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曉
摘要:新高考的教育背景下,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地理學科的教師應如何發揮學科優勢做到地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引導高中學生的生涯發展,本文主要論證了地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通過地理課堂滲透生涯教育以及地理研究性活動滲透生涯教育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地理教學 ? 生涯教育 ? 滲透策略
一、引言
在1971年,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德就已經對生涯教育的定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認為人的生涯教育在時間上是持續實施的,生涯教育要從人接受幼兒教育開始,直至到人接受高等教育為止。教育部門要科學、系統逐步對學生實施與生涯相關的人生認知、人生目標、人生計劃及人生發展等教育,使學生能系統學會和掌握規劃個人人生的基本技能,能主動對自己的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實施[1]。通過生涯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科學系統樹立和培養人生自主發展的觀念,能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規劃個人生涯的有效知識和技能,能幫助學生逐步確立個人生涯發展目標也即人生追求目標,能幫助學生通過正確的途徑來進行個人的生涯探索,能幫助學生確定符合個人發展實際的生涯發展的最佳路徑,這就是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也響應了國家“立德樹人”的根本認為,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培養具備生涯技能的人才。
隨著新高考的實行,越來越多的省市重視學校生涯教育課程的開設,以及開展一系列如職業體驗、認識大學等生涯教育體驗活動,可知國家教育部門愈加重視生涯教育的開展,望學校等教育部門能通過加強生涯教育給予學生在個人生涯規劃方面的科學指導,能通過生涯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尤其是高中生在面對新高考改革下的選科現狀時,學生能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高中選考科目乃至決定個人的人生發展方向。但現在普遍的學科教育還是注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傳授學生課本的知識原理,仍是分數為重的教學方式為主,忽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涯教育,輕視了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的相結合。作為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師,地理專業知識扎實,對地理學科相關的專業以及職業具有一定的了解,且基本明確地理相關專業及職業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筆者認為高中地理教師可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立足于地理新課標,結合地理教學核心目標,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有意識通過地理課程教學活動和課外地理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初步認知高校的地理專業及與地理相關的職業。
二、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意義
2.1從地理教育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課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要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教育目標,即學生通過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地理核心素養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具備發現和解決地理問題的基本技能,具備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2]。通過研讀地理新課標可知,高中地理教學注重育人和育才,通過地理學科的教育能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學生,能提高學生對社會發展以及國家發展的重視,這是高中地理學科教育中重要的育人任務;而通過科學的地理學科課程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讓學生具備從多角度思考和主動動手探究解決地理現象的能力,使學生在具體的地理實踐活動中提升個人的動手能力,這就是高中地理教育中育才的含義,讓學生發展成為具備地理核心素養的人。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任務是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重視學生未來價值的實現,這是與生涯教育培養學生的主動發展觀念及生涯規劃的知識與技能等理念是相符合的。因此,在地理學科上滲透生涯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是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在地理科學教育上的實踐。
2.2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專業和職業認知
廣東省新高考時代背景下,學生和家長在高中階段是存在以下困境:一是由于學科專業知識的缺乏,學生和家長在高中階段選擇學科上是存在因選科困惑導致盲選科目的現象,存在根據分數而決定學習科目的現象,也存在因學科不符合自己的發展興趣而中途更換科目的情況,這都反映了學生和家長對學科知識的認知水平有限,難以結合學生個人生涯發展的需求在選課上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是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學生急切需要通過有效的渠道去了解各個學科的相關專業和相關職業,從而具備做出正確選科的能力,幫助自己在高中選科階段能結合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個人生涯規劃來做出科學的選擇,因此,學科教育上滲透生涯教育急切重要;二是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知上存在一定的誤解。首先忽視了地理的學科價值,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融入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學科的特點,能結合理科和文科的特點來全面幫助學生構建和完善綜合邏輯思維,能教會學生運用綜合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次忽略了地理學科的專業和職業發展前途,普遍認為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利于日后高校專業和未來工作的選擇,畢竟大學的地理專業長期處于冷門專業的狀態,學生卻不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與地理相關的專業和職業在悄然興起,如高校專業有地理信息科學、環境保護與監測及交通管理等,相關的職業有城鄉規劃師、水文觀測員及資源評估等。總的來說,高中的地理課程是學生直接了解地理專業和地理職業的直接渠道,如高中地理老師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上滲透生涯教育,能通過地理課堂來解答學生關于地理專業和職業的困惑,能通過高中地理課程培養和提升學生日后選擇地理專業和從事地理職業的基礎技能,為學生在面臨選科困境以及生涯發展困境時提供了生涯指導,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生涯規劃技能。
2.3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培育地理專業化人才
隨著新高考的實施,傳統以分數為中心的地理課程教學已不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且知識填充式的地理課堂難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反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地理的信心。而通過滲透生涯規劃的地理課堂,一方面能夠通過生涯規劃的教育,激發和提升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在學習上醒悟以及能對自己的生涯有新的認知,能引導學生重新樹立和確認個人的生涯目標,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為實現個人生涯目標的斗志。另一方面與生涯教育相結合的課堂對于學生而言,是新穎的教學模式,可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好奇心,對地理相關專業和職業的興趣,還可通過與生涯教育結合的課堂探究式和課外研究式的地理學習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從根本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此外,滲透生涯教育的地理課堂也可加強學生地理素養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利于為高等院校培養具有較高水平的地理核心素養的地理學科人才。
