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
1月15日上午,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在省長許昆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兩個“開局”。其一,未來五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其二,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兩個“開局”,分量重,意義重大。新形勢、新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唯有踔厲奮發、快馬加鞭,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實現既定的目標。
開局之年,當有開局之年的新氣象。
這個新氣象便是,上下同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而這兩大主題,是互相交融、互為依托的。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熠熠生輝的關鍵詞。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而言,中國式現代化表現為五個方面: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深入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全面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精髓和要義,以“中國式現代化”所展示的五大特征引領各項工作。這是我們精準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深刻內涵,扎實推進江蘇工作的總方向、總抓手。
在省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更大力度推進科技自立自強;著力推進共同富裕,更富成效打造高品質生活;著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更高標準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著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著力促進安全發展,更加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六個“著力”是對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的細化,反映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決心和動力。
開局之年,當有開局之年的厚重感。
每一個開局之年,都是繼往開來的時間節點。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寄予厚望。8500萬江蘇人民難忘,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宏偉藍圖,繼而又賦予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為江蘇現代化建設刻畫新藍圖、發出新指引。
牢記根本遵循,把握“開局效應”,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展現出寬闊的前景。
開局之年,當有開局之年的開拓力。
開局總是意味著不易,意味著根據新問題、新情況予以開拓、破局,意味著我們要為此拿出全部的力量和智慧。正如報告就2023年重點工作所言:充分展現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我們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必須作出精準研判,抓住機遇,果敢突破,不斷實現新目標。
在2023年需要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的工作中,第一條便是積極擴大有效需求。這與2022年需要重點做好的十個方面工作的第一條“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既有共同內涵,又有針對性很強的新要求。由此可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新意和深意。經濟學原理和新局面告訴我們,當此之時,“需求”是重中之重。唯有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才能為經濟持續回穩向好提供有力支撐,才能讓開局之年行穩致遠,才能形成強勁的動能,為未來五年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局和破局,起步與沖刺,相輔相成。歷史和未來呼喚的開拓精神,終將落地有聲,形成新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