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唐閘公園幼兒園 左胡甜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合理進行環境創設。合理開展環境創設,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情境,材料的準備、手工的制作、環境的呈現等都應該滿足兒童成長的實際要求,以引起幼兒心理和情感的共鳴為目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關注生活本身,強調在優質的環境中引導教育發生。因此,為了推動課程游戲化的發展,幼兒園要著重關注環境的創設及優化,為幼兒游戲創設真實的環境。
環境可以帶給幼兒美的感受,提升其審美意趣,促使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構建知識。
當下,很多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主要是由教師一手包辦,在布置的時候對幼兒實際情況考慮較少,導致很多有意思的手工和貼紙被張貼在幼兒看不到的地方,環境創設成為成年人的“享受”。秉持著滿足兒童成長的要求,環境創設應該適當降低高度,讓幼兒可以輕松看到、直接摸到,促使幼兒和環境展開真正的對話,加強幼兒和內容的交流,落實有效“對話”。
春天到了,戶外綠茵茵的場景讓幼兒神往。綠色對幼兒的眼睛具有保護作用。針對這樣的四季變化,教師在班級中布置了關于“春”的主題墻,主題墻上有各種各樣的初生植物,綠色的草、剛剛長花苞的花朵等,各色各樣的植物吸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環境布置,很多孩子發出疑問:“老師,春天里都有什么植物生長出來呢?春天之后,植物長什么樣子呢?春天小動物都在干什么呢?”面對孩子們由于環境創設引發的疑問,教師及時開展“認識春天”課程活動。在一系列課程活動的指引下,幼兒認識了四季,對四季植物的生長、生命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一切都是環境創設的“功勞”。
生活教育視角下的環境創設強調環境創設的主體應該是幼兒。幼兒想象力豐富,其主動參與可以促使環境的趣味更濃,體現環境創設尊重兒童的理念。
例如,在六一兒童節之前,幼兒對節日表現了強烈的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幼兒間先做一個小調查,針對你想布置什么?你覺得六一應該有什么等問題,然后根據幼兒表達的想法準備相關的材料。這樣,在師幼互動中,一個個關于六一兒童節的精美環境創設產生了。這樣的環境創設滿足了兒童的實際要求,環境創設的全過程中幼兒都是積極主動的,環境和幼兒真正實現了對話。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強調教育源于生活,并且走進生活,為了提高課程游戲化的融入度,教師要善于尋找生活中具備現實意義的典型角色,通過角色互動開展課程游戲,增強幼兒的游戲參與意識。比如,在“娃娃家”區角,教師設置一個小餐廳,里面有各種角色可供幼兒選擇,選擇了小廚師的幼兒在客人點好餐后,需要到小廚房為客人做飯;選擇服務員角色的幼兒,她們需要為客人上餐,客人吃好后要收拾衛生;選擇外賣員角色的,他們需要在客人點餐后,取了餐給客人送到“家”。
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參與區域活動,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體驗樂于助人的樂趣。例如,放假需要把被子拿回家清洗晾曬,但由于疫情原因,家長不能入園進班來拿,而讓小班小朋友把被子從活動室拿到大門口又確實有點遠。于是,經過商量,我園通過以大幫小的方式,從中班找了和我班人數相等的小朋友,大孩子幫助小孩子,兩個人共同把被子抬到大門口。家長們看到,紛紛夸贊小朋友們真能干,同時在小朋友心中也埋下了幫助別人的種子,真是一舉多得。
在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社會實踐活動時,從在班內保持衛生延伸到園內保持衛生,我們拿起塑料袋,在園內當環保小衛士,把垃圾送回家。有家長反饋,孩子在路上或者在小區里看到垃圾,還會主動撿起來,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責任感,養成了愛勞動、講文明的習慣和品格。
陶行知曾說大自然是活的教材,有價值的活教材,也是孩子探索的好素材。因此,幼兒教師要尋找生活素材,挖掘生活資源,巧妙結合幼兒興趣,促使活動內容逐漸系統化,多元化,引發幼兒深度學習和深入思考。
首先,資源、活動、幼兒經驗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課程活動以靈活的形式吸引幼兒參與,增強幼兒體驗感,凸顯兒童本位要求,主要目標是解決兒童問題,讓幼兒在活動中提升能力?!堵淙~》就是教師基于幼兒對秋天的觀察設計的課程,秋天的街道、小區、幼兒園處處飄著落葉,孩子們看著紛紛飄落的葉子產生了一系列疑問:“落葉掉下來之后變成什么呢?”這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機。
其次,要從幼兒成長的問題中發現教育機會。例如,在種植游戲中,很多幼兒由于缺乏生活常識,常常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這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改變活動環節,促使種植游戲更加適應幼兒成長。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性格、心理成長要求等方面,適當增減活動環境,靈活創設活動環節,滿足幼兒的成長所需。
再如,《我身邊的植物》科學課程將生活中的一些植物融入課件中,讓幼兒分辨不同植物的狀態,然后將植物同教師提前選擇好的圖片結合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分植物辯圖。這對幫助幼兒理解生活中的植物大有幫助。因為植物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充滿好奇心,課程開展效果很好,幼兒爭先恐后地參與猜植物的游戲。
陶行知生活教育要求在生活細節中找準教育定位,在生活的瑣事中發現生活教育的要求。幼兒生活教育的開展要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從幼兒入園開始,一日生活便開始了。當下,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迫于時間和活動進度的壓力,將作息時間分割得零碎且固定,教師在生活環節中催促孩子,留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時間較少。在生活化勞動教育要求下,教師要留給孩子更多的時間,根據幼兒成長的實際要求彈性安排、自主安排,給幼兒充足的勞動時間。例如,每周一早餐后增加擦小椅子時間:餐點環節增加幼兒擦桌子、洗碗盤的時間;游戲結束環節延長時間,便于幼兒充分收拾整理玩具、材料的時間。重組的勞動時間會讓幼兒養成隨時動手的能力。另外,幼兒園還要安排一定量的戶外活動時間,通過穿插室內外勞動,給幼兒更多參與、體驗勞動的時間。