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燊

奧迪A5

寶馬4系
當30歲的人對于豪華品牌的用車品質“高談闊論”時,20歲出頭的年輕人已經在心里盤算著更具個性的選擇,他們不會滿足于奧迪A4L、寶馬3系這類規矩的產品,奧迪A5和寶馬4系這種更具個性和動感的車型也就成為了不少年輕消費者關注的對象,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聊聊這兩個車系。
A5和4系的設計思路是一樣的,就是用動感和個性的外形來吸引更多年輕的消費者,但兩者的設計語言差別很大,相比之下A5的造型相對保守,4系表現得更具張力。
4系的設計一直飽受非議,縱向的雙腎設計在寶馬很多經典車型上都能找到,只是縱貫車頭的尺寸讓不少人難以接受,也許以后這個設計也會成為寶馬品牌的標志性設計元素之一,畢竟當年天使眼第一次出現時也同樣受到了很多bimmer的嘲諷。
相比A5的圓潤,4系的車身要更為修長,機艙在車身的占比也更大,后壓的座艙更像是一輛跑車。很多人見到4系的第一感受就是這車真大,這并不是錯覺,4系在車身尺寸上要比A5更大一些,即便A5是四門版。

奧迪A5

奧迪A5
兩款車裝配的都是19英寸的輪圈,造型也都選擇了雙五輻樣式,在輪胎的配置上,A5裝配了更偏運動的搏天族S001系列,而4系選擇了舒適取向的泰然者T005。剎車也還算有些默契,前輪對向4活塞的卡鉗應付日常肯定是足夠了。
無框車門是帥的必要條件之一,雙門和四門相比,肯定雙門會更拉風,但對于停車環境的要求也更高,我們實測A5將前排車門打開最大角度時所需的橫向空間為870mm,而4系需要1150mm。如果日常的停車環境比較擁擠的話,四門所帶來的便利性可能有更大的誘惑力。
車尾的樣式相對要常規一些,小壓尾、黑裙邊、雙出排氣全都給安排上,甚至排氣中間的擾流設計都十分相似,區別無非是排氣管口的樣式、尾燈的細節和導流板的數量而已。所以在外形方面A5和4系的主要差別就在前臉,在時尚動感中是選擇保守還是接受突破呢?
A5和4系都采用了家族化的內飾設計,滿滿的都是熟悉的感覺,進入A4L或者3系也都是完全一樣的布局和設計,甚至用料都沒什么差異。不過這兩種設計風格也代表了品牌對車內氛圍需求的理解和詮釋。
A5的中控臺設計簡潔規整,營造出很明快的車廂氛圍;4系更有環抱式的感覺,中控臺會偏向駕駛員一側。在做工和用料上兩款車型的差別不大,觸手可及的都是軟性材質,并且也都裝配了帶有花紋的鋁制飾板。
兩車搭載的都是品牌旗下最新的車機系統,功能上都足夠全面,只是細節略有不同,A5的控制模式相對單一,只支持語音和觸控兩種形式,而4系在擋把旁邊保留了多媒體控制區,并且除了觸控和語音控制之外全系車型都可以選裝手勢控制功能。
后排獨立空調在A4L和3系這種傾向家用的車型上都不是標配,但在A5和4系上卻都給配上了。不過A5只能控制風量和溫度,而4系可以控制的明顯要更多一些。不過這些其實并不重要,因為這項配置無非是你在說服家人買這款車時,聊到實用性的談資而已。
不論是發動機還是變速箱,A5和4系采用的都是各自品牌下很成熟的方案,不論是EA888+7DCT還是B48+8AT幾乎遍布了這兩個品牌旗下所有的暢銷車。從數據上來看,寶馬430i在功率和扭矩輸出上要更強一些。

寶馬4系

寶馬4系

寶馬4系
A5的駕駛親和力很強,基本不需要適應就可以掌握油門和剎車的節奏,動力輸出的線性感和A4L如出一轍。4系則需要簡單適應一番,油門對于腳下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比較敏感,并且動力響應的速度要比A5更快,腳深一點,馬上就會收到動力的警告,剎車的整體行程偏短,踩多了就會有“撞墻”感,想要把4系開得平順需要更強的控制力。
在中高速階段,A5的動力遲滯會有些明顯,深踩油門后的動力爆發也會稍顯突兀一些,將駕駛模式調整至運動模式,這種遲滯和突兀會有所改善,但是以犧牲經濟性作為代價的。4系靈敏的調校在這時候就更好用了,加速超車時動力的響應迅速且輸出線性。
和駕駛風格一致的還有底盤調校,A5的減振器對路面振動的吸收能力比較好,可以過濾路面的大部分振動,來提供更好的駕乘舒適感,4系的標定更偏運動,減振器的支撐力比較足,在快速過彎或者連續變線的時候,能夠給車身提供有效的支撐,給駕駛者更強的駕駛信心。
在激進的駕駛狀態下,四驅的A5擁有不錯的寬容度,能夠讓駕駛者在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中將車開得很快,而4系則不同,車頭和車尾的動態都可以明確的感知,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體現在車身的動作上,如果沒點真本事還真不敢挑戰它的極限。
編輯總結:A5和4系還真是兩臺性格鮮明的車,普通和個性就像是天平的兩端,雖然A5和4系都在個性這邊的力臂上,但A5似乎并沒有離中心支點太遠,在擁有相對個性的外觀基礎上提供了普通車舒適的駕乘體驗,而4系不光在外形上張揚個性,駕控風格也更強調運動的屬性。至此,我猜你已經不再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