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水縣人大開展“人民滿意學校”“人民滿意衛健事業”等評議工作,堅持評議內容從群眾中來、評議過程請群眾參與、評議結果讓群眾監督,著力推動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有效改進。
評什么?調查研究最具發言權。在評議對象的選擇上,錨定廣大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兩個方面,對全縣教育系統、衛健系統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議。針對確定的評議主題,評議內容最能體現群眾意愿。

◎漣水縣人大開展“人民滿意衛健事業”現場評議活動。
漣水縣人大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工委委員、人大代表通過實地調研、征求意見、查閱資料、專題詢問等多種方式,充分聽取服務對象、專業人士的意見建議,從不同的聲音中發現問題,使評議內容浮上來。在“人民滿意衛健事業”評議問題征集后,縣人大決定把衛健部門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婦幼健康惠民服務、醫德醫風建設等作為評議工作的主要內容,并圍繞這六大項細化成29 個子項目。
怎么評?“十百千”最有說服力。漣水縣人大在“人民滿意學校”評議的基礎上,對評議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一改以往頒獎授牌的傳統形式,通過“十百千”行動,即十條建議重點交辦、百名代表現場評議、千份問卷全面調研,實現了“問卷初評—建議交辦—現場評議—再次反饋”的工作流程,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評議工作始終,讓更多群眾和代表能夠參與到評議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放大參與基數、調查基數、測評基數,以更科學的指標性“滿意率”體現滿意程度,更精準地給被評議部門“畫像”。
怎么改?“全閉環”最貼群眾心。抓好評議問題的跟蹤問效、整改落實,是實現監督成效的重要保障。為寫好評議活動的“后半篇文章”,實現評議工作的“全閉環”,漣水縣人大常委會建立下一年度對評議工作“回頭看”工作機制,并對重點交辦的代表建議辦理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工作評議活動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真評真改。在縣政府“雙減”報告審議時,受邀列席縣人大常委會會議的縣人大代表徐迎春提出:“被動內卷已經讓學生和家長身心俱疲,而提前內卷,從幼兒園甚至幼兒園前面的早教、托班,給廣大家庭帶來了巨大負擔。”帶著代表們的問題,縣人大常委會組成工作組對“人民滿意學校”評議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
評議工作踐行了問題征集全范圍、評議環節全流程、問題解決全方位。“漣水人大將進一步豐富評議內容,拓寬評議領域,完善評議方法,提高評議質量,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漣水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