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足球改革接近三十年,廣州隊在2022年年底降級之時,三支曾經的王朝球隊先后崩潰——“十冠王”的遼寧隊、“八冠王”的大連以及恒大支撐的這支廣州隊。最可悲的是恒大整體成為經濟轉型期的一個特殊案例時,人們對廣州隊降級后是否還有未來、是否還能存續,似乎都已經不再關心。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廣州恒大當年兩次奪取亞冠的時候,如果質疑“恒大模式是否對中國足球有利”,會遭致大量的批評乃至漫罵,因為在廣州恒大節節勝利的足球場上,是山呼海嘯的加油助威聲,是《海闊天空》歌聲的豪邁,是天河體育場成為廣州新地標的與有榮焉。這支球隊的一時成功,讓經歷了這段競技成績輝煌的球迷真以為這就代表著中國足球的希望。
至少,許家印以及他的一眾追隨者在表象上是這么做給大家看的。模式上,廣州隊沒有任何出奇處,因為恒大介入體育和足球,恰恰是職業體育的低谷期——經歷了反賭掃黑,中國足球職業化正在開展所謂的第二輪改革。于是,恒大以超乎同行數倍的投入,極盡可能引進實力足以碾壓國內對手的高水平球員。“金元時代”這種概括,本身就是一種懷疑、批評乃至嘲諷,然而,扶搖直上的人自得其樂。
王健林在很長時間都看不上所謂的“恒大模式”,因為類似的游戲,他在十多年前執掌大連萬達時就玩過,只是許家印的投入比“萬達模式”高出十倍、數十倍,到后來的百倍。恒大根本沒有什么模式,在最風光得意的時候,恒大足校也未能挖掘和培養出多少足球人才,恒大深度介入國家隊的管理和運營,更沒有給國家隊帶來更出色的成績。
除卻為里皮提供世界足球教練的頂薪之外,這種“承包國家隊”的做法狂妄自大得超乎想象。能者無所不能,在恒大的房地產真相還沒有因為經濟環境和疫情被曝光前,許家印們要在足球領域內呼風喚雨,似乎是順理成章。
然而,對足球、對體育最殘酷的事實,就在于這些投機者、這些資本從進入體育、投資足球開始,就不是為了體育而來的,當潮水退去之后,裸泳者就會暴露在海灘。
很多時候,真相的丑陋不堪入目。很多企業、商業機構和利益組織,都會用“社會責任”來渲染自己的公眾行為。這一波金元資本大潮中,投資體育、襄助足球者,幾乎都是如此。因為反證的事實,就是當他們的主體產業、核心業務陷入低潮時,人們可以清晰看到他們對待足球的真實態度:江蘇蘇寧,剛奪取中超冠軍,說停運就停運;武漢長江,降級的消息不如和前任主教練撕咬的熱鬧;華夏幸福,俱樂部管理者欠薪,還能反咬被欠薪的球員;廣州城不用多言,富力的決策者一度還是中超俱樂部聯盟的運營主導者,在海外被緝拿,俱樂部長期欠薪。提及“欠薪”這兩個字,其實沒有太多必要,因為2022年,甚至過去3年的中國足球,欠薪是普遍現象,一如幾年前千萬元人民幣的轉會費是普遍現象。
這是錢的錯嗎?當然不是。這是別有用心的投機者的錯。然而,在更深層面上,這是職業足球和體育在中國社會缺乏真正基礎,也缺乏行業管理,更缺乏文化建設的結果。這項單純健康的美麗運動,因為其美好和純凈,特別容易被居心不良者利用,最終遭罪的是這項運動,以及深愛這項運動的球迷。
三十年來,一次又一次重復類似的錯誤。說中國人踢不好球,不如說中國社會對足球的認知、對體育的尊重,一直都處在畸形的境況里。足球應該是什么樣子?到基層小學,看看孩子們下課之后踢球的快樂,那才是體育和足球應有的樣子。金錢和資本能在短期內推動這項運動的影響力,可是沒有足夠的呵護和文化建設,任何外力的蠻橫介入,尤其是抱有運動之外的其他居心,只會不斷戕害這樣的純潔和美麗。
廣州隊崩潰了,但事情不會到此為止。不從更深層面保護足球、尊重體育,別有用心的投機者還會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