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磊,張會興,李超,郭勇
1.陜西華康檢驗檢測有限責任公司;2.安康市環境保護監測站
水質的逐漸惡化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提升,更加關注水質環境監測和環境治理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水質環境檢測工作,可以為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據,強化環境管理效果,保障人們安全用水[1]。因此,需要對水質環境檢測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對檢測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進建議,從而保障環境水質監測數據質量,強化水質監測質量控制,能夠對我國水資源質量狀況進行真實反映,為水資源保護治理指引方向,強化水資源環境保護效果。
水質環境監測包含室外現場監測和采樣后的實驗室分析監測,其中水質監測質量控制水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內部和外部因素都可能影響水質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引起數據失真等問題。因此,加強水質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力度非常有必要,只有強化監測質量控制,才能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并對水質污染情況進行真實反映,從而為水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保障人們的用水安全。在環境水質監測工作中強化質量控制,可以把結果數據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保障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實現全過程質量管控[2]。環境水資源監測工作的開展,可以為水資源保護工作提供詳細的數據依據,為水資源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保障人們健康,推動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體系,從而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公平性。水質環境監測工作需要滿足新時代的質量要求,提高監測數據的精準度,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監測計劃,引進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信息化的分析測試系統進行合理應用,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完善實驗室質量控制程序,明確工作規程要求等,要對實驗儀器進行詳細檢查,合理控制環境分析檢測中的相關變量,從而制定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確保水質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性控制。
在水質環境監測工作中,不同的監測環節、場所,影響監測質量控制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室外現場監測環節中,影響因素涉及到天氣、水文條件、位置、平臺等。因此,在展開室外現場監測工作時,需要對外部環境的基本情況進行綜合考察,確保其符合監測技術規范條件,同時需要對儀器設備進行科學檢測,確保儀器設備使用狀態、操作方法等符合規范要求。一旦遇到極端天氣需要提前制定可行性的環境影響修正方案,從而確保室外現場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并保障監測結果數據的準確性[3]。在采樣完成周開展實驗室水質分析監測環節中,要對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如樣品采樣、運輸、實驗室操作條件等的影響進行考察分析,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對水質采樣質量進行控制,選擇合適的采樣點和平臺,并確保采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同時在運輸過程中需要科學保存和防護。要對實驗室分析儀器設備、外部環境等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溫濕度、采光、震動等要素符合要求,防止出現數據失真問題。
監測人員是環境水質監測工作的直接參與者,一旦監測人員操作不規范、出現操作失誤問題,會對監測結果數據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出現數據失真問題。其中,具體表現為采樣流程、樣品保存條件、操作流程、方法標準等不規范。水質監測工作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能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一旦操作不規范或者技術能力不達標,會引起水質監測結果不準確,嚴重降低水質監測質量。因此,需要對水質監測人員進行嚴格選拔,定期培訓,提高操作技能,拓展專業知識,增加工作經驗,熟悉工作流程,強化判斷能力,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修正[4]。
水質監測工作過程較為復雜,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展開科學嚴謹的數據分析和處理工作,通過分析結果對水質狀況進行研究。
但是在具體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足,難以對檢測結果數據進行規范性處理和精準性分析,導致最終的分析結果偏差較大,這不僅不能對水質狀況進行真實反映,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檢測工作難度。由此可見,數據分析與處理工作效果與檢測結果質量息息相關。基于此,需要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原則和要求,展開科學合理的檢驗數據處理工作,同時對異常數據進行精準判斷,從而確保最終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5]。在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工作時,要嚴格按照水質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同時引進現代化的分析處理技術和理念,以便對異常數據進行精準判斷。同時,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如樣品復測、監測結果對比等,保障檢測結果可靠性,為環境管理、環境治理工作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
外部環境對室外現場監測工作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一旦外部環境不符合監測技術要求標準,會對整體水質環境監測質量和效果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開展具體的室外現場監測工作之前,需要對外部環境的具體情況展開詳細的評估,只有確保評估結果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后,才能開展具體工作[6]。要提前校準現場監測儀器,確保檢測結果的精準性,避免設備問題引起的檢測誤差問題。在室外現場監測中,往往會受到天氣、氣候等外界因素的干擾,如特殊環境、極端天氣等,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提前做好現場調查和研究,對潛在的風險進行科學預測,并制定可行性的應急預案,采取科學合理的保障措施,確保室外現場監測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水樣的保存與運輸效果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需要對水樣保存與運輸工作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其符合相關監測技術的規范性要求,嚴格按照標準性要求進行運輸,確保運輸條件如環境溫度、濕度、光照度等符合規范性要求。