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選省人大代表,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信任與責任、使命與擔當,必須切實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南京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史國君感到光榮和自豪的同時,更深感責任義務在肩。
2018年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史國君被任命為省人大法制委委員。他形容,這是開啟了一個“門外漢”參與江蘇立法工作的新征程。近年來,他先后參與了《江蘇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江蘇省醫療保障條例》等制定或修訂工作。在此過程中,史國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堅持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深化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的重要性。更加主動地提升參與立法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更加珍惜參與立法工作的機會,切實做到從“要我為”到“我要為”“我愿為”的轉變。
此前,史國君曾掛職擔任淮安市政府副市長,后轉任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信訪局副局長,在工作實際中,他深知依法治國特別是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做好立法工作,必須切實回應社會之關切、民眾之需求,必須切實提高立法質量,使之成為體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良法。
如何更好地了解民意、知曉民情,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路徑是史國君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他注重開展調查研究,力求形成相關問題提出和解決的必要性分析,做到數據真實、有理有據,可操作、可實施。2019年,他參加省直無錫徐州聯組到無錫調研地方金融監管工作,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后起草了調研報告,建議加快金融監管立法,得到了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的高度重視,助力《江蘇省地方金融條例》加快出臺。
“關于加強政策協調及細則完善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貫徹落實的建議”“關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的建議”“關于加快修訂《江蘇省信訪條例》的建議”……履職以來,史國君所提的建議均得到相關部門的認真處理和答復,不僅維護了人民的利益,還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其中“關于加快修訂《江蘇省信訪條例》的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評選為2020年度優秀省人大代表建議。
史國君秉持為人干事、擔當作為中既要“敢為”更要“善為”的工作追求,面對新形勢下省人大立法工作需求,主動加強日常對相關上位法的學習研究,掌握“法言法語”。根據立法內容,廣泛涉獵各領域的專業知識,盡可能減少“盲區”,努力成為“多面手”。
2018年,在審議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草案時,史國君經認真梳理發現其監督、法律責任散落在各章節條款中,便建議把相關內容集中,增加第五章“法律責任”,該建議得到常委會有關領導肯定,后被采納。在召開的省就業促進立法座談會上,作為特邀的省直單位代表——史國君闡述了“經濟發展是就業基礎”為主的觀點,并建議調整條例體例,即把原定于放在后面章節的“政策支持”相關內容調整至第二章,此意見被吸收。
……
在這些立法建議得到采納的背后,是史國君集中精神、凝神聚力的鉆研學習,更是始終如一為民服務的責任和實干擔當的追求。
在抓好繁忙的高校工作同時,史國君積極履職,發揮代表作用。提前安排好工作,盡可能地參加每次法制委會議,參加省直聯組到地方視察調研等活動。期間,還曾代表省直無錫組到無錫市人大常委會述職,省直組周密而針對性強的調研計劃、務實而有成效的落實結果,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好評。
回顧過去五年的履職經歷,史國君最大感受就是要把提高政治素質放在首位,胸懷“國之大者”,情系“民之望者”,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不忘履職初心,圍繞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顧大局、敢擔當、勤履職,用實際行動詮釋“人大代表為人民”的使命擔當。
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史國君被選為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新的征程承載新的使命。今后,我將繼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在每一次立法審議中認真做到每一個建議都關乎社情民意,每一次發聲都飽含殷切期待,堅持為人民‘鼓與呼’,助力地方立法,促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法治江蘇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史國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