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寧夏隆德縣供電公司 趙進良 咸國平
初冬的六盤山,林海蒼蒼,寒風獵獵。站在紅軍長征景區吟詩臺俯視,一排排電桿、一根根導線從山根延伸至山頂,成為冬日六盤山一道獨特風景。而山腳下楊家店村一座院落傳出的電鋸聲、電焊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裝潢師傅們為梁小云的“全電民宿”來年如期開張忙碌著。梁小云打造經營的全電民宿,看準和看重的是可靠的電力保障和優質的供電服務。
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盤山地區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軍會師地之一,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確定的一百個經典紅色景區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國網寧夏隆德縣供電公司認真貫徹《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面推動城鄉清潔用能示范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六盤山紅軍長征全電景區,賦能當地紅色旅游、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深刻才能行動有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基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堅定不移推動黨中央重大戰略落實落地,聚焦推動綠色發展,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隆德縣供電公司負責人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有著深刻理解。
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隆德縣供電公司高標站位、明確定位、錨定方位,在政治認識上“擰擰弦”、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在工作落實上“釘釘子”,聚焦城鄉清潔用能、立足區域電網實際、組建青年工作專班,統籌協調、一體推進,為“百縣千項清潔能源示范項目”落地和“六盤山紅軍長征全電景區”打造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同時,隆德縣供電公司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健全政企溝通機制,主動向地方政府匯報工作,積極與景區企業貢獻良策,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切實發揮電網企業在能源電力行業的“龍頭”地位和“引領”作用。綜合考慮景區長遠發展規劃、六盤山脈環境保護等因素,組織實施項目技術、經濟、工程、環境等進行整體論證和預測分析,形成《六盤山軍長征全電景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六盤山紅軍長征全電景區建設規范》《六盤山紅軍長征全電景區建設指導手冊》等技術文件,涵蓋建設內容、工作流程、商業模式、評價標準等,為全電景區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提供技術保障。
項目實施中,隆德縣供電公司堅持系統觀念、強化目標導向,突出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人才鍛煉,全面構建“1+2+3+3”目標體系任務,即圍繞打造隆德首個“全電、節能、零碳、生態”紅色旅游景區“一條主線”為工作目標,以景區旅游民宿俗用能電代煤、景區旅游交通用能電代油“兩個替代”為實施途徑,以推進供電線路絕緣化、供電設備智能化和供電服務卓越化“三項重點”為技術支撐,以提高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客戶滿意率“三個指標”為常態保障,協同發力,有序推進。
景區發展需要人氣,更需要低碳轉型。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隆德縣供電公司將“全電”理念融入景區發展,全面推動能源供應清潔化、能源消費零碳化、能源服務生態化。“全電景區”是指通過實施“電能替代”提高景區電氣化水平,將傳統各類旅游景區中的燃煤鍋爐、農家柴灶、燃油公交用能等改造為電加熱(制冷)、電炊具、電動汽車供能,實現電能在景區能源消費終端深度覆蓋。
旅游景區要“全電”,供電設施必“升級”。隆德縣供電公司依托“網上電網”平臺,通過源網荷儲、電網診斷等功能模塊進行科學分析,全面把脈景區用電瓶頸,2021年投入514.23萬元對景區供電線路進行改造升級,工程獲國網寧夏電力配電網優質示范工程;2022年投入78.83萬元實施六盤山紅色研學基地10 kV業擴配套工程。電網改造升級,實現供電線路絕緣化率100%、供電設備智能化率100%。與此同時,推進景區充電樁配套設施建設,賦能綠色出行,投資建設2座120 kW充電樁,配合景區建設14座120 kW充電樁,讓進入景區新能源汽車的駕駛員真正實現“充電自由”。
“供電公司不僅做到景區電力全覆蓋,經常組織黨員服務隊到景區開展點對點服務。遇到重大活動第一時間派人派保電車現場值守,服務真是太貼心了。”談及供電服務,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負責人豎起大拇指。“全電景區”建設,不僅僅是簡單的電能替代改造,而是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同時滿足景區安全用能、清潔用能要求,實現安全、經濟、效益、美觀的綜合性示范景區。
通過以電代油、以電代煤為途徑的“全電景區”和“全電民宿”建設,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212 t,減排CO21.15萬t。據統計,2022年景區用電量同比增長150%,供電可靠率99.9990%、電壓合格率100%、客戶滿意率100%。
如今,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是一個看不到炊煙的清潔景區,也是一個聞不到汽車尾氣的純凈景區,更是一個100%清潔能源供應的全電景區。

全電景區廚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紅色旅游帶動了楊家店村的文化旅游產業。楊家店村依山傍水、綠樹掩映、民風淳樸,正在積極構建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消費新業態,通過打造多元化“全電場景”,以清潔電力賦能文旅融合,描繪出文化旅游產業綠色發展的新圖景,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力。
在打造“全電景區”的同時,隆德縣供電公司同步服務悄然興起的“全電民宿”“全電廚房”,對楊家店村13家民宿實施了電氣化改造,真正實現從照明到電氣、從住宿到烹飪、從制冷到采暖各環節、全流程的“全電”覆蓋,助推當地鄉村旅游產業升級。“我是以院落整租方式經營的,租費是每天1288元,像電視、網絡、淋浴、冰箱等一應俱全,完全能滿足一家三代人的住宿要求,旅游旺季這個院子就沒有閑置過……”民宿老板徐斌談及全電民宿帶來的可觀收益,幸福感洋溢在臉上。
同樣的,“全電廚房”給廚師帶來的舒心是不言而喻的。灶臺干凈整潔,炊具擺放有序,按下按鈕,就能在幾乎看不見油煙的灶臺上炒菜、做飯……這種感覺讓圣緣菌類合作社餐飲部“大廚”朱建軍掂起大勺來特別帶勁。
文旅產業快發展,電力主動當先鋒。隆德縣供電公司深化供電服務保障,開展“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大力實施“陽光業擴”,持續拓展“一網通辦”,更好地滿足客戶多元化、個人化需求;推動低壓臺區亮化工程,變臺整潔、電桿筆直、表箱美觀、接線規范,給人一種線桿融景、變臺為景的視覺享受。
紅色文化傳承和綠色產業培育是新時代楊家店村發展的靈魂和動力。“當年,紅二十五軍路過楊家店,送軍糧、截郵戳、當向導的故事流傳至今……”楊家店黨支部副書記韓娥娥說。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楊家店村積極壯大村集體經濟,投資90萬元建設菌菇大棚2幢,2021年實現經濟收入11.4萬元,帶動本村15名村民就近穩定就業。2022年生產菌菇20余t,實現村集體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