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放 孫振倫
近些年,我國很多地區響應國家樹立文化自信的號召,在城市老舊街區的改造設計中融入了地方獨有的歷史和文化,這些老舊街區也因此成為了城市新地標。這體現了當今城市人群對審美情趣和文化情感追求,本文以地域文化和歷史認同為視角,探討了遼寧省錦州市古塔公園老舊街區空間改造提升模式,希望能夠為重塑城市歷史文化以及老舊街區的活力提供參考。
國外文化街區的設計理論的提出早于我國,從19世紀中期開始興起文化認同及街區設計的相關理論研究,到20世紀初期已經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例如,喬納森·弗里德曼的《文化認同與全球性過程》一書已經可以作為文化認同下設計思考的前期理論指導。1988年,勒內·里瓦德提出生態博物館的公式,即生態博物館=地域+傳統+記憶+居民,社區和街道中的博物館是時代的見證,是居民和歷史共同產生價值的公共區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歷史文化街區在歐洲越來越受歡迎,為歐洲國家帶來明顯的工業化和經濟化發展。但是由于戰爭的爆發,歐洲一些文化創意區的設施變得十分陳舊,一些建筑景觀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大眾審美和使用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著名的設計師設計了很多創意街區。例如,美國紐約的蘇荷文化藝術區,過去是工廠和倉庫,經過藝術家的改造,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藝術區[1]。
我國的歷史文化街區理論在鄭曉云的《文化認同論》中首次提出。萬軒首次提出文化認同在景觀設計方面需要公共性和場所精神作為設計標準和原則。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從街區景觀改造、老城更新、老城建設、當代建筑元素提取和場地記憶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設計理論。實踐中最為成功的就是我國陜西省西安市的曲江模式,其在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以及周邊街區的改造建設中都賦予了唐代的歷史風貌,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也開創了該城市文化旅游的新局面。
古塔公園街區位于錦州市古塔區內,地處城市中心,規模為1 20 000 m2,以修建于1063年的廣濟寺和始建于1725年的天后宮等宗教古典建筑群為借景,向游人展示錦州的民族宗教文化。公園修建于1999年初春,2000年夏天竣工。園內建有4個主要景區,即西大門區、中心湖區、山花園區以及古塔區。其中,中心湖區為主景區,命名為“七彩春花園”,包括花王臺、海棠廣場、亭廊組合以及平泉疊水等景觀。全園種植各色喬木、灌木及花卉200多個品種,約22萬株;公共服務設施配備齊全但是比較老舊。
公園旁邊的街區以東街為主商業街,擁有104家主要商戶。原街區以明清建筑風格為基礎建造了仿古街區,現階段商戶增建了一些建筑,用廣告牌遮擋了房檐,兩側加裝了其他外立面裝飾,導致原建筑外立面已被完全遮擋。另外,東門街區設有南北向行車路,并且中間布置有花壇,現今花壇內植物綠化已被破壞,難以形成較好的觀賞效果[2]。
古塔公園街區存在的相關問題如下。
(1)古塔公園與街區的整體空間組織不連貫,商業街和文化公園已經不能讓游玩者整體體驗城市中心公園的優美環境。
(2)公園內部造景和娛樂功能單一,吸引的人群基本以老年人為主,主要的活動為扭秧歌、唱歌、跳舞等,沒有專屬的活動場地,會產生一定的噪音。
(3)街區與公園中沒有相應的文化介紹,缺乏深厚歷史背景的整體定位和內容宣傳,缺少富有創意的周邊產品。
(4)街區中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產品基本處于半開發狀態,生態原貌尚好,基礎設施薄弱,周邊相關配套建設落后,二次消費拉動能力弱,無法促進周邊街區的整體發展。此外,民族民俗旅游資源缺乏動態利用和表現形式的創新,缺少具有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創意產品。
(5)總體街區占據主城區核心區域,人流量較大,地理位置優勢,但開發利用程度低,競爭力弱。
(6)街區風貌雜亂,業態單一,街區整體外立面整體缺乏美感。
錦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北方文化名城,從古代史略、百年風云到現代風貌、名勝古跡無一不展現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錦州”命名始于遼代,遼代行政設置為道(府)、州、縣三級制,可見其在當時處于很高的地位。遼中后期發展很快,建錦州城百年后修建遼塔,也就是大廣濟寺塔,氣勢恢宏。山海關到遼西各地現存的塔和寺,90%都建于遼代,這主要是因為遼代帝王信奉佛教,并視其為國教。例如,義縣的奉國寺、北鎮雙塔都是遼代建造,技藝高超,讓人贊嘆。遼代的錦州也是皇帝和皇后的私州,由宮廷衛隊統領,是專為宮廷服務的皇家核心區域[3]。錦州遼代文化是天然的文化資源寶藏,可以將其運用到景觀和城市文化建設中。例如,詩詞文化、游牧文化、戰爭文化、外交文化、女性文化、文字文化以及民間文化等,都可以通過設計語言進行提煉表達。
對于錦州古塔公園街區而言,應依托于古塔公園改造以及街區改造兩個層面來進行規劃設計。將歷史文化注入旅游發展是一種非常有利于錦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展示富有文化特色的建筑,還可以加入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活動,從而帶動旅游業的興盛。同時,可以打造以“大遼繁盛地,今日錦州城”為設計定位的文商旅一體街區。
以古塔公園為核心,依托遼文化和老錦州民俗特色,打造文商、文旅的經緯軸。以人民街為分界,將古塔區分為老古城片區和老城片區;以區域內大廣濟寺古建筑群、老城墻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為多點支撐;依托歷史文化資源,以商業和旅游業為載體,以景區、住宅、商業街、娛樂、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和以教育、醫療、展館、主題廣場等文化事業為主力,構建全域文商旅中心核心圈,打造錦州市城市文化中央公園。通過以景區帶動園區、以園區牽動街區、以街區帶動片區的發展理念,以旅游景區、公寓住宅、主題街區以及生活廣場等為載體,融匯文化娛樂商業等功能,形成錦州市獨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窗口,打造錦州城市新名片和文商旅新地標[4]。
3.4.1 古塔公園改造
以古塔公園為核心,遼文化為載體,通過圣光工程、水景公園、實景演藝、互動體驗以及智慧旅游再現遼代文化特征。古塔公園可根據整體設計重新布置景觀,與廣濟寺空間相結合形成整體景區。在景觀塑造上強調公園內部軸線和景觀布局,以保護原本植物和建筑古跡為前提,設置東門為主入口;以地雕形式結合歷史文化,復原遼代疆域。軸線遠端處理為環湖水景并以建筑群落環抱于湖四周,改變古塔公園缺少主景的現狀問題,提升整體視覺感受;環湖四周利用遼代文化設置相關場館和互動性景觀來吸引游客。公園內部原本植物較多,可以適當移栽部分保持綠化美觀。古塔公園設計改造圖如圖1所示。

