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報》創刊于1933年10月,是中國物理學會成立之后第二年即主持編輯出版的我國第一本物理學期刊,至今已走過90年歷程.期間歷經抗日戰爭等歷史時期,也曾數度???1937年6月—1938年,1940年7月—1944年6月,1952年,1966年6月—1973年),最近一次復刊是1974年,此后一直發展至今.《物理學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物理學發展的進程和態勢,是廣大物理學工作者傳播和交流物理學研究成果及知識的重要平臺,在現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在各種學術刊物蓬勃發展之際,《物理學報》作為母語期刊在促進國內學術交流與學科發展,以及人才培育方面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慶祝《物理學報》創刊90 周年,編委會和編輯部開設“《物理學報》創刊90 周年”特別專欄,回顧學報的發展歷程,討論當前物理學各領域的進展及未來研究方向.專欄由主編高鴻鈞和副主編范桁擔任客座編輯,邀請老一輩物理學家及在物理學相關領域做出重要研究工作的學者撰稿,既有紀念性文章,也有觀點文章和綜述文章.
專欄獲得了受邀專家的積極響應,邀約到國內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和科研團隊撰稿.專欄文章將按來稿時間陸續刊出,敬請讀者持續關注.本期將出版第一部分24 篇文章,其中3 篇為紀念性文章,21 篇學術類文章.這3 篇紀念性文章,分別來自《物理學報》的老主編王乃彥先生,老編委吳詠時教授,以及作者代表于淥先生.王乃彥先生和吳詠時教授從編委的角度,回憶了《物理學報》發展歷程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體會.于淥先生以作者的身份,講述了他的學術生涯與《物理學報》的結緣.學術類文章主要有觀點和綜述文章,內容涵蓋量子、表面、材料、計算、物態、天文、統計、磁性等多個研究方向,涉及力、熱、聲、光、電、磁等多種技術手段,也包含了微觀、介觀,到月球和宇宙多空間尺度,體現了物理學豐富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觀點和綜述類文章都出自國內在相關領域研究領先的專家或課題組,深入討論重要研究方向的熱點問題,觀點深刻,寫作深入淺出,既適合瀏覽也適合仔細研讀,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有的堪稱經典,相信會對讀者有所幫助.
90年來,《物理學報》承載著我國物理學工作者的厚愛與期待,也承載著學者與編者辦好本土期刊的情懷.在此,衷心感謝各位作者、審稿專家、讀者和廣大物理學工作者長期以來對《物理學報》的關心和支持! 相信隨著我國物理學科研和教育的不斷發展,《物理學報》會越來越好,為我國物理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