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像一條河,從沉睡的北京上空流過,沾濕了我的睡眠。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時常受睡眠問題困擾,不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就是半夜做夢,醒來后憂心忡忡。躺在床上的幾分鐘內,思緒已經不受控制地繞了地球一圈。次數多了,開始逐漸接納了入睡前紛繁的大腦活動。與其精神緊繃地去想怎么阻斷腦子在深夜無謂地運轉,不如乘著它的活力,復盤當日所得,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回憶的狂潮。
當一個人經常回憶往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代表著心態的衰老。我不否認隨著年紀增長帶來的危機感,讓我更清醒地開始給生活做減法,就此厘清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幾件事物,文學就這樣脫穎而出了。中國語言文學是我理想中的專業,我也很幸運地成為了中文系的博士生。牽著夢想的手同行是幸福的,但我的學術路走得并不順暢。每晚躺在距離夜幕不過一個屋頂距離的鐵架床上浮想聯翩,皆是因為文學。《文學入夢》就是那一個個失眠夜晚的思緒凝結。
從我宿舍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博雅塔,它是眾多中學生夢想的標的。曾經我也是個中學生,也經歷過握著鉛筆艱難地學寫漢字的啟蒙教育……越回顧人生,就越覺得自己脆弱,就這樣,我開始想家了。即使沒有明月朗照,也不能阻礙寒夜里羞怯的思鄉情出來游蕩。我想念父母,想念與我有過歡樂時光的師長和朋友們。當歲月的海浪退去之后,留下的都是最值得珍視的記憶。此時的我是堅強的,文學用敏銳的感知力把那些美好的時光標注成了我人生的坐標,當懷念的情思被孤獨感釋放出來,它們就會沿著這些坐標幫我找到前行的動力。
原本信筆寫下這些稚嫩的記憶,是為了克服科研帶來的孤獨感,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感。叔本華說人生就是在痛苦與虛無之間搖擺,當我處在痛苦中,就以遠離虛無的牢籠來激勵自己,從勞動中獲得些許安慰。文學讓我開心,也讓我痛苦,讓我孤獨,也讓我滿足。回想與文學的種種過往,常常讓我有種逆時生長的錯覺,我不忍心讓曾經美好的記憶只停留在我有限的意識里,想把它們說給出現在我故事里的人聽,也想與讀者分享,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文學動人的感染力。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我只想用最純凈、最天真、最細膩的文字去描繪我與文學的故事。它陪伴了我的童年,充實了我的青年,今后還將伴隨我一直走下去。原來對理想的執著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浪漫啊!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曾經陪伴我成長、啟發我進步,教會我感恩的親人、老師、朋友。感謝你們讓我的人生如此充實,如此深刻!愿這些純真的文字能帶你們跨越時空,重拾久違的感動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