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蘇 暢 高 卓
我國開始進入有聲電影的發展進程。在這一時期中,影視音樂逐漸發展壯大,一大批優秀曲目及音樂家涌現出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影視劇音樂逐步發展起來,影視作品《一口菜餅子》的出現,代表著影視劇音樂也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對電視劇創作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影視劇音樂的表現形式正朝著多元化趨勢發展,甚至出現了《劉三姐》《五朵金花》這類影視劇作品,這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音樂在影視制作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在觀影過程中影視劇音樂一定程度會深入受眾的內心世界產生共情共景,在感染情緒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影視作品的理解力。在電視劇《紅樓夢》中,影視劇音樂主要包括一首《序曲》以及十二首插曲,分別為《引子》《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紅豆曲》《聰明累》《紫菱洲歌》《好了歌》《題帕三絕》《秋窗風雨夕》《嘆香菱》《分骨肉》等。①除序曲外,剩余曲目都以歌曲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的每一首都代表著不同的劇情和故事情節,從影視劇音樂的流轉中能夠感受到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以及情感變化。
在影視劇的制作中,音樂對于劇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升華作用。與其他視覺藝術有所不同,影視劇音樂在對角色進行刻畫時,通常將影片畫面與音樂的結合調至最佳狀態,以較為直觀的方式將其展現出來,運用影視劇音樂自身獨特的魅力對劇中角色加以襯托和渲染,使觀眾形成視覺效應的過程中,盡量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對影片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
以影視作品《紅樓夢》為例,該影片將《序曲》中的音樂作為主旋律,結合劇情中的實際變化要求對樂曲加以調整,隨后將其穿插到與之相對應的特定故事情節中。例如,《葬花吟》是黛玉葬花時出現的音樂,劇中的林黛玉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物角色,父母的先后離世使其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舉目無親的林黛玉只好來到賈府,雖有賈母的疼惜愛護,但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還是讓其倍感孤獨。在這種情境之下,林黛玉逐漸形成善妒、傲慢的性格特點。與此同時,影片拍攝的畫面將林黛玉孤傲幽寂的性格生動地展現出來,音樂與畫面的巧妙融合,更是對影片劇情的渲染和劇中人物的升華。
雖然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演員依舊是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但是演員的表現,卻是決定劇情走向和矛盾走向的關鍵。音樂的添加,除了對角色進行了某種解釋外,還具備了其它輔助藝術形式所不能比擬的時間藝術所獨有的延展性,使觀眾在視聽的雙重刺激下,對故事的情節進行了聯想和思索。影視作品中的音樂,經常會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將角色的形象刻畫出來,并與作品中的畫面形成一種內部聯系,這種聯系不僅能使角色的形象更為深刻,還能傳遞出角色心中的微妙感情。一段樂章的變化,能較好地體現出相同人物的多種情感,并能更好地體現人物的個性特征。
音樂是“心靈的直接現實”、是“情感的投射物”,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盡管音樂不能像繪畫一樣,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來傳達一種觀念,但是,它可以對人物的情感和情感進行精確的總結,將人的豐富而又復雜的情感狀態表現出來。在影視劇作品中,音樂與圖像都是一種心理活動,從人物內心出發,是對人的心靈的一種體現。影視借助于音樂,其意義就是可以用音調和旋律來直接表現角色的心理狀態,意境是從內心產生的,并可以引起觀眾思想、情感和心理情感的反應和共鳴。
在影視作品中,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是塑造角色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刻畫人物的真實心理狀態,能夠推動故事情節的變化和發展。因此,人物心理本身就是影視劇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音樂與人的心理狀態之間存在著較為復雜的關系,因此,除了角色的神態、動作、對白以及獨白能夠表現其心理活動外,劇中音樂的設置也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影視劇音樂能夠將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動襯托得更加豐富細膩,相比其他的藝術形式,影視劇音樂則顯得更為直接。
