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日益普及,數字鴻溝問題成為制約西部地區地方媒體發展的主要障礙。“3+”模式,是以“報+臺”“市+縣”“心+心”的內容、技術、管理三大要素為主體,并加入策略、文化和創新等補充要素,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媒體融合生態。基于這一融合模式的來賓實踐證明,通過“3+”模式的正確引導和實踐,后發展地區媒體也完全有能力跨越數字鴻溝,實現真正的深度融合。本文主要以來賓市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例,對“3+”模式進行深入探析,旨在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協助地方媒體跨越數字鴻溝。
【關鍵詞】數字鴻溝;新媒體;地方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作者簡介? ?唐毅,廣西來賓市融媒體中心辦公室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層面對媒體融合進行謀劃,媒體融合發展從建設“現代傳播體系”到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再到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方向路徑越來越清晰。
在信息化、數字化的大背景下,要實現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必須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1]2022年4月,來賓市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市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試點后,全力推進市級報社與廣播電視臺深度融合,市、縣融媒體上下貫通融合,融媒體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互融互通,以“3+”模式探索出一條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一、“報+臺”深融,全面提升媒體“四力”
在21世紀的信息高速發展時代,媒體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浪潮。在眾多的融合模式中,“報+臺”深融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將地方傳統的報紙媒體與廣播電視臺進行深度整合,從而使兩者的資源和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與釋放。[2]為了確保這種深度融合的效果和長遠發展,地方媒體要加強媒體的“四力”(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建設。首先是機構的力量,即在結構上更加靈活高效地調整和配置資源,確保機構在變革中既穩定又有活力。其次是人員隊伍的力量,關鍵在于培養和吸引跨領域、高素質的媒體從業人員,讓他們在融合的大潮中發揮最大的價值。再次是平臺的力量,體現在技術和設備上,運用最前沿的技術手段,打造一個穩定、快速、高效的傳播平臺。最后是業務的力量,關乎如何進行內容創新、業務拓展,以及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3]
從更深層次來看,“報+臺”深融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和策略上的變革,更多的是一種思維和模式的轉變。它要求媒體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業務范疇,而是勇于跨界、創新、合作,追求更高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價值。而全面提升媒體“四力”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4]
在融合發展實踐中,來賓市融媒體中心由來賓日報社、來賓市廣播電視臺合并而成,在機構、人員隊伍、平臺、業務等方面真正融為一體、合二為一,有效提升媒體“四力”。[5]
一是“加法”賦能,推動改革新突破。加大力度,將試點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媒體改革專項領導小組組長,強力推進。加大資金,在市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籌措1500余萬元用于中心軟硬件建設。加大政策,市委、市政府出臺多項支持改革政策,將3倍績效基準線調增至4倍,激發改革活力,從“要我融”變為“我要融”。
二是“減法”提質,形成全媒新格局。精簡機構,將報、臺原有的25個內設機構精簡至15個,人員不分編內編外全部競聘上崗,以優勝劣汰推動采編精干力量向全媒體轉型。精簡平臺,關停功能相近或同質化的平臺,集中力量打造“一報兩臺一微一端一抖”,粉絲量比改革前增長75%,總點擊量超5億次。精簡欄目,停辦受眾少、影響力弱的欄目,升級優化影響力大的欄目,推出《120秒·人文來賓》《來賓好商量》《古聊古去》《古哥幫你忙》《主播探崗》《吃在來賓》《文文創創說文明》等精品欄目,“潤物細無聲”地將黨的方針政策和正能量傳遞給受眾。
三是“乘法”增效,培育運營新模式。技術平臺裂變,將大數據技術融入“策、采、編、審、發、營、評”全流程,形成全新采編播發體系,新聞采編質量提升。傳播矩陣裂變,成功打造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組成的媒體矩陣,疊加縣、鄉兩級傳播平臺同步發聲,傳播力不斷提升。服務運營裂變,從單一功能變為“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成立廣西紅麒麟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拓展增收渠道,2023年第二季度經營創收已完成全年任務的75%。隊伍能力裂變,推行“首席”評選聘任、雙向選擇等制度,選拔出一批全媒體人才,并以工作室、項目制等模式鼓勵優秀人才干事創業,如“來賓好商量”團隊為中心創收超過100萬元。
