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趙根,周利利,王豐穎,韓明麗,葉飛華
(湖州市農業科技發展中心,浙江,313000)
瓠瓜,別名長瓜、扁蒲、蒲瓜、夜開花等,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等,為喜溫作物,容易栽培,備受人們喜愛。近幾年,浙江省瓠瓜年栽培面積在1 萬hm2左右[1,2],湖州種植面積超過667 hm2,每667 m2產量在3 000~5 000 kg,平均每667 m2收入超過1 萬元,最高在2 萬以上,已成為湖州市夏季重要的瓜類蔬菜之一。為優化湖州市瓠瓜品種結構,2019年從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瓠瓜新品種浙蒲9 號,該品種具有口感品質佳、豐產性好、商品性佳、耐貯運等優點[3]。經過近4 a 的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浙蒲9 號播種面積在全市達到了313.33 hm2,已占全市瓠瓜總面積的50%以上?,F將浙蒲9 號瓠瓜新品種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浙蒲9 號為早中熟瓠瓜品種,生長勢較旺。以側蔓結瓜為主,連續坐果能力強,豐產性好。瓜皮油綠色帶綠色條紋,外觀漂亮;瓜條中短棒形,上下端粗細較均勻,商品瓜長20~30 cm,橫徑6~7 cm,單瓜質量0.5~0.7 kg,商品性好,商品果率80%~90%。有鮮味,口感佳。耐貯性好,適應高溫能力強。春播單瓜質量較高,夏播單瓜質量較低,春季栽培每667 m2產量在5 000~7 000 kg,夏秋季栽培每667 m2產量在3 000~4 000 kg。抗枯萎病,中抗蔓枯病,適宜在湖州地區夏秋季、春季設施栽培。

浙蒲9 號田間表現
浙蒲9 號耐熱性較強,湖州市1~7月均可播種。其中,春季大棚播種期為1~3月,2~4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收。4月以后,隨著播種期推遲,產量逐步下降,6月下旬播種產量最低,7月上旬播種產量重新回升,此后,隨著播種期推遲,產量逐步下降。苗齡15~30 d,定植到始收25~35 d,采收期30~50 d,春播較長,夏播較短。

浙蒲9 號果實性狀
立架栽培,6 m 寬大棚作3 畦,8 m 寬大棚作4畦,連溝畦寬160~170 cm,每畦種2 行,單蔓整枝,株距50~60 cm,每667 m2種植1 100~1 300 株。也可采用雙蔓整枝的方式,在株高1 m 左右時打頂保留2 條子蔓,以孫蔓坐果,株距80~100 cm,每667 m2種植650~800 株。拱架栽培,8 m 寬大棚搭2 個拱形架,每畦種1 行,株距50~60 cm,每667 m2栽550~650 株。爬地栽培,8 m 寬大棚作4 畦,6 m 寬大棚作3 畦,株距65~80 cm,每667 m2栽400~500株。夏秋季栽培建議小苗移栽,秧齡15 d 左右,也可直播,采用銀灰色地膜或稻草加普通地膜覆蓋立架栽培。
①肥水管理 浙蒲9 號連續坐果能力強,豐產性好,因此要施足基肥,并及時追肥。春季栽培,翻耕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 kg、45%三元平衡型復合肥20~25 kg、鈣鎂磷肥20~25 kg、15%高效硼肥200~400 g,采收過程中追施尿素10~15 kg 和復合肥10~15 kg 各1 次,或每667 m2追施45%高鉀中氮低磷復合肥(N-P-K=15-10-20)5 kg,一般追肥3 次。夏秋季栽培,翻耕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 kg、45%三元平衡型復合肥20~25 kg。具體根據植株長勢靈活掌握。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浙蒲9 號育種專家在湖州指導生產
②授粉坐果 瓠瓜開花后就有花粉,因激素處理果形質量不穩定,一般采用人工授粉方式,于傍晚雌花開花后至太陽下山前和早上天亮后至閉花前(8:00~10:00,因溫度不同,閉花時間不同)進行人工授粉。單蔓整枝1 株同時可留2~3 個果;雙蔓整枝,1 株同時可留4~6 個果,及時疏去多余幼果和果形不端正的幼果,及時采收商品瓜,保證商品質量。
③病蟲害防治 瓠瓜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煙粉虱、斜紋夜蛾、瓜絹螟等,要及時用對口藥劑防治,具體防治方法同常規管理[4]。進行藥劑防治時要規范用藥,保證安全間隔期,嚴禁使用限禁用農藥,確保上市產品質量安全。
瓠瓜春季栽培時一般在授粉后15~20 d、夏秋栽培時一般在授粉后10~15 d 采收,可保證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