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杰 鞠英杰 劉志千 張秋霞 韓子田



摘 要:如何識別市場機制下各種產品供應鏈中的潛在風險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質量安全風險市場監管制度,是我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必須予以解決的重要難題。本文從供應鏈角度出發,研究基于供應鏈的產品質量風險影響因素和形成過程,分析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要素識別和傳導路徑,以期共同構建可靠的產品安全質量監督體系,將產品質量安全防患于未然,充分發揮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職責。
關鍵詞:供應鏈,產品質量,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5.041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逐步引導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平等推入、公正監督、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同時也要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為聯系高效監督體系和規范市場經濟的聯系紐帶和有效實施主體,負責應對突發安全事件、重大輿情事件以及其他突發事件開展的應急預防、應急響應、應急處置和恢復等監督管理工作。其中,突發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產品質量安全和藥品及醫療器械安全等事件;重大輿情事件包括消費維權、安全擔憂、造謠詆毀、監管作風等。近年來,我國食品和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消費者對其質量安全的關注也日益高漲。為此,也引發了國家和各省市市場監管部門對產品的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等方面的思考,從全系統供應鏈視角出發,分析質量安全風險影響因素與形成過程,進行質量安全風險要素識別與傳導路徑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供應鏈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市場監管制度和標準,為完善我國市場監督體系,規范市場監督標準提供有效支撐。
因此,本文以市場監管部門重點監管的特種設備為例,根據風險識別原則對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識別與分析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要素與傳導路徑,確定風險控制的關鍵點,在準確把握供應鏈風險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市場監管制度和標準構建方法。
1 基于供應鏈的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影響因素與形成過程
1.1 基于供應鏈的我國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的運作分析
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特種設備安全方面的職責是: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綜合管理全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監督工作,監督檢查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準和鍋爐環境保護標準的執行情況。特種設備從生產到使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典型的供應鏈問題。質量安全風險可能會隨著特種設備在供應鏈上的流動而傳遞到下一環。
已有學者對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關鍵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本文將從供應鏈角度出發,從特種設備供應鏈上的特種承壓設備安全監察、特種機電設備安全監察、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應急和督察等環節以及政府監管來分析我國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
(1)特種承壓設備安全監察
貫徹落實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等承壓類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范;組織承壓類特種設備生產、使用、檢驗檢測環節的監督檢查和風險管理工作;制定市級承壓類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專項預案,依照專項預案組織承壓類特種設備應急事件處置;依法組織調查處理承壓類特種設備事故并進行統計分析;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科技研究并推廣應用。
(2)特種機電設備安全監察
貫徹落實電梯、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及客運索道等機電類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范;組織機電類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檢驗檢測環節的監督檢查和風險管理工作;制定市級機電類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專項預案,依照專項預案組織機電類特種設備應急事件處置;依法組織調查處理機電類特種設備事故并進行統計分析;組織實施高耗能機電類特種設備節能監管工作;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科技研究并推廣應用。
(3)市場秩序監督管理
研究建立規范市場秩序的體系、制度和機制,并組織實施;指導查處特種設備無照生產經營和相關無證生產經營行為;依法組織實施合同、拍賣行為的監督管理,負責指導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協助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協助相關主管部門對市場主體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
(4)消費者權益保護
擬定保護消費者特種設備質量安全方面的權益的具體措施、辦法;指導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的受理、處理和網絡體系建設工作;組織指導查處侵犯消費者特種設備安全合法權益的案件;指導特種設備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開展消費維權工作。
(5)應急管理
組織協調市場監督管理方面重大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調查處理,以及相關輿情信息的收集、監測、分析、上報工作,監督事故查處落實情況;研究制定特種承壓設備、特種機電設備等安全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組織實施應急演練和培訓;起草相關應急管理制度和具體工作方案草案。
(6)督查
擬定督查督辦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負責有較大社會影響或跨區域特種設備安全大案要案的督查督辦工作;指導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和綜合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工作。
1.2 基于供應鏈的我國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在特種設備安全事件方面,以2018年為例,有80%主要發生在使用環節,其次為維修檢修環節,約占11%。事件本質為事故或技術災難,多為安全生產事故,其中違章操作和操作不當約占70%,制造、安裝、運行質量隱患約占2 0%,非法制造、安裝、修理、使用等行為約占10%。特種設備按工作原理分為承壓類和機電類。2018年承壓類設備事件數約占15%,主要表現為爆炸、泄漏著火等,事故損害多呈群體性特征,傷亡率較高;機電類設備事件數約占85%,主要表現為倒塌、墜落、撞擊、剪切及故障停運等,起重機械、場(廠)內機動車事件率較高,事故損害兼具個體或群體特點,多為困人事件,但也偶發惡性傷亡事故,傷亡率總體相對較低。
