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長江上建起一座座大橋之前,輪渡是連接南北交通的重要節點。1987年10月11日,連通常州和泰州的“圩塘—七圩”汽渡開通,減少了往來兩地車輛、人員的繞行,也有效緩解了“江陰—靖江”汽渡的運輸壓力。目前,這個移動橋梁已經成為232省道的重要組成部分。30多年來,每年單向運輸的車輛超過100萬輛,擺渡旅客超過200萬人次。2019年1月,與汽渡近在咫尺的常泰長江大橋開工,預計2024年底建成通車,汽渡將逐漸脫離水上交通運輸的主流,抑或成為歷史。
南來北往的渡客,形形色色,暫停駐足,在個體生命深處留下深淺不同的記憶。在輪渡這個特定的空間背景下,渡客呈現出不同的表情與狀態,暗藏著他們與社會和他人之間的關系與故事。自2016年始,陸鑒平先生在工作之余無數次登上汽渡,退休之后更是頻繁,在短短十五分鐘的航程中,定格渡客的身影,做最簡短的交流,從無數微小而具體的切片中閱讀潮流的變遷與個體生命的故事。
陸鑒平,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1957年10月出生于江蘇常州,少年時代隨父母下放,高中畢業后務農,后做過民辦學校教師、起重工、秘書和公務員。2004年開始學習攝影,2014年起有感于時代變遷,專注于社會與文化方面的長期項目。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攝影大展并獲獎,在上海世博會、江蘇園博會展出。2022年出版作品集《消逝的窯上村》《隔離生活》《疫情下的專列》,2023年出版作品集《遠去的村莊》(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