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濤

新年伊始,鄒敬園迎來25歲生日的時候,收到一份很酷的禮物:他在利物浦世錦賽男子吊環比賽中亮相的獨創動作,得到國際體操聯合會認定。從此,體操世界就有了一個動作叫做“鄒敬園”。
如果一名運動員能在國際體聯認定的賽事中成功完成前所未有的新動作,就有機會在這個動作上永久刻下自己的名字。即便退役多年,他們的名字依然可以留在賽場,后輩選手每一次對那個動作的演繹,都是給予首創者的致敬。對此,國際體聯寫下了這樣一段注腳:“更大膽、更高超——體操運動員一直都是創新者,他們以新奇的動作和更大的難度努力滋養這項運動。除了獎牌和紀錄之外,體操運動員的最高榮譽是一個全新的動作被冠以他或她的名字,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第一位刻下這道特殊印記的中國運動員是馬燕紅。1979年世錦賽,馬燕紅在高低杠項目上成為中國體操首位世界冠軍。就在那次比賽中,她做出獨特的下法,被國際體聯命名為“馬燕紅下”。1984年奧運會,馬燕紅再次成功使用這個動作,拿下中國女子體操首枚奧運金牌。后來,因高低杠的杠間距加大,選手難以繃杠,“馬燕紅下”已后無來者。
馬燕紅之后,新創動作并獲得命名的中國運動員來者甚眾,尤其是在高低杠上。這一中國女子體操的傳統優勢項目收獲過3次奧運冠軍和10枚世錦賽金牌,有十幾位中國運動員將名字寫進了難度動作表。至今仍為許多體操迷津津樂道的“莫空翻”,便是知名度很高的一個。1994年世錦賽,莫慧蘭表演了超高難度的“團身前空翻一周半越杠抓杠”,她空翻越杠后反手抓杠,在無法看見杠子的情況下準確盲抓,技驚四座。至今,“莫空翻”仍位列女子高低杠最高難度組別。但國際體聯后來將這個動作后面的虛擺算作失誤,超高難度再加扣分風險,“莫空翻”如今在賽場上幾乎絕跡。
與高低杠高手頻出不同,跳馬是中國女子體操的一塊短板,程菲在這個項目上是罕見的躋身世界頂級的中國選手。她的獨門絕技就是大名鼎鼎的“程菲跳”。2005年在墨爾本,程菲這個動作首次亮相國際賽場,就為中國女子體操帶來了首枚世錦賽跳馬金牌,并收獲命名。兩年后,她成為世錦賽歷史上首位女子跳馬三連冠,“程菲跳”便是殺手锏。轉年的北京奧運會,程菲在女子跳馬資格賽排名第一,卻在決賽做“程菲跳”落地時出現失誤,最終位列第三。奪冠的朝鮮選手洪恩貞恰恰就贏在成功完成了“程菲跳”。
那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李寧凌空奔跑點燃主火炬的場景堪稱經典,他有著“體操王子”的美譽,也不只一次拿出獨創。在吊環上,有“李寧擺上”和“李寧正吊”,在鞍馬上首創了“李寧交叉”,還有雙杠上的“李寧大回環”。三項共4個動作獲得命名,涉及的項目數和動作總數,李寧都排在中國運動員的第一位。
在李寧之前,中國男子體操不只一人貢獻了獨創動作。1979年,童非將“童非移位”帶上世錦賽舞臺,他的創新為鞍馬移位技術增添了新的品種。1981年在莫斯科,李月久在自由體操上奪得了中國男隊首枚世錦賽金牌,他的表演中就包含了被命名為“李月久空翻”的創新動作。樓云在1984和1988年兩屆奧運會上跳馬稱雄,成為中國競技體育所有項目上第一位奧運金牌蟬聯者,其最大砝碼便是“樓云跳”。李小鵬是另一位跳馬頂尖高手,2002和2003兩屆世錦賽,都摘得了男子跳馬桂冠,“李小鵬跳”揚威賽場。他還是那兩屆世錦賽的雙杠冠軍,“李小鵬掛”是他的首創。
男子體操六個小項,每一項都有中國運動員貢獻的創新,其中以雙杠最多。這個冬天,鄒敬園的訓練內容之一,就是將教練滕海濱的命名動作融入到自己的雙杠成套當中。身為當今世界的雙杠王,鄒敬園已將奧運會和世錦賽桂冠集于一身,若能再擁有一個寫著自己名字的動作,就將成就一幅完美拼圖。盡管現行規則下,雙杠動作的創新空間已然不大,但鄒敬園從來沒有放棄,那也是他對自己的一份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