四是“除法”減負,激活隊伍新動能。建章立制,設計“績效+崗位+人事”的綜合管理考核體系,將單位的目標實現與個人的成長及績效緊密掛鉤,獎勤罰懶。消除本領恐慌,推行師徒制進行“傳幫帶”,開辦“融媒體訓練營”提升員工素質,與高校開展互聘互掛促進教學相長。消除后顧之憂,針對報臺兩家人員待遇差別,分3期整體提高和平衡報臺人員待遇,使職工消除思想顧慮,主動求融、求新、求變。
來賓市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報+臺”深融實踐表明,地方媒體融媒體中心建設只有充分認識到媒體“四力”的重要性,并付諸實踐,才能確保在這場深度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為社會提供更優質、更有影響力的傳播服務。
二、“市+縣”通融,實現全域協同發力
在數字時代,融媒體被視為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即綜合媒體資源,消除信息孤島,為大眾帶來豐富、多維的信息體驗。尤其是地方媒體,如何實施“市+縣”的融合策略以實現全域效應成為核心議題。
融合不僅僅是一種行政合作,更是資源、信息、政策及機制的綜合。第一,信息生態論強調信息作為現代生產的核心元素,其傳播對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融媒體中心應促進“市+縣”間的信息高效流動,力圖實現更廣泛的信息傳播和共享。第二,系統論認為,無論是生態或社會系統,都是互聯互通的整體,每個部分都相互影響。因此,融媒體策略應確保“市+縣”之間系統性的協同,以實現更高效、更穩定的信息傳播和交流。第三,“交互與互動”已日益成為當前信息傳播的標志和有效渠道。因此,融媒體中心需要利用這一特性,在“市+縣”之間激發更高的互動性,以增強信息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第四,融媒體中心建設必須遵循資源共享原則,構建統一資源庫。以政策協同確保“市+縣”間的一致性,借助現代技術,如云計算和大數據,為其提供技術支持,保護地方文化并通過融媒體促進“市+縣”間的文化交流。[6]第五,“市+縣”融合策略也是新的治理思維和文化觀念的轉變。只有全域的協同,融媒體中心才能為地方社會經濟帶來真正的價值。
綜上所述,來賓市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主動探索市級融媒體中心主導、縣級融媒體中心同向發力的市縣聯動模式,實現市內媒體全域融合,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大宣傳格局。
一是技術共享,平臺融通。市融媒體中心將采編平臺部署在云平臺上,通過融媒體中心平臺,實現“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傳播”,凡重大活動,做到第一時間、第一版面、第一視角、第一梯隊通力合作,支持縣級融媒體中心直接入駐一體化融媒體采編平臺系統,為縣級媒體稿件采編提供技術支撐,并向上聯通“廣西云”。以市融媒體中心平臺作為流轉中心,在重大報道、新聞策劃、新聞線索和指令傳輸等方面實現區、市、縣三級媒體資源共享,內容和指令雙向互融互通,形成資源集約、協同高效的融媒體傳播體系。
二是一體策劃,傳播融通。在縱向上,與自治區級、縣級媒體聯通,共同策劃重大新聞主題,2023年2月17日,廣西首次區(市、縣)三級媒體聯動“云上”新聞策劃會通過來賓市融媒體指揮中心平臺成功召開。在橫向上,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與本地的教育、文旅等部門互聯互通,形成傳播矩陣,對重大宣傳主題一體發聲,增強傳播力。
三是內容聯動,生產融通。市、縣融媒體中心堅持內容聯動、同向發力,精心選取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事件作為“新聞眼”,依托短視頻、動漫、海報、長圖、H5等形式,聯手推出《看盛會話愿景》《鄉村振興 看我們村》等一批正能量強勁、群眾喜愛的欄目報道和融媒體產品。聯動加強對地方特色的挖掘與傳播,聚焦文化、歷史、民俗等方面內容,推出《120秒·人文來賓》《非遺來賓》等節目、作品。
三、“心+心”相融,有效提升宣傳服務能力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媒體融合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堅持將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視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向,成為守正創新的必然選擇。
首先,有助于實現宣傳思想工作的全覆蓋。在數字時代,信息的傳播涉及多種平臺和形式。融媒體中心憑借其整合各種媒體資源的能力,可以確保信息在不同的平臺上得到有效傳播。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則著重于對群眾進行文明教育和實踐引導,其深入基層、深入人心的特性,使宣傳思想工作能夠更加具體、有針對性。
其次,有助于優化服務群眾的方式和方法。傳統的服務模式往往受限于地域、時間和資源,難以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而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合作,不僅可以利用數字技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還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符合群眾需求的服務策略。