同時,要結合不同樣品的不同特性,在樣品保存容器上標明保存條件和保存時間,需要在規定時限內把樣品運送到化驗室進行檢驗,并做好樣品登記工作,對采樣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如采樣地點、時間、現場參數、現場儀器信息等,并形成完備記錄存檔,從而實現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避免外界因素對檢測工作質量的干擾。為了保障水質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創建適宜性的實驗室環境,確保實驗室各項條件符合檢測技術要求,同時需要提前校對檢測儀器設備,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出現較大誤差問題,尤其在實驗室空間內還需要配備控溫控濕裝置、聲光水電設施等,這樣可以對實驗室內的溫度、濕度、聲音、水、電等條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外部環境變化對水質檢測結果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還可以保障檢測環境的穩定性,確保水質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7]。要對設備展開全面的校正和檢驗,確保在有效期內進行使用,并安排專業人員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確保儀器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減少水質檢測成本,促進水質檢測結果的精準性和可靠性。(見圖1)

圖1 實驗室水質檢測儀器示意圖
工作人員是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的直接執行性和操作者,他們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對最終的檢測質量息息相關[8]。因此,需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工作能力,強化其操作技能水平,并具備較高的數據分析能力,從而全面提升水質環境監測質量和效果。要確保工作人員持證上崗,要對崗前考核工作進行嚴格把關,同時需要對工作人員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綜合性考核,確保其具備監測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這樣可以保障人員隊伍綜合素質的提高,構建高水平、專業化的監測人才隊伍;要加強培訓教育力度,定期組織開展專業培訓和管理培訓活動,確保監測人員能夠對最新的監測技術規范進行全面掌握,并了解各類專業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方法,為了拓展監測人員的知識視野,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小組交流討論活動,在小組內分享經驗并總結,然后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定期展開集體討論,分享經驗,總結教訓,從而增加監測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實踐操作技能,促進整體監測隊伍綜合能力的提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監測人員外出參與交流考察活動,學習更多的優秀的工作經驗和先進技術,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為實現工作創新與優化創建良好的條件。數據處理和分析是現代監測崗位對工作人員的必然要求。因此,監測技術人員還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數據處理能力,掌握一定的數據分析規范,并強化數據敏感性,能夠精準判斷監測數據的異常情況,并通過標準物質檢驗方式,與實際樣品進行對照,并利用平行樣、質控樣檢驗等方式對最終的檢驗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引進先進的數據分析方法,全面保障檢測數據結果的精準性和可靠性。要制定完善的人才獎懲機制,對表現優秀的人員進行物質、精神獎勵,對工作不規范、工作態度不端正的人員進行一定的懲罰或者辭退。同時,需要做好檢測工作的全過程監督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性開展[9]。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監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的高效性、規范性開展,減少檢測誤差問題的出現,有效提升水質檢測結果,見圖1。
為了強化水質監測質量控制效果,需要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制定科學嚴謹的水質監測規范,并確保水質監測流程的合理性,并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避免流程復雜化,這樣才能保障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在國家以及行業標準要求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制定可行性、有效性的操作規范,并要求監測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嚴格執行和落實,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宜性和標準性的監測操作規程,明確具體工作流程,為監測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同時要加大對監測人員的監督力度,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性開展,避免出現操作失誤、監測偏差等問題,從而保障水質檢測工作的有序化開展[10]。在日常監測工作中,需要加大監督和管理力度,對監測人員的操作能力、理論知識能力、職業素養等進行科學詳細評定,及時發現人員不足之處,并對未來的工作規劃進行針對性改進和優化,促進整體監測人才隊伍操作能力水平的提升,從而保障質量檢測水平。要對監測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行定期考核,尤其要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操作流程熟悉程度、樣品考核對比等進行全面考核,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的獎懲機制,強化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可行性、完善性的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各個崗位人員的職責內容和范圍,確保各項工作內容的貫徹執行和落實。此外,還需要對實驗室試驗分析工作流程進行合理把控,促進水質監測工作的高效性開展,如要求實驗室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符合規范要求,儀器設備滿足使用條件,對藥劑、試劑等進行規范性使用和管理,定期對試劑純度、標準溶液含量、溶液保存期限等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其符合監測技術要求,避免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造成不利影響;要嚴格按照方法標準展開試驗操作,規范性開展平行樣測定、標準樣測定等工作,及時發現試驗過程中的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確保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為了保障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的科學性與客觀性,需要強化水質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確保檢測結果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能夠對水質狀況進行真實反映。其中水質環境檢測質量控制因素有人員因素、數據因素、外部環境等,基于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強化其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并優化水質檢測工作流程,完善水質環境監測外部環境,全面提高水質環境監測質量,為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