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進
水乃生命之源。所以,古人擇水而居。尤其在南方,許多城市和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系,但像淮安這片土地和水保持著的卻是一種更為特殊的關系。水是溫柔的,滋養和成就著這片土地。但它也是暴虐的,曾經無情地毀壞過這里的一切。數千年來演繹著的愛恨交織的糾纏,這種復雜的歷史也就注定了這里蘊藏了比別的城市更為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內涵,記錄了漫長的時代變遷。從今天回望過去,見到的是一幅無比漫長的畫卷。
清江浦因水而興,這樣的說法應該是不為過的。這里是運河與淮河的交匯處,風光無限。而淮河自古以來就是一條獨流入海的完整水系。清江浦是幸運的,雖然它也多次經歷過水害,洶涌的黃河奪淮入運。大量的泥沙淤積了河道,造成了水患,但它到底是留存了。歷經了多少年的戰亂與災荒,城池變遷,而運河卻始終如一地流淌著。千百年間,它就像一位辛勞的乳娘不知養育了多少代的清江浦人。而各色人等,漁夫、匠人、軍卒、小販、南來北往的商人、強盜、村婦、賣笑的娼妓、潦倒的讀書人或是朝廷里巡視的欽差……來來往往,不知演繹了多少人間的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而所有的一切,都沉積到運河這樣一本歷史厚重的大書里。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李白曾如此感嘆。
過去之月和現時之月也許并無不同,而今天的運河,卻早已經不是過去的運河。水患早已經不再,運河作為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今天的運輸功能也幾乎完全退化了,但它作為一種人文遺存,尤其是清江浦這一段的里運河,浸漫到了現實與時間的最深處,如血液、骨髓。因它,自然的生命才美麗,人文的記憶才有意義。或皓月當空,或繁星滿天,乘舟運河作一番風光游,真是領略不盡的萬種風情。從清江閘始,河岸兩邊彩燈閃爍,河水平緩,波光粼粼。河岸右側依次可見巍峨的國師塔、二公祠、吳棠公祠、栗大王廟……左側河岸有淮安戲曲博物館、清江浦樓、名人故居、青龍寺、濟安水龍局……
今天的運河,對清江浦而言是那樣平和、柔美,因為它,清江浦變得格外的美麗。是它讓清江浦變得更美了,還是清江浦讓它變得更美了,或者只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梢钥隙ǖ卣f,歷史上它們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和諧,如此的親密。
今天的清江浦是個新區,但它卻是從傳統中脫胎而來。因傳統,而厚重,因新生,而輝煌。新的時代,新的開始。砥礪前進,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越發地燦爛、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