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娟
摘要:閱讀過程中,師生共同對話,形成了高效的閱讀課堂。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曾經讀過《什么是教育》這本書,最打動我內心的一句話就是雅斯貝爾斯富有哲學意蘊的一句話,他揭露的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我想他告訴我們教育者,教育是要影響別人,通過施教者的施教的方法,去影響學生,特別是學生的心靈成長。本文以對話式閱讀為例,探索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高效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對話式閱讀閱讀教學
對話的含義之一:兩個或更多的人用語言交談。即意味著交流。人與人只有通過對話,不論是文本的還是口語的,才能明了別人的心思,才形成了交往,才有社會的發展。”作為學校教育主要途徑的教學必然會與“對話”聯姻,從而生成一種新的教學形態,我們稱之為“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是對當代社會對話精神呼喚的回應。
一、當前語文閱讀課堂現狀
小學語文學生語文長期發展的基礎,也是各科進步的基礎,其重要意義可見。而其中閱讀課程、閱讀內容,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關鍵的地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些現象:
1. 灌輸式閱讀
教師多采用講授法,將自己的理解與主觀感受灌輸給學生,力圖打造無數個一模一樣的人。學生閱讀量不足,欣賞不足,感受不足。表面上閱讀進展很順利,本子上滿滿都是筆記,而實際上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學生無法對作品進行深入理解,感情不能投入其中。
2. 放任式閱讀
學生悶頭讀書,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既沒有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也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情況。而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后,教師沒有進行講解,一味地放權給學生,小組討論、同桌交流,其效果哪里比得上教師對文章的剖析?
二、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經常運用的談話法便是對話式閱讀教學。談話法可以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對話式教學,精彩紛呈
教學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真正的對話式教學,通常認為有兩層涵義:一是把對話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二是把對話作為一種理念,而這種教學理念喻示著一種教學理想或教學精神。以“對話”為標志和特質的對話式閱讀教學則是對話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類的文章,我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中角色各自所站的角度,進而結合這個角度,我又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也要具備這樣的視角,童真對于一個兒童甚至是成人來說,都是一種珍貴的性格特點,更是寫作的內蘊。
將對話式教學運用到導入課文,既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又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一節良好的課堂打下基礎。例如我在導入中說到:“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成語故事嗎?說說你們讀過哪些成語故事。”這不但回顧了舊知識,更是為接下去的課堂創造了條件。
(二)對話式教學,激發興趣
教學是在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中進行的。在教學中,師生的頻繁對話不僅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更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從而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的重點就在于小鳥與青蛙的三次對話。學生應當從淺白的對話中發現本質,發現青蛙的性格,小鳥的性格。因此,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先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其次,深入理解對話內容。而這理解的過程,我便用師生對話來引導學生理解青蛙與小鳥的對話。在第二次對話的教學中,我說:“為什么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呢?他們有不同的看法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說大話”,再由教師拋出問題提問學生,與學生如同聊天般將答案引出來。教師的教學目的達到了,學生也能深刻理解這意思了。
又如讓學生感受小鳥與青蛙看到的天空的不同,我先問了:“在操場上看到的天有多大?”再讓學生用紙卷成紙筒看藍天,進行對比。聯系實際生活,學生會對文本內容有個直接感受,便于體會文本所隱藏的真實含義。更是利用這些趣味的聊天,讓學生上課不會枯燥,讓注意力最大化的集中。
(三)對話式教學,發人深省
心理學指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烈的叛逆心理,他們對于不少問題的想法、看法容易片面理解,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如果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成效,反而會引起學生心理上的不滿,這樣一來,勢必會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困擾。所以在對話式閱讀課堂中,我盡量營造一種和諧的、向上的教學氛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評價等方面全面展開,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
在閱讀《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引導學生一起交流、說說“坐井觀天”的含義,通讀歸納、整理,形成如下認識: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鳥。知道青蛙和小鳥的位置。明了青蛙和小鳥爭論的原因及主題。
在閱讀中,我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二次、第三次對話,感受兩者的性格,品味對話時的語氣。更通過表演的形式將文本內容深入學生的內心,徹底將文本所要表達的東西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而語文課正是在這些有趣的交談、活動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傳統教學方法講授法給人灌輸知識,學生枯燥地聽,教師枯燥地講。或許我們也可以轉變下教學方法,試一試對話式教學,讓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讓整個課堂變得有生氣,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樣子。成功的對話式教學,不但不會讓學生不專于課本知識,反而更能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參考文獻:
[1]余笑笑,《如何實現口語交際教學與閱讀、寫作的完美結合》,[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0(27)
[2]湯志玲,《小學語文整體性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研究》,2010(23)
[3]王蓮萍,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