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蘊含著勞動教育的諸多資源,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價值,緊緊抓住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深挖勞動教育因素,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使幼兒從入園到離園都能受到勞動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將勞動與游戲相結合,創設接近孩子生活的勞動情境,使其在游戲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愉快地進行勞動,通過游戲習得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提升幼兒的綜合勞動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小班幼兒直覺形象的思維特點創設支持性環境,設計勞動流程圖,將勞動技能分步驟進行展示;標記圖示,提醒幼兒使用物品后還原;衣服筐方便幼兒將脫下的衣服折疊好,放在指定的位置,為幼兒提供積極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讓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主動積累勞動經驗。例如,早晨來園后,分配小值日生,和教師一起擦桌子、擦柜子,創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環境;每組輪流選出一名小朋友當小組長,負責給小朋友發餐點以及吃完餐點后的打掃工作,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進餐前,請值日生幫忙分發餐具、午睡前幫忙鋪被子、離園前帶領孩子一起撿紙屑等,培養幼兒愛勞動、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增強幼兒照顧別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自我服務和服務他人。
勞動教育場景豐富,可以促進生活教育作用的發揮。傳統的勞動活動組織流程主要是教師負責,但在生活化勞動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該將勞動的權力適度分給幼兒。例如,過去早餐流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忙碌組織的狀態,導致幼兒成為勞動教育的旁觀者,容易養成“坐享其成”的習慣。在新時代勞動教育觀下,教師建立新的流程:幼兒自取餐點、剝雞蛋、清理碗、倒盤中殘渣、洗渣盤、分類放餐具、擦桌等一氣呵成,教師有意識地把勞動教育自然融入每個細微的環節中,給予幼兒充分參與、體驗勞動的機會。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關注孩子在幼兒園內的生活,還要關注幼兒在家中的表現。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把握教育契機,創造教育的無限可能。幼兒動作技能的練習、生活秩序的培養、自理習慣的養成等都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因此,教師要與家長做好溝通,開展家園共育,創造良好的勞動環境,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
例如,在開展“我是家里小幫手”活動時,教師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家長換位于孩子,孩子換位于家長,幼兒以“成人的方式”做各項“家務”,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家長的辛苦,培養幼兒的感恩能力。教師應積極開展家園互動,鼓勵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實施勞動教育,形成合力,達成勞動教育一致性。
為了提升課程游戲化效果,需要依靠家園共育的作用。為了促進家園共育的有效發展,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家園聯動活動,引導家長廣泛參與其中,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各項要求,了解每一個時間段的幼兒表現。為了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我園積極開展了各項親子運動會,讓家長、教師、幼兒攜手,共同完成各項體育項目。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提升了,家長對教師的理解更為深刻,對幼兒生活的認識更為清楚。同時,為了提升教師和家長的合作能力,我園積極開展超輕黏土捏制活動以及繪本閱讀活動,引導家長參與環境布置,為家長和教師創造合作的機會,加深彼此的了解。
另外,在節假日的時候,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如“我為媽媽唱支歌”“我為爸爸捏捏背”等,讓幼兒教育在溫馨的場景中更有溫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重視直接經驗,以“做”為中心,關注幼兒經驗養成,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互動分享中提升幼兒的社會性。在勞動教育中,教師要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感覺,讓他們能夠在“做”的過程中積累勞動經驗,真正為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幼兒在勞動中的思想體現為愿意去做,并愿意幫助別人做。
例如,在“剝剝大作戰”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以“一起剝剝樂”為主題的互助活動,將勞動課程滲透在游戲中,創新教育模式,在游戲化的基礎上、在提前做好準備的條件下,帶領幼兒來到食堂,幫助食堂阿姨擇芹菜和剝大蒜。通過之前積累的關于“剝”的經驗,幼兒自信地開始行動,但是,通過“做”幼兒發現,之前積累的經驗沒有什么用處,大蒜的皮怎么也剝不干凈。于是,經驗豐富的食堂阿姨笑著來幫忙了,只見她拿刀把蒜瓣根部切掉,皮很容易就“剝”下來了,食堂阿姨還“教”給了孩子們一個巧妙的方法,就是把大蒜放在水中多浸泡一會兒,再用手去剝就容易多了。這便是利用了直接經驗進行的教育,空口無憑地說怎樣剝蒜,幼兒怎么也不會理解和明白的,但是通過自己在實踐中從發現困難到最后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達到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目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尊重生活,贊美生活,巧思生活,強調生活價值的同時尊崇生活的內涵。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勞動的欲望,直觀形象的流程分解引導幼兒在閱讀中掌握勞動的方法,勞動故事為幼兒樹立了榜樣,深入食堂中的實踐幫助幼兒在興趣中習得勞動技能。教師要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去實現。在推動課程游戲化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挖掘生活內涵,要創設真實環境,引導幼兒產生游戲共鳴,尋找生活角色,提高游戲參與感,綻放生活光芒,彰顯課程游戲化的最大魅力,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不斷嘗試與體驗,鞏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