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劉志強 劉金琳 朱豐雪 公偉


摘 要:數字鄉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開展數字鄉村評價能夠全面衡量數字鄉村發展情況,持續推動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然而,數字鄉村評價缺乏統一的規范,急需標準進行支撐。本文對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開展研究,首先梳理分析數字鄉村評價現狀和標準化現狀,然后提出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的核心技術內容,為研制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5.017
0 引 言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然而,數字鄉村評價尚未有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急需通過制定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為數字鄉村建設及發展評價提供統一規范和依據。
1 數字鄉村評價標準化現狀
1.1 數字鄉村評價現狀
《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均提到要建立數字鄉村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數字鄉村評價工作[1,2]。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牽頭發布了《2021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提出了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含發展環境、基礎支撐、生產信息化、經營信息化、鄉村治理信息化、服務信息化6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及20個三級指標,并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計算[3]。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連續多年發布《縣域數字鄉村指數研究報告》,2020年版本研究報告中給出了縣域數字鄉村指標體系,包括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指數、鄉村經濟數字化指數、鄉村治理數字化指數、鄉村生活數字化指數4個一級、12個二級指標、33個三級指標[4]。江蘇省委網信辦、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的《江蘇省數字鄉村建設指南(試行)》中給出了數字鄉村參考評估指標體系,由鄉村基礎設施、數字鄉村支撐中樞、鄉村數字經濟、智慧綠色鄉村、鄉村數字生活服務、鄉村數字治理、保障體系七類指標組成,包括29個一級指標,56個二級指標,指標屬性分為評分項、加分項、控制項[5]。
此外,也有少數專家學者開始探索研究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如侯光文等在《陜西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測度及評價》一文中給出了陜西省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鄉村基建、政府服務、生態環境、就業質量、醫療養老5個一級指標[6]。馬曉蕾等在《城鄉融合發展視角下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一文中給出了城鄉融合視角下的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發展支撐、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治理、數字民生、產業數字化5個一級指標,具體指標屬性分為鄉村特色和城鄉融合兩類[7]。
1.2 數字鄉村評價標準現狀
我國數字鄉村標準化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出臺數字鄉村評價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層面,僅有個別省市制定了數字鄉村評價相關標準,如河北省發布了DB13/T 5077—2019《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評價規范》地方標準,規定了縣域河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農業農村信息化綜合評價方法,構建了包含信息化基礎和保障、信息化應用、信息化效用在內的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28個三級指標[8]。鶴壁市發布了DB4106/T 68—2022《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地方標準,規定了數字鄉村的指標體系結構、指標內涵及計算方法、數據采集與分析、結果應用,適用于開展縣域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的評價,共包含信息基礎設施、鄉村治理現代化、智慧綠色鄉村、數字民生、產業數字化、農民數字素養在內的6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和27個三級指標[9]。
此外,有不少社會團體開展了數字鄉村評價標準制定工作,如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發布T/DE 5—2021《數字鄉村(村域)建設評價規范》團體標準,該標準適用于以行政村為單位的數字鄉村建設評價工作,構建了涵蓋能力類、成效類、發展類共計46項指標的數字鄉村(村域)建設評價體系[10]。
2 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研究
2.1 標準適用范圍
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規定了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和具體指標,適用于縣域數字鄉村評價和指導開展數字鄉村的規劃、設計、實施、運營與持續改進。
2.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2.1 構建原則
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政策導向,結合數字鄉村相關戰略和政策文件提取數字鄉村評價指標。
(2)系統性,應突出數字鄉村的綜合性與復雜性,注重形成結構清晰、聯系緊密的評價指標體系。
(3)科學合理,指標需要體現數字鄉村的內涵及特征,指標數量合理。
(4)可操作性,應考慮指標獲取及計算的技術與經濟可行性及實用性,指標值易于獲取和計算。
(5)典型性,以村民需求為導向,考慮村民利益、體驗相關的指標。
2.2.2 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框架見圖1。數字鄉村評價指標包括客觀、主觀兩類指標,具體如下:
(1)客觀指標:包括信息基礎設施、精準治理、惠民服務、生態宜居、產業發展、信息安全、創新發展7個一級指標,21個二級指標。
(2)主觀指標:設有1個一級指標“村民體驗”,1個二級指標“村民體驗調查”。
2.2.3 評價指標體系
在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基礎上,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并結合理論分析法、頻度統計法、主成分分析法、專家咨詢等方法,確定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客觀指標具體見表1。
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主觀指標設有1個一級指標“村民體驗”,1個二級指標“村民體驗調查”。主觀指標一級指標“村民體驗”下設置二級指標“村民體驗調查”。“村民體驗調查”指標用于評價村民對數字鄉村建設效果的切身感受。本指標的評價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完成,其具體指標、計算方法由調查問卷確定。
3 結 語
數字鄉村評價是度量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的有效方式,并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持續提升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編制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能夠為數字鄉村評價提供標準技術支撐和重要依據。本文在對數字鄉村評價現狀及標準化現狀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的主要內容,為數字鄉村標準的研制提供一定參考。并建議從以下方面推進數字鄉村評價標準化工作:
(1)加快推動數字鄉村評價國家標準研制。在全面掌握和綜合我國當前數字鄉村建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總結數字鄉村發展實踐經驗,構建一套科學適用的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加快推動數字鄉村評價國家標準出臺,為全國數字鄉村評價工作提供指導和依據,以評價為指引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與高質量發展。
(2)建立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動態更新機制。根據數字鄉村評價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建立動態的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動態更新機制,確保評價指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數字鄉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范圍廣,且各地區鄉村資源稟賦不同,建議在數字鄉村評價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打造分級分類的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標準,提供更加精準的數字鄉村評價依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Z].2019-05.
[2]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Z]. 2022-01.
[3]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2021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R].北京: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2021.
[4]北京大學數字鄉村項目組.縣域數字鄉村指數(2020)研究報告[R].北京: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2020.
[5]江蘇省委網信辦.農業農村廳.江蘇省數字鄉村建設指南(試行)[Z].2021-09.
[6]侯光文,黃超越,張鴻,等.陜西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測度及評價[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20,25(6):87-94.
[7]馬曉蕾,云振宇,張延龍,等.城鄉融合發展視角下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農學通報,2021,37(35):150-153.
[8]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評價規范 :DB13/T 5077—2019[S].
[9]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DB4106/T 68—2022[S].
[10]數字鄉村(村域)建設評價規范:T/DE 5—2021[S].
作者簡介
王曙光,本科,研究員,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標準化。
劉志強,本科,高級工程師,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標準化。
劉金琳,碩士,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標準化。
朱豐雪,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標準化。
公偉,碩士,高級工程師,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標準化。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