大部分的影視音樂都是按照故事情節和角色形象的要求來創作的。《晴雯歌》這首插曲的出現,使一個心靈手巧、伶俐又倔強的丫鬟形象得以展現,晴雯的率真可愛、心高氣傲、急躁難耐的多重性格在歌詞“心比天高,身為下賤”中有所體現,雖然這首曲目在《紅樓夢》中旋律相對輕快,但此曲的插入實際上是以一種以喜襯悲的方式來暗示人物的悲慘命運。又如《聰明累》是王熙鳳這個人物的對應曲目,旋律一起,似乎就能看到王熙鳳的往日風光,但單從插曲名字的“累”中,又能體會出另一番韻味。劇中的王熙鳳聰明能干、行事果敢、大權獨攬,但終究聰明反被聰明誤,耍盡心機和手段,卻落得一個悲慘凄涼的下場。
音樂是時代、民族和個人情感以及精神的集中表現。而影視劇中音樂是表現其作品和當期的文化和思想,讓觀眾在觀看中去思索其更深的空間維度。觀眾可以通過各類影視音樂對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進行初步分析和判斷,了解角色與劇中的關聯性。音樂會把觀眾的情感會與劇中人物的情感關聯起來,從而產生現實和虛擬共鳴,這也是音樂的獨特性,在影視作品中,不同類型的曲目具有不同的風格特點,節奏低緩的音樂會使人感到情緒放松,節奏激昂的曲調則會使觀眾渾身上下充激情與斗志,影視劇音樂的這種特性會使情節的發展此起彼伏,從而引發人們的深層思考。觀看影片時,觀影者會在不知不覺中注意影視劇音樂曲調風格的變化,例如在觀看恐怖片時,只要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變快、音樂曲調變得異樣,就會引起觀眾的警覺,暗示接下來會有不好的故事發生,而當音樂的節奏趨于平穩時,觀眾懸著的心情也會得到釋放。在影視劇中,不同風格的音樂是指常常會將觀眾帶入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從而引起觀眾對劇情發展的好奇和猜測。
在影片《紅樓夢》中,《葬花吟》這首插曲安排在黛玉第二次葬花時出現,原因是黛玉遭到了晴雯的拒絕,卻無意間看到賈寶玉和薛寶釵在一起嬉鬧玩耍。看到此情此景的林黛玉,傷心欲絕、悲痛萬分。黛玉葬花的畫面盡是溫婉凄涼,音樂的旋律千回百轉,大量附點的節奏將一個苦楚可憐、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插曲《葬花吟》以這種借花喻人的修辭手法將林黛玉的傲慢性格和悲劇人生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如果僅憑影片畫面的視覺效果而缺乏音樂的點綴和渲染,就會造成影片情感的缺失,整體影片略顯單調乏味。
再如《秋窗風雨夕》,寫的是林黛玉病重時的悲傷和絕望,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里,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躺在床上,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凄慘的身世,對自己的未來和命運充滿了迷茫,一股悲傷的感覺,不由得涌上了她的心頭。在這種情況下,影視作品的配樂,更是增加了故事的悲傷,這也是黛玉死后傷心欲絕的關鍵所在。總之,背景音樂的設定,可以讓人產生更深層次的聯想,帶給人不同的觀影體驗。
現如今,大多影視劇音樂都選用中國傳統的樂器進行演奏,使其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我國民間器樂眾多,目前應用較廣的有古箏、二胡、嗩吶等樂器。由于中國民間器樂所具有的獨特性,因而在一些中國古風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影視劇音樂大多由民間器樂組合演奏,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便是《紅樓夢》,該影片本身就屬于中國風類型的影視作品,所以其中搭配的音樂風格也大致如此。劇中的音樂,所譜詞曲大部均來自原著《紅樓夢》,樂曲又十分貼合影片劇情的設置,從而將人物角色的情感思想凸顯出來。總而言之,不同類型的影片要配合不同風格的音樂,影視劇的類型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音樂的總體風格,二者之間是高度統一的。
在喜劇電影和電視劇中,通常采用輕松、幽默和明快的音樂風格,以創造一種歡樂的喜劇氣氛。不同主題的影視作品在表達內容和音樂風格上都有很大的差別。例如,一些反映革命斗爭的電影和電視劇,配樂往往是一種進行曲式的音樂,節奏堅定果斷,樂聲雄渾有力,富有激情;以愛情婚姻和家庭倫理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其音樂風格一般都是輕盈的,既不宏偉,也不具有交響化,編曲也是輕盈的,音樂旋律大多是抒情的,具有一種憂郁和悲傷的特征;在反映鄉村生活的影視作品中,其配樂多使用民族語言,具有濃厚的鄉土色彩和濃厚的鄉土色彩。在影視劇音樂的制作過程中,必須事先考慮整部影片的劇情發展走向,根據影片的劇情設置和實際需要搭配音樂作品,以確保整部影片風格的協調統一。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會直接影響其音樂的風格定調,相比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音樂,中國的影視劇音樂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音樂是電影的不同組成方式,可以為電影的發展烘托氛圍,推動電影的整體發展方向。在影視劇發展過程中,音樂往往起到了營造故事氛圍的作用,這是因為,在影視劇中,音樂的恰當運用,不但可以調動觀眾的情感,還可以將影視劇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在將音樂融入其中的時候,音樂的運用不但能夠推動影視劇的情節發展,而且還能將一些演員不能用表情和聲音來表現的東西,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也算是一種比較細微的藝術表現方法。大多數影視劇作品都要配合著背景音樂,才能將故事情節完全轉變過來。