三、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策略
3.1提高地理教師生涯教育意識和水平
通過分析國家教育部門重要教育改革文件,可知新時代下的基礎教育愈加重視與職業教育的結合,重視基礎教育和生涯教育的結合,地理學科教育也應重視與生涯規劃教育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僅要指引學生學會規劃個人的發展,也應在課堂上融合與地理相關的專業或職業,讓學生通過高中地理課程學習能初步認識與地理相關的高校專業、未來能從事的與地理相關的職業以及從事地理職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從而實現在高中教育落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培養目標[3] 。落實地理學科教育的滲透。所以作為一名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地理教師,首先應轉變自己的地理教學觀念,應注重教育發展新動態,重視學生的生涯教育,而不僅重視“分數論”的地理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其次教應加強地理學科老師關于生涯教育知識的學習,讓學科老師在系統的學習中意識到生涯教育對于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地理學科老師生涯教育的意識,以及具備科學開展生涯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有利于地理學科老師主動將生涯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最后,地理教師個人應主動學習,多渠道了解地理相關專業和地理相關職業最新的發展動態,才能做到在地理教學中為學生的生涯規劃做出正確的指導。
3.2地理課堂教學與生涯教育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高中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基礎環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平臺,因此生涯教育在地理學科教育的滲透要立足于課堂教學,既能達到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遷移,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生涯引導,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提高學生的生涯規劃技能[4]。落實地理課堂與生涯教育相結合的地理課堂,可從地理老師和高中學生兩方面開展。從地理老師角度分析,地理老師應在對地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知識進行深度解讀剖析后,明確教學需要達到的核心素養目標,選擇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匹配的專業或職業案例作為教學素材,進行知識點的解讀,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的章節中,可在課堂上引入氣象觀測員和天氣預報員的職業,讓學生初步了解氣象觀測員和天氣預報員需要具備的地理專業知識和職業發展前景,讓學生帶著職業的憧憬來深入學習和掌握大氣的知識;如在學習必修二《城市與城市化》的章節中,可在課堂上融入城市規劃專業和城市規劃工程師職業,讓學生初步了解城市規劃師的職責和具體的工作內容,也可嘗試讓學生以城市規劃師的身份來對本土城市進行規劃設計,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達到在實踐中提升地理核心素養和生涯規劃意識的教育目的。而從學生方面分析,則要重視和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活動,使學生是專業體驗或職業體驗中提升個人的地理核心素養。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可安排課堂學生分享討論的活動,學生課前通過搜集整理與地理專業或職業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討論。如在學習必修一《地貌的觀察》一節中,教師可布置的課堂分享任務有:請學生以地質勘察員的身份來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觀察并在課堂進行分享,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了地貌觀察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認識了地質勘察員的職業以及地質勘察專業,拓寬學生的生涯視野;如在學習必修二《城鎮化》一節中,教師可布置的課堂分享任務有:請學生以城市規劃師的身份來分析陽江城市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措施,通過分析本土的城市化問題,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解決措施,不僅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鄉土情感,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且能讓學生在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認識城市規劃師這一新興職業。通過布置地理專業或職業分享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對地理相關專業和職業的個人看法,增強地理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也能讓學生深入了解地理專業及職業,增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技能[5]。
3.3地理研究性活動與生涯教育相結合
地理研究性學習是為了培養和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為最終目標的課后實踐課程,通過具體的地理實踐研究活動過程,在地理教師科學的指導下,學生能在研究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地理核心素養,能具備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基本素養,也便于教師考察評估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也通過調查、訪談、總結、匯報等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征利于幫助學生綜合了解自然和人文社會,所以從地理學科的特征出發,地理的研究型活動是容易引起學生探究的熱情,特別是課后地理的研究性活動。如在學習必修一自然地理的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階段中,可指導學生開展關于陽江臺風頻發的研究性活動,既可將課堂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又可通過研究性活動讓學生更詳細更全面了解天文學專業和氣象探測員以及天氣預報員等職業;如在學習必修二《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階段中,可讓學生開展關于陽江陽東喜之郎工廠落戶陽東的區位研究活動,可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明白成為一名工廠老板所需要考慮的因素;如在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中,學生可通過調查研究陽江市陽東區那龍河的水污染現象的研究性活動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職業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并在地理課堂上進行總結分享。若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對與地理相關的專業或職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基本認識到地理專業和地理職業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那么地理學生滲透生涯教育的意義就實現了。
四、結語
以上所述僅是關于地理學科如何滲透生涯教育的初步思考,但真正實現地理學科與生涯教育的融合,使學生在接受地理學科教育的過程中學會和掌握生涯規劃知識和基本技能,仍需要不斷探索,仍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層次的共同努力,但我們都應該明白,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這是地理學科教育滲透生涯教育的機遇,讓學生重新認識地理學科的契機。
參考文獻:
[1] 南海,薛勇民.什么是“生涯教育”:對“生涯教育”概念的認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5-6,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陳碧婷.高中學科教學有效滲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1):22-23
[4] 陳碧婷.高中學科教學有效滲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1):22-23
[5] 許偉麟,張璐璐.中學地理教學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地理教學.2018(1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