圖1 古塔公園設計改造圖(來源:作者自繪)
3.4.2 文化街區改造
古塔公園東邊的街區可以采用文創街區的模式進行外立面改造。對于建筑本身來說,遼代建筑相比同時期的北宋建筑,繼承和保留了更多晚唐北方建筑的特點。我國古代建筑等級森嚴,唐代時已有較完備的建筑等級方面的規定《營繕令》。其中規定了僅皇宮可建有鴟尾的廡殿頂,使用重棋藻井;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寬度不得超過5間,進深不得超過9架柁梁,可做成工字廳,建歇山頂,可用懸魚、惹草等進行裝飾;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寬度不得超過3間,進深為4~5架柁梁,只可用懸山屋頂,不得加裝飾。因此,遼文化主題街區建筑形式應主要采用遼時期我國北方民間建筑形式打造,而古塔公園部分建筑可采用皇家制式的鴟尾廡殿頂[5]。
古塔公園街區立面改造效果圖如圖2、圖3所示。由圖可見,沿街的建筑外立面可以采用灰泥瓦頂以及鋼結構固定支撐瓦頂,屋面采用額枋、斗拱、花窗等構件來豐富外立面,使其原本高度發生一定變化。顏色可采用紅白兩色來凸顯墻壁與木結構的輪廓,體現遼代建筑整體的建筑色彩。轉角處的建筑可增加2層樓座挑臺,使建筑外立面元素形式更加豐富,改變建筑現狀,最終形成整體的歷史文化街區。

圖2 古塔公園街區立面改造效果圖(組圖,來源:作者自繪)

圖3 古塔公園街區東立面改造效果圖(組圖,來源:作者自繪)
文化和歷史背景下的老舊街區改造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商業布局和城市更新等多個方面,在采用設計語言對話歷史的前提下也應考慮實際的應用效果和使用者的感受。文化是自信,同樣也是解決老舊城區面貌的鑰匙,改造設計使歷史文化以新的方式延續下去,但并非完全復原古建筑,兩者意義完全不同。由此可見,采用改造的方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建設,能夠有效促進老舊街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