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德育教育應該以情感教育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地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的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德育工作的目標做以下論述:“萌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3歲-6歲也正是成人培養幼兒,在逐步中形成學習優秀人格道德品質、感受道德思想、養成人類高尚社會道德行為品質等的重要早期心理啟蒙及發展教育階段,陶行知先生也早曾專門撰文指出,幼兒階段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習慣、傾向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多半是在六歲前形成的。幼兒從小獲得優秀的品質、行為習慣將對幼兒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教育經驗,談談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注重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環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首先,我園將“一切為了孩子”這一辦園理念,與環境創設巧妙相融,發揮樓廊環境文化建設的德育教育功效,讓每面墻壁會“說話”,讓幼兒與環境“對話”。為此我園設計了形象生動的主題墻面、吊飾。具體設計是:園內宣傳欄、三個樓層、三條樓梯根據不同學段設計不同主題的樓廊文化。如在園內的宣傳欄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地進行環境創設,把豐富多彩的幼兒園文化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精心設計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簡單易懂的圖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二生肖、四大發明,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成語故事繪圖等作為主要題材,讓幼兒一進門就置身于傳統文化因素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厚與博大;在小班樓層以簡單生活自理習慣為主題,創設了“我會自己吃飯”“我要小便”“我會穿鞋”等生活情境,吊飾以簡單的禮貌用語,例如:“你好”“再見”我們一起玩“等情景,孩子們在看、試、想、做中逐漸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中班樓層以培養規則意識為主題,創設了“公共場合禮儀”“垃圾分類”“交通安全我知道”等文化主題教育環境,讓孩子在玩玩樂樂中慢慢形成遵守規則的道理;大班樓層則以愛勞動為主題,創設了“我是值日生”“弟弟妹妹我來幫你”“禮儀小天使”等服務性主題教育環境,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為他人服務的良好品質。通過寓教于樂,讓德育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環境成為隱形課堂,用潤物無聲的方式使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化。
二、加強師德修養,以榜樣力量促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可見教師形象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加強思想師德修養,以身作則,處處做有心人,教師要用自己文明的語言、行為為幼兒做出榜樣。我們對孩子要有愛心,尊重孩子、讀懂孩子、支持孩子發展,促進孩子身心和諧健康快樂發展,良好和睦穩定的師幼關系也必將對孩子的個性人格能力、和諧健全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另外幼兒園應加強對廣大教職員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師德師風方面的教育、培訓,憑借在學習、實踐、反思方面的制度規范和檢查保障,廣大教職員工都能夠專心學習、精心鉆研、潛心提升,在強化自身道德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加強團隊合作、促進團隊共建、推動團隊和諧,為幼兒園打造積極、奮進、創新、和諧的作風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使教師素質不斷提升。
三、積極組織活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一日活動之中
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到處是生活,即處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五彩繽紛的世界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德育資源。
(一)在集體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我們非常注重通過各種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容,根據各幼兒年齡段的特點而設計各種主題活動。例如:小班主題活動“我最棒”,讓每個幼兒清楚明白到我已長大了,可以上幼兒園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中班主題活動“拜訪大樹”,讓小孩子們充分知道了大樹既是一個人類共同的家園好朋友,也是一種環保綠化的小能手,在每天我們工作和生活過程中也隨處可見,它會為我們每天的生活帶來清新、自然、新鮮的空氣,保護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所以我們更要保護家園環境,保護好大樹,愛惜著我們共同的大樹朋友;大班主題活動中“各行各業”,孩子們也了解到了我國各行各業的不同層次的工作者以及他們對社會的特殊貢獻,知道了現在各種特殊職業勞動者的特殊工作與我們的生活之間的緊密關聯,從中還懂得到了一定要多尊敬員工和要感謝每個勞動者,要懂得珍惜屬于他們的所有的美好勞動成果。此外,我們還對園內各年齡段的教育課程進行了豐富和拓展,在以往誦讀三字經的基礎上,將愛國類題材的成語故事和經典古詩詞融入了課堂教學,并針對各年齡段幼兒采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層級,采取課堂誦讀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形式豐富感知。比如我們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小班幼兒學習聞雞起舞、精忠報國等經典成語故事,讓大班幼兒感受陸游《示兒》的悲慨情懷。我們結合這方面教學內容舉行了一系列的誦讀比賽、故事大賽等類型的活動,通過全力提升廣大幼兒對傳統文化精粹的理解,有效促進對中華文明發展和優秀文化成果的認知,最終達到培養幼兒愛國情結的目的。
(二)在自主游戲中滲透德育教育
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戶外探索還是室內游戲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要進行相關德育的滲透,對于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教師要及時糾正。例如,戶外游戲形式活潑多樣,內容新穎豐富,在幼兒探索安吉箱、長梯時,教育指導幼兒注意謙讓、合作、幫助同伴;再如在戶外籃球活動時幼兒不慎發生相撞或者摔倒,其他同伴也就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來“愛心”想去幫助關心他們, 這時老師要注意再次強調其規則意識;又如當看見孩子正在攀爬繩網區,個別的幼兒開始產生畏懼的情緒時,老師們要積極鼓勵開導他,引導他能夠勇敢積極地戰勝種種困難。在游戲結束后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收拾器械、材料,培養任務意識。孩子們喜歡參加游戲,在一次次的游戲中,學會怎樣相互合作、協調,學會怎么合理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行為,學會怎樣平等禮貌待人、尊重幫助他人,在游戲中能形成良好穩定的交往規則意識,不斷完善自身人格。
(三)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
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滲透德育。在進行日常生活和戶外散步、盥洗和吃午餐等一系列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自身的紀律性、集體意識、同伴友情、生活習慣。教師平時要多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小事兒,來對幼兒進行正面引導,促進幼兒從小養成自己良好自律的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幼兒來園時應向教師、同伴主動問好;進餐期間要對教師輕聲說一句"謝謝",養成不愛挑食和珍惜自己糧食的用餐習慣,做了錯事能及時說句“對不起”;要在種植植物和照顧飼養小動物的實踐過程中,萌發一種愛護大自然動植物的深厚感情,體驗享受付出的愛和獲得的快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必將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將德育滲透于幼兒的意識中,將“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師日常工作的每個細節,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為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