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華 陳文|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國企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應有之義。
作為甘肅工業強省排頭兵、國家有色金屬行業重要骨干企業,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川集團”)完整、準確、全面領會“三新一高”要求,以“黨建統領、改革統攬、創新驅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為主線,努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煥發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實現由“原”字號向“材”字號的轉變,以扎實舉措和優異成績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
金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永前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國企必須承擔新的歷史任務,要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國家所需,發揮金川能為應為,把提升競爭力、創新力作為首要目標,奮力爭創一流,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2年1至11月,金川集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184億元,同比增加542億元,累計完成利稅總額176.5億元,同比增加60.3 億元。深化國企改革行動的成果在金川集團上下不斷顯現。
2022年年初,金川集團吹響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戰的沖鋒號。一年來,圍繞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定型、產業布局調整優化、市場經營機制健全以及改革成果固化,金川集團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改革目標,各部門聯動發力攻堅克難。目前主體任務基本完成,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有效發揮,董事會授權管理制度、職業經理人制度等建立實施,以全產業鏈思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不斷取得新進展,各項改革舉措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
刀刃向內的除舊布新,讓金川集團重新煥發蓬勃動能:金川集團下屬銅業公司推行“強銅擴貴”戰略,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銅生產加工企業、世界上唯一能同時生產8種貴金屬和2種稀散金屬的企業;信息與自動化工程公司推行“賽馬機制”,建立人崗匹配激勵機制,選拔鍛造“數字鐵軍”;蘭州金川科技園公司優化科研人員職級體系和績效考核機制,電池正極材料、高純金屬等領域取得新突破,部分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金川集團獲國務院國企改革2021年度“雙百企業”優秀等級稱號。
2022年11月10日,金川集團與華為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共同成立金川-華為有色行業數字化轉型聯合創新中心及金川-華為有色行業數字化轉型聯合運營中心。這是金川持續深化國企改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又一里程碑,是金川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流程制造綠色化、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為有色金屬行業奉獻改革智慧的重要舉措。
王永前表示,金川集團繼續堅持問題導向,緊貼企業發展實際,馳而不息推進改革深化細化,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2013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川集團時,對金川集團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鼓勵金川人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多年來,金川集團始終不忘習近平總書記對金川科技創新的殷殷囑托與期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方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技進步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達65%,為領跑鎳鈷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驅動力。
蘭州金川科技園產出的超高純銅純度達到7N,高純鎳、高純鈷純度達到6N,高純鎳鈷銅生產技術趕超國際水平,居國內第一、國際前三;新型電鍍鈀鹽、國六標準汽車尾氣催化劑前驅體產品實現進口替代,高端領域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0%、30%以上。
實力源于守牢科技創新“傳家寶”。從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金川集團已連續舉辦了24次科技大會。在2022年6月的第24次金川科技攻關大會上,生物醫用鈷鉻鉬合金棒材產品開發、高溫合金專用鎳品質提升技術研究、金川選礦銅鎳分離技術攻關等12個“揭榜掛帥”難題發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金川科技創新的底氣來自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一體化發展。目前,金川集團已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聯合體等新型創新合作組織,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8個國家、省部級創新平臺,產學研攻關合作單位達57 家,鎳鈷產業科研體系納入國家技術創新體系。
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下,一批聚焦延鏈、補鏈、強鏈的專精特新新材料產業快速成長:金川集團旗下鎳合金公司電池極片用Ni201高精帶材產品出口日韓,供給國內大型電池生產企業;精密銅材公司已成國內最大的大口徑白銅管生產基地;粉體材料公司覆鈷球鎳產品占據國內約25%的鎳氫電池正極材料市場……
堅持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金川集團科技開發部負責人表示,金川將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為主線,以市場化為導向,進一步優化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金川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構建起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
“以低碳環保作為‘硬杠杠’,倒逼生產工藝技術革新,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產能。”金川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尚勇多次強調。過去十年里,金川集團在環保技術改造、污染防治及生態修復等項目中的投資達34億元,實現了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也催生了包括循環化工在內的一大批新型產業。
金川集團本部廠區、生活區綠地覆蓋率超42%,職工人均占有綠地52.5平方米;全年市區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14.5微克/立方米,優于國家一級標準;5家二級單位和子公司入選全省2021年度節水型企業名單,并被授予甘肅省“節水型企業”稱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十四五”期間,金川集團積極謀劃布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打造千億級鎳銅鈷新材料產業集群與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現已構建起“鎳鈷資源-鎳鈷鹽類-電池材料前軀體-電池正極材料-資源再生利用”的電池材料產業鏈;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及3.6MWp 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10 萬噸三元前驅體、3萬噸新能源電子材料銅箔、3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項目先后開工建設。
李尚勇表示,金川集團將以前瞻性、可持續的發展思維優化水電氣和新能源產業,組建金川能源,全力爭取綠電指標,矩陣式建設金川太陽能、風能電站;探索冶金爐窯余熱、二氧化碳等的綜合回收和二次能源、氫能利用途徑,打造“雙碳”戰略下的企業發展能源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