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彥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 102413)
《物理學報》原名《中國物理學報》,創刊于1933年,至今已走過了90年艱難而光輝的歷程.它是我國最早創刊的幾種科技期刊之一,到現在,《物理學報》(以下簡稱“學報”)已成為我國物理學界最具有權威性的綜合性中文學術期刊之一,發表文章的內容涵蓋物理學各個學科及其交叉學科.90年來,歷屆學報主編、副主編、編委和編輯部人員認真地執行辦刊方針,努力工作、堅持不斷地提高刊物質量.即使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文化大革命”科研生產遭到極大破壞時期,在辦刊經費極度欠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出版,一有條件就積極復刊.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物理學科研的發展,學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傳播我國物理學工作者的豐碩成果、推動我國物理學研究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是有目共睹的.學報獲得過首屆國家期刊獎、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百強報刊等全國性的榮譽,這些獎是很多學界的院士專家參與評選的.
90年的艱苦奮斗給我們積累了什么寶貴的經驗? 展望未來我們還有什么值得進一步努力的地方呢?
嚴格說來,我是沒有什么發言權的,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些領導、編輯部的一些老同志他們更有發言權,這里我只是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供參考.寶貴的經驗有下面幾點.
1)堅持嚴格的審稿制度,保證期刊質量.編委會的委員和編輯部的同志嚴格執行審稿制度,保障稿件評審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的公正性、保密性,秉公辦事,對有爭議的稿件進行復審.重要的問題最終由主編、副主編來審定,確保稿件的質量,絕不能讓有質量問題的稿件在刊物上發表.國際上所有優秀的刊物都有一個經驗,那就是拒絕發表低質量的文章,并認為這是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文章來投稿的必要條件.
2)堅持學風建設,嚴肅處理篡改、剽竊等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維護期刊的質量和聲譽.
在此舉一個我知道的例子.1992年10月21日,學報編輯部收到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郝柏林和劉寄星兩位同志揭發中國礦業大學李富斌剽竊論文的來信,主編和編輯部的同志對此非常重視.主編黃祖洽親自撰文《一個值得我們注意和警惕的問題》并發表在《物理學報》第42 卷第2 期上,文中強調“在報道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的捏造篡改和剽竊行為是嚴重的科學研究道德不正當行為,我們不希望在本刊出現這種情況.……敬請廣大讀者和愛護本刊的朋友們大力協助我們,杜絕這類不正當行為! 一旦發現這類情況,熱忱歡迎來函舉報,以便我們及時處理,維護本刊的質量和聲譽! ……我們必須強調,科學研究的公正誠實性是十分重要的,是從事科學研究應遵守的基本準則.”[1]學報編輯部致函李富斌,對于他投寄到編輯部的5 篇尚在審查過程中的文章,要求其提供證明,證實這些文章都經過了查新(即已追蹤國內外檢索文獻),李富斌復函稱不明白查新是什么意思.1992年12月中旬,編輯部將上述5 篇文章全部退還給李富斌.
學報始終把科學道德建設看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并貫徹在出版工作的各環節中,在國內學術界開展的關于“批判李富斌剽竊論文事件,加強科學道德建設”的大討論中,編輯部撰寫了《科學道德必須維護》的文章[2],強烈呼吁凈化學風,維護公正誠實的科學道德.
3)始終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地報道科研成果,客觀地評估成果的意義,這是編輯部辦刊和編委評估稿件的重要依據.
1972年11月《物理》擬刊發中國科學院云南站云室實驗的結果,似乎有可能發現一個重質量的帶負電荷的粒子.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物理》如實地報道了實驗情況,說明了可能的實驗結果和誤差大小,并指出了進一步的測量分析工作還在進行中,留有余地.后來證明,確實是不能確定發現了新粒子,周總理的指示是完全正確的,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也為學報1974年復刊后的辦刊思想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學報始終堅持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報道科研成果.
這里,對于學報辦刊我也提一點希望.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模擬研究、虛擬現實在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現在刊物中發表的文章幾乎每篇都有模擬計算的部分.在基于對實驗和理論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驗條件和各種邊界條件,同時根據理論的基本原理建立理論模型,并由此推導出運算公式,最終通過模擬計算得到結果,再和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這自然是很好的文章,我們編輯部自然非常歡迎,求之不得.但是,這是一個嚴肅的、艱苦的過程,我們在國內外的刊物中可以發現有些發表的文章中,讀者不能相信作者是否真正地、認真嚴肅地對待了這個過程,有些人都沒有描述上述的條件,甚至都不很了解對方的實驗條件,包括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就簡簡單單地運用他人編寫的什么程序,計算模擬出跟實驗完全符合的結果,讓人不得其解.嚴格說來這是個學風問題,我希望能引起編輯部的重視.學報在學風建設上歷來是做得很好的,我們應該帶個頭,樹個榜樣.
對于實驗的文章,作者應該把所有的實驗結果如實地加以報道,避免報喜不報憂,挑好的數據報道.而且有的數據后面沒有加上誤差,讀者難以判斷其穩定性和可靠性,希望我們編委會的委員在審稿時能注意把關.
最后,在回顧《物理學報》90年艱苦奮斗的歷史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的同時,衷心希望學報繼續努力,越辦越好,更上一個臺階,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