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坊五洲浩特電氣有限公司 丁偉玲
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工業園區、廠礦車間電力需求不斷增大,35~110 kV變電改擴建等電力工程項目明顯增多。電力工程項目工期較長、動態變化快、影響因素多、涉及面廣,項目安全管理應貫穿工程建設始終[1]。實踐中,作業風險管控把關不嚴、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單一、基層員工安全技能參差不齊、安全監督標準不統一、現場安全管控水平較差等問題比較突出,亟須突破傳統安全管理模式,構建系統高效、標準規范的安全管理體系,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基于健康、安全與環境共同體思想的HSE安全管理體系通過計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閉環,事前分析評估安全隱患,確定可能發生的危害及后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在HSE電力工程安全管理體系(圖1)下,基于電力工程安全隱患辨識與風險評估,構建由工況、設備、施工、職業健康、環境保護、人員行為等要素組成,涵蓋安全目標管理、計劃管理、監督檢查、應急響應、反饋改進等內容的系統,解決電力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管得好”的問題,實現社會、經濟、企業、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圖1 HSE電力工程安全管理體系
35~110 kV變電擴建工程涉及220 kV輸變電、220 kV變電站Π接/T接支線110 kV線路、高壓線入地、工廠車間線路改造等環節,項目規模、建設工況、技術指標、驗收標準等各不相同。人、客觀條件、制度體系是影響安全管理的關鍵因素。
人是電力工程項目的主體,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35~110 kV變電擴建工程參與人員眾多,主要由管理者(項目負責人、設備主管等)、技術人員(技術員、質量員、安全員等)及施工工人3部分組成[2],其學歷背景、工作經驗、專業技術水平、突發狀況處置能力等存在明顯差異。如果安全意識淡薄、技術能力不足,極易發生安全事故。
包括工況條件、工程設備、施工方法、技術手段、后勤保障等,一般表現為地形、地質、氣象、交通運輸、通信以及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材料裝卸運輸、基坑開挖、桿塔組立、線路架設、電纜敷設、接地調試、混凝土澆筑等流程復雜,挖掘機、吊裝車輛、壓力容器、鋼絲繩等工程設備能否按規程調撥、使用、維護,關乎電力工程項目能否安全、高質量推進。
規范、全面、有執行力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建設,能夠確保電力工程項目安全、有序、平穩運行,需要頂層謀劃、基層執行、實踐中改進、加強監督,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將電力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落地做實。
以風險控制為主線,根據電力工程項目涉及風險,錨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與環境保護等安全管理對象,明確各對象細分要素和安全目標。例如,35~110 kV變電擴建項目,一般包括主變基建、設備架設、電容器調試、避雷器安裝、電纜溝道擴建等。要嚴格遵循《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等要求,厘清安全管理對象,就視頻監控、電纜支架、站區照明、全站接地、預埋管件等工藝分區細化安全要素,明確停電范圍、保留帶電部位、裝設接地線位置、人員進出通道、機械設備搬運通道及擺放地點、安全圍欄設置及相關標識牌等。
以閉環管理為原則,細化各環節具體管理要求與處置流程,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生產工序標準和工藝方法,將日常安全、職業健康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
日常安全按照“制定方案—現場實施—排查隱患—驗收評估—優化方案”的閉環順序有序管理。細化分解安全目標任務,自上而下全員簽訂安全責任書,做到人人有責任、人人有指標、人人有擔子[3]。建設良好安全文化,鼓勵改良工藝設備,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例如,35~110 kV變電擴建項目經常使用固定地樁對大型結構進行固定,面對土質松軟或地基強度不達標,易發生土壤沉降、設備傾斜造成危險。對固定地樁進行改良,通過設置固定塊、拉伸彈簧、壓板、固定錐和限位連接塊等結構配合,增大與土壤接觸面積,解決了沉降問題,消除了安全隱患。
職業健康,規范電力工程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管理(圖2),通過崗前檢查,對安全意識較差、身體狀況不符合要求的人員進行篩選[4]。加強職業健康培訓,開展電力工程基本操作規程、HSE反違章禁令、作業崗位危害因素防范措施、事故應急處置方法等安全教育[5]。定期對安全教育內容進行更新,確保安全培訓內容能夠與工程施工內容相符合[6]。建立可隨人事調動轉移的職業健康管理檔案,實現可溯源和一人一策針對性管理。

圖2 電力工程項目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管理流程
環境保護,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調查了解環保、水土保持及噪聲污染情況,編制環境評價報告,通過引進電力工程新技術新工藝實現工程項目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例如,SF6作為電氣設備絕緣介質,因占地面積小、不受外界氣象和環境條件影響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超高壓、特高壓電力系統以及配電網絡的開關柜和環形供電單元,但其對環境危害大,溫室效益是CO2的2.4萬倍,綠色環保的“無氟環境友好型”開關設備應積極加以應用。
在35~110 kV變電擴建項目中,還可嘗試將不同空間的可控負荷、儲能、微電網、分布式電源等聚合構成“虛擬電廠”,通過集控平臺優化調節電力供需,既有效利用了資源,又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
基于風險分析與評估(圖3),全面識別過程風險,通過事前控制消除安全隱患。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明確危險點和防范措施,日常巡檢、部門排查、現場偶然發現等相配合,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早介入按規程處置,整改、反饋、優化協調一體。
基于HSE思想構建新型電力工程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與環境保護共同體,可為電力行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