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人大代表(議政代表)聯絡站,打造履職新陣地,搭建矛盾化解“終點站”,是常州市鐘樓區人大新閘街道工委打造“民芯匯”人大工作品牌,努力建設紅色、暖心、有為之站,把代表聯絡站作為推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建好“小陣地”,書寫民意表達“大文章”。走進前進村人大代表(議政代表)聯絡站,各種便民設施一應俱全。而這些是新閘街道村、社區代表聯絡站的“標配”。自去年以來,新閘街道7個村、社區代表聯絡站從硬件設施、管理制度、人才隊伍等方面實現提檔升級“全覆蓋”。人大代表、街道議政代表全部駐站,并按照街道“代表+”“網格+”履職網絡體系編入網格,融入“15分鐘社區生活圈”。積極探索“互聯網+”聯系選民模式,通過“網格”微信群和“民芯匯云上代表之家”小程序交流的方式,推進“線上”和“線下”融合、“實體”與“網絡”互補,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議得成事”。
利用“小平臺”,施展服務群眾“大作為”。翻開綠地社區代表聯絡站的代表履職臺賬,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代表主題接待日、協調解決社區群眾樓道公共部位亂堆放糾紛……一項項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履職清單”讓群眾與代表“雙向奔赴”,也讓代表為民代言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
新閘街道工委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代表聯絡站功能,讓站點成為反映情況的民意窗、化解矛盾的助推器、學習培訓的充電站。每月10日,代表們“進站”接待群眾,以“接訴即辦”為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分類分級轉交,并對處理結果進行登記反饋,確保來訪有登記、問題有答復、結果有反饋。同時,代表們深入基層、積極“出站”走訪,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熱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政策宣傳、學習交流、民生實事征集等活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代表就在身邊。

◎新閘街道人大代表、議政代表在流動民情聯絡站接待選民群眾。
暢通“小渠道”,彰顯社會治理“大擔當”。“去年下半年,我們村的道路出現開裂并有擴大下陷的趨勢,我把問題反映給了代表,僅5天時間,他們就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人大代表是真的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徐巷橋村村民江洪興說道。
新閘街道工委通過代表聯絡站全力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為代表密切聯系群眾、依法開展監督、提出建議創造“沉浸式履職”環境。組織代表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地方企業轉型升級、人居環境整治等開展調研,讓聯絡站成為代表多角度、全方位掌握轄區發展情況的“溝通橋梁”。跟蹤督促村、社區保質保量完成涼亭修繕、機動車非機動車分流、電梯阻車器安裝等工作,聯絡站也正成為群眾解決問題的“首選陣地”。
小小代表聯絡站,是代表為民代言的大舞臺。一件件辦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小事、實事,讓群眾與代表走得更近、聯系更緊,也讓老百姓直觀地、切身地感受到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滋味,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