特種設備安全不僅涉及安全生產還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特種設備種類多,總體呈現分布范圍廣、安全隱患多、事故影響大等特點,尤其是一些鍋爐、壓力容器和電梯等不僅數量較多,而且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收到投訴數量最多。作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面對快速增長的特種設備保有量要更好地進行監督管理,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嚴防事故發生。基于此,本文在考慮特種設備供應鏈環節特征的基礎上探究特種設備在不同環節出現的風險因素,如表1所示,具體包括特種設備生產和加工環節的風險、特種設備經營環節的風險、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風險、特種設備安全抽檢與檢測環節的風險和特種設備使用的風險。
1.3 基于供應鏈的特種設備質量形成過程
在精確分析特種設備供應鏈風險形成因素的基礎之上,研究市場監管的對應服務,包括特種設備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特種設備經營安全監督管理、特種設備市場安全監督管理、特種設備應急管理與督察等環節,結合特種設備所處階段和市場監管所處流程,研究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形成過程,提取特種設備安全風險鏈。其中在特種設備生產與加工環節主要有不具備生產資格、專業技術人員不具備、原材料不合格和生產環境不合格等風險;在特種設備經營環節主要有不具備經營資格,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不合格,儲備場所不合格等風險;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環節主要有缺乏經常性維護和保養,缺乏安全附件和保護裝置檢修等風險;在特種設備使用階段主要有缺乏使用登記,未建立事故應急專項預案和使用不合格特種設備等風險,具體如圖1所示。
2 基于供應鏈的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分析
特種設備供應鏈涉及特種設備生產與加工、特種設備經營、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特種設備安全抽檢檢測和特種設備使用等一系列環節,其中每個環節的風險因素都會對特種設備質量產生很大影響,特種設備質量安全問題會沿著供應鏈在各環節之間傳遞。
本文所分析的傳導路徑,即基于特種設備供應鏈的安全風險傳導路徑,是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最常見的傳導路徑。在上述特種設備供應鏈上,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傳導路徑分為如下環節:①特種設備生產與加工;②特種設備經營;③特種設備使用;④特種設備使用。
特種設備質量安全風險按照如上1->2->3->4的路徑,從供應鏈上游通過各個環節向供應鏈下游進行傳導,與特種設備的流向一致,當產生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問題風險源釋放時,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順著產品供應鏈逐級遞增,最終到達消費者時風險將達到整條供應鏈上的最大值,同時,每個流程環節中的風險也會存在相互影響并起到傳導作用。因此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在整個產品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產品安全監管的整體上看,不管是特種設備產品供應鏈上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只要在這個環節及之后的任何一個或幾個環節中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就可以避免具有安全質量風險的特種設備出現在消費者的使用環節中,而這也正是監管方的根本目的所在。
因此,本文基于以上分析,結合系統動力學的反饋原理構建正負反饋回路,分析以特種設備為例的供應鏈風險監管傳導機制,利用系統動力學仿真軟件VensimDSS構建特種設備供應鏈風險監管的傳導路徑模型,如圖2所示。
3 基于供應鏈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市場監管制度構建
3.1 建立規范“統一標準”
探索“智慧監管”模式的思路就是以“標準化”推進“信息化”,建立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化標準體系。省、市、縣各級系統按照“統一標準”建設,實現數據溝通共享,走出“數據孤島”。江蘇、山東等省市先行建立健全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進行規范數據的統一范式。由此可見,信息標準規范體系是“智慧監管”的必備條件,構建智慧的監管系統必須構建數據交換標準、公共服務接口標準和技術指南等標準規范。各業務系統需要“統一標準”,統一應用入口,建立統一的信息訪問渠道,通過將內部和外部各種分散獨立的信息組成統一的整體,這樣實現各類業務軟件的互聯互通。
3.2 建立特種設備數據中心
建立特種設備數據中心。各地都正在研究“大數據”技術在監管工作中的應用,均建立了以大數據為核心技術的“數據中心”。因為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摒棄經驗和直覺,通過各個領域獲取的實時信息,及時掌握社會某一領域的趨勢或更全面地了解某一事件的進展,從而做出更科學的決策,并對未來做出更準確的預測,提高應急響應能力。但是進度不一,這樣難免造成信息不對稱。因此,國家要統一部署,統籌各省市場監管部門建設一個包含分析系統、風險預警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等子系統的“數據中心”,利用“智慧大腦”的支持,為全國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3.3 加強信息系統日常維護和修復
數據信息系統是智慧監管的核心和大腦,需要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管理科學等綜合手段的支持,對整個特種設備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呈現、信息反饋等影響重大,與數據中心建設、發展和維護目標是一致的。一旦信息系統出現癱瘓,或者信息出現錯亂,則會影響整個省乃至全國的特種設備監管,嚴重影響安全生活。因此國家要統籌兼顧,將任務分配給每個省市場監管系統,層層落實,督促全面采集應有的數據,在開始建設時做好數據的全面采集工作,中心建成后要落實專人,落實資金進行定期維護,確保數據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智慧監管的作用。
4 結 語
本文對以特種設備為例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與形成過程進行了分析,同時識別了質量安全風險要素和傳導路徑,主要從供應鏈風險源分析角度展開。而通過準確識別和分析產品供應鏈風險源,能幫助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場監管制度,充分發揮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有效性,有效促進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成都市市場監管局課題組.健全市場監管領域新型監管機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21(7):45-48.
[2]席濤.市場監管的理論基礎、內在邏輯和整體思路[J].政法論壇,2021,39(4):71-85.
[3]甘霖.順應市場監管新形勢 推進智慧監管新發展[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20(9):6-7.
[4]傅永生,韓玉斌.新形勢下如何發揮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新作為[J].中國質量監管,2020(8):64-65.
[5]肖依永,常文兵,張人千.基于質量供需鏈的質量風險傳遞模型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09,7(8):13-18.
[6]程國平,張劍光.基于產品基因理論的供應鏈產品質量風[6]險傳導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9,25(7):145-148.
[7]顧力剛,高滔.供應鏈質量風險的應急管理研究[ J ] .標準科學,2009(5):4-7.
作者簡介
郭宏杰,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計量、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
鞠英杰,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物流管理與工程研究工作。
劉志千,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任,主要從事標準化和區域經濟研究工作。
張秋霞,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供應鏈物流標準化與編碼標識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