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

美國是社區組織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社區體育中心就在大大小小、成千上萬個社區之中。這些社區體育中心的存在方式很多是與公園相結合,公園包括健身路徑、自行車和跑步專用道等,社區體育中心一般由室內和室外兩部分設施組成。
公園與社區體育中心的場地及體育休閑設施主要由政府出資,對公眾基本免費或選擇性收費。當地政府把精力集中在公園與社區體育中心場地設施的開發、維護和管理上,社區體育中心的內核是各種體育活動和課程的組織、指導工作,由政府與地方體育協會、俱樂部協作完成。
美國政府在社區體育建設中的財政投入不斷增加,社區體育設施的多樣性逐漸滿足了絕大多數社區居民的鍛煉需求。與此同時,美國有約1700萬人從事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推動了聯邦和地方政府完善社區體育,形成自身特有的模式。
前葡萄牙隊主帥奧利維拉曾說:“世界上最好的訓練營不是拉瑪西亞,而是家庭。”美國是世界體育強國,生機勃勃的群眾體育催生出龐大的體育人口,如金字塔塔基般支撐著從學校到體育協會舉辦的各級聯賽,直至全美四大頂級職業聯賽的發展。
很多美國小孩從小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參加訓練,比如橄欖球、冰球、網球等。美國父母高度重視孩子體育方面的培養,是體育上的“虎爸虎媽”,而且不遺余力。父母非常重視團隊類的體育運動,因為不僅鍛煉身體素質,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如何與別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在美國,很多名牌大學里有學生運動員。職業運動員至少擁有大學學歷,讀書比賽兩不誤。大學里的體育生地位很高,獎學金也很豐厚,當然也很辛苦。美籍華人陳巍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金牌得主,也是耶魯大學的一名學生。
筆者身邊有一個華盛頓大學的學生,是高爾夫運動員。2015年夏天,她打出全美總決賽最后一桿,獲得全美大學生體育協會高爾夫總冠軍。一時間,學校官網首頁是她,美國電視轉播是她,中國高爾夫官網在介紹她,亞洲的校友群也在談論她。她的微信朋友圈很低調,只發了一句話:勝利之后,仍是學生運動員的一天。
普通民眾主要利用社區的體育設施,佛羅里達州的社區都建有游泳池,老百姓在漫長的夏天可以無限暢游。此外,商業健身中心和業余體育聯盟的費用低廉,開車來往方便,也是一部分人的選擇。至于高收入者,所住的高檔社區通常配備了較好的體育設施。美國人也常購置一些體育器材,在家里設置一個小型健身房,可見他們對體育的熱愛。
在波士頓唐人街的一家羽毛球館,筆者遇到了一對老夫妻,都喜歡打羽毛球。兩人已過花甲,但看起來健康年輕。常來打球的還有一位美國大叔,說打羽毛球讓他減肥成功。在波士頓富人區住著一個華裔家庭,那個社區中有一個不錯的體育中心,包括籃球場、網球場等。兩個孩子都喜歡游泳,媽媽經常在周末帶他們去游泳館打卡。游泳館只有節假日人多,平時去會有包場的感覺。孩子每次去都要游上1000米,大概半小時。每天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游泳館人最少,只有老年人在鍛煉身體。有的老人戴著浮潛裝置,在水中慢悠悠地游;有的扶著專門的支撐架,在泳道里來回走;還有做水下健美操的,岸上有教練指導動作。也有一些不太會游泳的在水里撲騰,看著很好笑,但他們很專注。

每到有重要比賽的日子,美國人會舉家前往體育場館觀看比賽。球場內人山人海的壯觀景象,讓人體會到體育在美國人心里的地位。
這種文化滲透到美國大學的校園中。無論是健身房、運動場還是社區體育中心,都能看到學生積極參加運動的身影。即使是普通人,若生活在體育文化興盛的大學,也會愛上體育。一所學校的體育文化濃厚與否,不僅體現在各項比賽成績和獎牌數上,更能從校園的設施建設和學生群體的氛圍中流露出來。在美國,從幼兒園就開始普及體育活動,比如壁球、兵乓球等。在美國的很多中學,體育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學業考察標準。
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走紅,在學業方面也是一流的,去年到斯坦福大學深造。那里不僅以杰出的學術成就聞名,更是美國體育名校。斯坦福大學體育隊是全美最優秀的校隊之一,在全美大學生體育協會中131次獲得冠軍。
林書豪在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學,在校籃球隊也有出色表現。哈佛大學不乏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唯獨缺少籃球人才。林書豪填補了這一空缺,是哈佛大學建校84年歷史上第一位獲得NBA總冠軍的學生。當年,林書豪高中畢業,曾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給自己心儀的幾所大學送去申請,包括常春藤盟校八所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斯坦福大學。
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是史上獲得奧運獎牌最多的人,曾經在密歇根大學就讀,也是校游泳隊成員。密歇根大學是美國高校體育聯盟成員之一,擁有專業的運動場地,其中,密歇根體育場是西半球最大的體育場,高爾夫球場是由知名設計師設計的頂級球場。密歇根大學有獨立的體育學院,菲爾普斯曾讀過的體育管理專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
說到學術和體育俱佳的學校,還少不了杜克大學。杜克的體育賽事不存在淡季,春夏看籃球和曲棍球,秋季看足球和橄欖球,冬季看游泳和摔跤,一年四季應接不暇。籃球是杜克大學的金字招牌,被體育頻道ESPN評選為“全美十大籃球名校”之一。杜克大學男籃曾5次獲得全美大學生體育協會冠軍,卡梅隆籃球館能容納9000多人。

美國社區體育中心是青少年體育啟蒙、居民業余鍛煉、職業或半職業俱樂部訓練活動的主要場地。有數據顯示,在5到18歲年齡段,全美每年有3500萬孩子通過學校、社區、俱樂部參與有組織的體育運動。很多家庭在這里培養孩子對體育的熱愛。
“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奮力托舉”,這在奧運冠軍陳巍文體兩開花的成長經歷中可見一斑。陳巍3歲接觸滑冰,4歲參加比賽,10歲贏得花樣滑冰全國冠軍。17歲那年更是在全美錦標賽上一舉奪魁,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男單冠軍。
陳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兩個哥哥擅長冰球,兩個姐姐喜歡花樣滑冰,如今分別在科技、金融與航空航天等領域工作。陳巍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和支持。小時候,他去鹽湖城練滑冰,是父母驅車帶著他實現滑冰夢想。
美國家庭在體育之外,也培養子女的興趣愛好,如音樂、舞蹈等。很多體育專業的學生在體育之外也做出了成績。陳巍說:“這里的人們各自做著許多瘋狂的事,但回到生活中都是一個個普通人。”回到耶魯的課堂,陳巍仍舊是一個專注于專業領域的學生。被耶魯大學統計學系錄取后,他考慮在未來追隨父親的腳步,輔修生物工程或者醫學。
在美國,培養孩子走體育的路看似很光鮮,背后也有很多心酸。這是一條用金錢和人脈鋪就的道路。每一次大小比賽,從報名、交通、買器材到請教練,都需要家長自掏腰包。以花樣滑冰為例,當下培養一名冰童,一年大概要花費6-8萬美金,而且隨著年齡水漲船高。很多殷實家庭培養孩子走體育之路,會選擇網球、高爾夫、冰球等。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大多選擇籃球和足球,期待通過選秀活動展露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從而改變命運,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