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揚東 ,鐘海鴻 ,張京玲 ,侯飛龍 ,陳惠玲
(五邑大學智能制造學部,廣東 江門 529020)
智慧農業是“十四五”規劃期間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主攻方向[1],以信息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順應智慧農業的發展趨勢,針對傳統地膜回收難的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監控作物生長的可伸縮多功能地膜系統。該系統采用STM32主控芯片,結合AI 計算云端,具有菜地生長監控、自動換膜、智能灌溉等功能。本設計有如下創新點:
1)采用紅外激光測量作物高度,能夠幫助農戶做出移植或者增肥的決策,可通過手機終端查看作物,降低錯過補救機會的可能性,提高農戶的工作效率。
2)地膜擁有伸縮組裝功能,體型小,環境適配性高,相對大棚來說,節約了菜地整體搭建成本。
3)采用專門針對農田的環境檢測控制系統,能夠根據光照控制地膜透光率,根據土壤濕度控制滴灌速率。
監控作物生長的可伸縮多功能地膜系統由中央控制平臺、地膜更換控制系統、激光陣列、智能澆灌系統、環境監測節點、通信模塊和手機App 等組成。地膜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本系統的激光測距模塊利用激光測距原理監測作物的生長情況,可以更全面地獲取農作物的生長高度和寬度,結合基于ST-LSTM 的植物生長發育預測模型,能夠幫助農戶做出移植或者增肥的決策,并預測統計收成情況。
在智能控制方面,地膜更換控制模塊可根據當前的光照值去適配相應的地膜。智能灌溉系統可通過ZigBee整合環境數據去適配水泵的滴灌速率。

圖1 地膜系統框圖
監控作物生長的多功能可伸縮地膜系統的硬件主控制板由主控芯片STM32、光照強度檢測模塊、NBIoT 通信模塊、ESP32CAM 圖傳模塊、ZigBee模組、電機驅動模塊組成。該硬件系統還可通過ZigBee 模組與激光測距系統、環境檢測控制系統進行通信。硬件系統框圖,如圖2 所示。

圖2 硬件系統框圖
激光測距系統利用了激光矩陣,可以通過多個紅外測量模塊VL53L0X 捕捉作物位置獲得作物的三維高度數據集合,構建作物的三維圖[2]。地膜系統激光采集模塊圖,如圖3所示。

圖3 地膜系統激光采集模塊圖
執行測距任務時,步進電機會帶動橫桿以2 cm/s的速度在菜地兩端移動,不斷用激光陣列對地面進行掃描,每隔1 s 獲取一次距離S,并將其發送到主控芯片,再計算出農作物的高度L,保存起來,重復此過程。主控核心根據每次掃描的結果,先計算農作物的高度L,構建高度矩陣A,再通過遍歷的方式獲知最大值Lmax、最小值Lmin和農作物的寬度D。激光測距原理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激光測距原理示意圖
整個地膜框架下部分有一組專門控制高度的伸縮電機模塊,當接收到升降請求的時候可以做出相應的操作。地膜系統的膜采用不同透光率的可重復使用薄膜拼接而成,當薄膜電機組接收到來自主控核心的指令時,會根據指令做出相對應的操作。系統更換薄膜的動力來自電機模組,電機模組在核心板的指令下控制電機帶動轉軸進行正反轉更換薄膜。地膜可伸縮組裝機械框架結構圖,如圖5所示。
環境檢測控制的硬件設計包括了主控芯片、通信模塊、水泵、DHT11 空氣溫濕度檢測模塊、SGP30 氣體傳感器模塊、DS18B20 溫度傳感器模塊、B-LUXV30B 光照強度檢測模塊。環境檢測控制系統硬件框圖,如圖6所示。

圖5 地膜可伸縮組裝機械框架結構圖

圖6 環境檢測控制系統硬件框圖
當檢測到的整合數據值低于設定值時,主控板會按照設定的程序發送指令給蓄水箱中的水泵,將儲存在蓄水箱中的水調用到地膜內部的管道進行滴灌,以調節土壤溫濕度。若光照強度需要調節,主控板則發送指令控制電機驅動板轉動轉軸,使合適透光率的薄膜能夠轉到相應位置,實現光照強度的調整[3]。
本系統的服務器功能是基于目前較為成熟的阿里云平臺進行開發的,利用阿里云平臺實現了后端服務器功能,并且對接阿里云IoT 平臺,儲存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地膜系統、手機App 通過MQTT通信協議與阿里云IoT 平臺進行對接,在此平臺上對地膜系統及其他相關設備進行統一集中的管理,用戶可以在此平臺上對設備進行開啟、關閉和查看設備運行返回數據等操作。
本系統使用了激光測距獲得的作物高度二維點,結合攝像頭捕獲植物色彩,用于生成作物的俯視時序圖[4],使用基于ST-LSTM 的植物生長發育預測模型預測作物正常的生長狀況[5-6],以均方誤差、峰值信噪比和結構相似性為參照,與實際的作物生長狀況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均方誤差、峰值信噪比評估了實際與預測圖像之間的像素差異度,峰值信噪比越高,預測圖像越接近實際圖像[7-9];結構相似性用于衡量結構信息在圖像上的差異。最后,根據分析結果將作物的生長狀況反饋給用戶。作物生長決策系統結構圖,如圖7所示。

圖7 作物生長決策系統結構圖
使用j個歷史時刻的作物圖像序列It-j+1:t來預測未來k個時刻的作物生長圖像序列^It+1:t+k,預測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It表示每個作物在t時刻的RGB 俯視圖像,,m×n為RGB 圖像尺寸;argmax 是函數f(x)取得最大值的x點集,^It+1為t+1 時刻預測的作物圖像,p為貝葉斯概率。
植物生長發育預測模型由作物俯視時序圖輸入層、卷積層、ST-LSTM 網絡隱含層和輸出層組成。首先,將歷史j個時刻的作物圖像序列輸入到卷積層進行卷積運算;其次,輸出到ST-LSTM 網絡隱含層,對作物的時空特征進行提取;再次,輸出到卷積層,連接到ST-LSTM 網絡隱含層的所有狀態;最后,通過歷史狀態和相鄰輸入預測k個時刻的生長發育圖像并輸出[10]。多層ST-LSTM 單元堆疊形成ST-LSTM 網絡隱含層,ST-LSTM 單元結構如圖8 所示。

圖8 ST-LSTM單元結構圖
通過獲取作物生長環境的環境數據,結合激光測距獲得的高度數據,自主學習生成模型,用于判斷所種植的農作物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長規律,再通過手機App 將作物的生長狀況及時反饋給用戶。
本文設計了一種監控作物生長的多功能可伸縮地膜系統,采用STM32 作為主控芯片,可根據農戶的需求,伸縮組裝地膜系統,幫助農戶實現遠程觀測、自動換膜、監測作物生長、智能灌溉的農田智能化管理。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根據激光測距陣列獲取植物生長的高度、寬度,進行云端數據分析,來幫助農戶做出移植或者增肥的決策,并預測統計收成情況。當作物成長完成后,可以通過電機回收地膜,解決農田地膜殘留問題。該設計擴展性強,適用于大多數農田作物種植環境,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