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田世宏副局長在2023年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要求,以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為主線,加快推動標準化工作實現“四個轉變”。為了解上海如何通過“四個轉變”強化標準體系,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本刊采訪了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彥峰。
陳彥峰指出,“四個轉變”是新時代標準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指引,也是上海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化高地的根本路徑。2022年,上海在總局、國標委的支持下成為首批開展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的城市之一。2023年,上海將繼續按照總局《關于開展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 率先實現“四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創新突破,完善體制機制,夯實工作基礎,全力推進新時代標準化創新發展。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深化上海市政府與國標委部市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進一步完善以部市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和市級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為核心的多層級協調機制,細化落實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各項任務,形成推動“四個轉變”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快浦東立法。依托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立法優勢,抓緊制定“浦東新區標準化創新發展若干規定”(暫定名),著力破解新型標準化技術組織、國際標準人才、標準數字化等方面的瓶頸問題,以浦東新區先行先試為“四個轉變”提供經驗積累。
三是夯實工作基礎。瞄準國際前沿,跟蹤機器可讀標準、標準開源等新趨勢,加快標準數字化轉型。圍繞標準資產化、數字化、品牌化,探索標準融資增信制度、標準化引導基金等,開展標準交易實踐。構建完善由上海市標準化戰略咨詢委員會高端智庫、國際標準化人才庫、企業標準化總監、高校標準化專業人才以及“1+X”標準化職業技能人員構成的多層次人才體系,為推動實現“四個轉變”提供軟硬支撐。
四是持續深化“四個轉變”。圍繞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鼓勵社會團體制定原創性、市場急需的團體標準,完善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推進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制定標準積極性。圍繞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進一步聚焦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增加標準供給,完善標準體系,服務經濟社會全域發展。圍繞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鼓勵和推動本市優勢領域、優秀專家牽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更多有自主技術創新成果或知識產權的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推廣和應用。積極吸引國際標準組織落戶上海,鼓勵和支持更多專家擔任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領導職務,研究設立國際標準化社會實踐基地。圍繞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進一步深化“上海標準”品牌建設,發揮“上海標準”示范引領作用,打造高標準集群,力爭使更多上海標準成為國際規則制定的參照系。
為推動落實“四個轉變”,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上海將持續構建完善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標準體系,進一步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強化標準支撐力度。
一是深化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圍繞經濟、生活、治理等領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助力國際數字之都建設。
二是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加快融合,研究制定標準和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政策文件,推動標準研制融入科技創新全過程,實現科技、標準與產業有效銜接,鼓勵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并將標準作為科技計劃的重要產出之一。
三是強化本市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標準支撐,以標準化推動重大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制。面向元宇宙、新型儲能、新材料等未來產業,率先開展標準研究,推動標準與產業同布局、同發展。
四是提升現代服務業標準化水平,聚焦金融、航運、科技成果轉化、人力資源、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增加標準供給,推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助力國際金融、航運、科創中心深化建設。
五是完善超大城市治理標準體系,深化“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標準體系建設。聚焦應急管理、安全技防、消防、民防等領域,推進標準研制及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為城市運行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六是健全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浦東新區基本公共服務“15分鐘服務圈”資源配置標準化專項試點為抓手,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為全國輸出上海經驗。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打造一批標準化養老機構標桿。
七是建立“雙碳”標準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重點任務,大力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嚴格貫徹執行產品能效、水效、能耗限額、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強制性標準,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標準體系。
八是深化鄉村振興標準化建設,圍繞種源農業、綠色農業、智慧農業、裝備農業,推進標準制定與產業需求互動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數字鄉村標準體系頂層設計,以標準化助力數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