伏產業卓越工程師計劃。成立光伏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工作組,組織實施高校光伏卓越工程師計劃。圍繞光伏產業化重大需求,調整光伏專業學科培養方案和學位授予基本要求,突出實踐考核導向,明確實習實踐學分與考評形式,提高人才培養和產業化實踐協同性。推進光伏核心課程改革,完善制定光伏材料、裝備制造、運行維護、前沿技術等相關課程,并在光伏相關職業院校設置思政課程,增強學生對光伏職業理念、責任和使命的認識與理解,鼓勵學生立志成為鍛造光伏長板的卓越工匠。
面向產業發展推動光伏學科改革。在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一級學科下探索設立光伏專業二級學科,推進光伏材料、裝備制造、運行維護、前沿工程技術課程設置,并將相關學科納入碳中和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專項計劃。鼓勵在集成電路、儲能等一級學科建設中支持光伏相關學科建設,通過招生計劃增量安排和存量調整,支持光伏相關專業穩步擴大本科、碩士、博士招生規模。加快光伏經典教材和課程內容更新,組織高職、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專家聯合撰寫、認證推薦光伏專業教材,降低自編教材使用率。
建設光伏高校和企業雙師型團隊。實施校企雙導師制,高校為研究生配備學術水平高的校內導師,企業為研究生配備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企業導師,共同負責課程學習和論文撰寫。支持院校和科研機構成立光伏實驗室、光伏技術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國家級科研平臺,實施一批產業化培養項目。依托相關行業組織研究出臺光伏行業各主要制造、應用環節的人才分類評價標準,支持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給予光伏高端人才專項政策。組織建設中國光伏產業人才數據庫和智力對接平臺,為各地引進光伏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良好條件。
完善光伏產業人才培育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產業園區孵化器等加強合作,引導企業在職員工通過在職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提升專業能力。探索出臺光伏設備納稅減免政策,鼓勵企業捐贈二手設備給院校建設科研平臺,開展實習實訓,加快培養與產業化結合緊密的專業技術人才。鼓勵企業設立光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和研發工作,加強光伏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合作和應用。完善光伏人才國際聯合培養機制,定期推薦國內優秀人才到海外先進企業、研發機構實習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