在影視劇音樂的應用中,要注意整個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情感的變化,配合適合的影視劇音樂在表現劇情的落差,避免出現一馬平川、平鋪直敘的情況,一定要隨著劇情的發展狀況不斷做出調整,使觀眾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落差感,這樣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是一部好的影片。
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歌曲《枉凝眉》可以說是男主人公賈寶玉和女主公林黛玉愛情的寫實。《枉凝眉》屬于羽調式結構,這與劇中的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有著相似點,這也就成為了貫穿全劇主題曲,樂曲簡單明了、旋律自然,在悲涼之中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愁。再如《好了歌》也是貫穿全劇的音樂作品,其在影片的開端、故事的發展以及結尾處都有出現,為《紅樓夢》劇情發展走向埋下伏筆,同時也暗示了影片中每個人物角色的最終命運。因此,不同的劇情設置需要搭配不一樣的音樂,這樣才能顯現出劇情的跌宕起伏,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理上的情感落差,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真正打動觀眾。
除了影視劇類型、劇情落差對影視作品具有影響作用以外,音樂編輯的不同審美方式也會使其發生變化。從影視劇音樂編輯的角度來說,具有欣賞影視劇音樂的能力十分重要。
在影視劇中,對于其中同樣的劇情,不同的音樂編輯會有自己不一樣的理解方式。同時,在選擇影視劇配樂時,采用多種音樂形式,可以凸顯其獨特的特點,在某種意義上提高影視作品的畫面感。作為一名電影和電影的配樂制作人,要考量的東西很多。不僅要考慮曲子的構成,而且要考慮畫面,聲音等。不能像傳統創作那樣,他們時刻都在思考視覺與作品之間的關系,即使在音樂中,也是如此。
作為影視劇音樂的制作人,會多維度的思考影視劇中情節、人物心理,時間背景等等因素,結合影片本身優勢特點和亮點到影視劇音樂的創作中去并完美結合,形成獨特思維的創作,真正實現影視劇音樂發展的現代化和觀眾個性需求。然而,要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仍需要很長的時間。第一,音樂編輯需要了解不同類型的影視劇素材,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功底;第二,音樂編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站在新的視角去體會影視劇音樂的美感;第三,要深入作品之中,用心感受劇中的每一個人物設定,從根源上了解劇情的現實需要。此外,作為一名創作者,如果想要充分徹底地去了解影視劇,就需要從影視劇音樂的創作背景著手去進行細致分析,不論什么作品都要把自己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參悟,從而在最大限度內感受影視劇音樂的藝術之美,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影視作品。
通過對影視作品《紅樓夢》的深入分析能夠發現,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同時,正因為影片拍攝畫面的放映,才使得音樂在無形之中有了一種靈動感,從而更容易讓觀眾深陷其中。影視劇音樂與影視作品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缺一不可。影視劇音樂能夠使影片中的人物角色更加鮮活,為劇情發展埋下伏筆,還能豐富劇中故事情節的需要,有效增強影視劇作品的感染力。而《紅樓夢》作為影視作品的典范,其中音樂的巧妙運用使劇中人物的情感更加細膩,故事情節更加跌宕起伏,這部影片中涉及的音樂也逐漸流傳于世。 作為聽覺藝術的音樂一旦融入到影視劇中,就變為一種新型音樂表現形式——影視劇音樂,這種形式就是影視劇和音樂高度融合的結果。而情感是影視劇音樂的主要功能之一,情感與其他音樂元素的巧妙結合,能夠在最大限度內深化影片核心內涵,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豐富影片的同時又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感。《紅樓夢》的成功,離不開導演的精心編排,更離不開音樂作曲家的巧妙構思。時至今日,《紅樓夢》中的影視劇音樂依舊是我國的藝術瑰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東西隨著時代的變化優化升級,然而,作為歷史進程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影片著作,只會隨著時間的流轉逐漸深化,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紅樓夢》中的影視劇音樂都可以稱為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