再次,有助于提高教育吸引力和說服力。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課堂和教材,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而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合作,可以結合線上線下的資源,創新教育方法,使其更加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最后,有助于更好地打通宣傳、教育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這不僅僅是物理距離的問題,更是信息傳遞、服務提供和教育實踐三者之間的緊密結合,從而真正達到宣傳思想工作的目標。
來賓市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始終堅持把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下簡稱“兩中心”)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創新的有力抓手,積極探索融合發展路徑。
一是整合資源,建設發展相融。2019年,來賓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廣西率先實現全覆蓋,6個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全部列入中宣部重點聯系推動試點,兩中心建設齊頭并進。融媒體中心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的活動納入總體宣傳策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融媒體宣傳報道情況納入考核機制,做到工作制度相融。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管理平臺植入融媒體中心后臺,開設《文明實踐》專欄,做到技術平臺相融。對群眾參與度高、關注度高、吸粉能力強的文明實踐活動和融媒體產品,兩中心一起策劃、一同組織、一體發力,做到人員隊伍相融。
二是同頻共振,線上線下相融。兩中心整體協同,做好互相借力,互相促進,發揮宣傳與服務兩大功能,推動主流輿論引導和精神文明建設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續的發展。來賓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利用融媒體中心指揮平臺,從內容、技術、渠道上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賦能。融媒體中心通過參與、報道文明實踐活動,將群眾吸引到融媒體平臺,擴大影響力。全市每年線上接單2000多個,群眾線上評單1萬多人次,宣傳報道數量居廣西市級媒體前列。
三是優勢互補,服務引導相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借助融媒體中心媒體信息集成的資源優勢,精準策劃開發適應群眾需求的“貝儂山歌傳理論”“和事佬”等文明實踐項目100多個,推送文明實踐相關信息1萬多條,惠及群眾150多萬人次,全面提升群眾關注度、參與度、滿意度。融媒體中心從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中,挖掘鮮活的典型案例,通過短視頻、H5、直播等形式展現,打造“爆款”宣傳產品,如《全網尋找象州最美女孩》在全網點擊量近1.5億次。同時,開展助農直播帶貨、“村BA”籃球賽直播等活動120多次,在線上服務群眾方面邁出新步伐,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
四、結語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的持續變革,深度融合不僅將是媒體行業發展的趨勢,更有可(下轉第59頁)(上接第42頁)能成為其主流。來賓市融媒體中心以“3+”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條地方媒體深度融合的新路徑。顯示了地方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可能。不僅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了實踐經驗,更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值得深入研究、廣泛借鑒,使其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應用與推廣,共同開創中國媒體事業發展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陳娜.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14):83-84.
[2]付超.三亞日報社與三亞廣播電視臺成功整合探析[J].新聞論壇,2022,36(1):39-40.
[3]李潤俁.地方媒體融合發展淺析[J].傳播力研究,2023,7(20):58-60.
[4]沈正賦.論新聞輿論“四力”發展的動力建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44(1):9-18.
[5]張吉礦,唐毅.欣欣向“融”奏強音:來賓市2022年推進市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試點工作綜述[N].來賓日報,2022-12-28(8).
[6]叢蓉,王晴川.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困境與路徑探析[J].青年記者,2023(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