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衢州供電公司 劉 慧
近年來,政府部門要求供電公司配合停電的情況逐年增多,相應的訴訟案例和信訪糾紛也呈上升趨勢。本文結合兩起經最高人民法院再審的裁判案例,深入分析供電公司配合政府停電的行為性質、法律風險等實際操作中關注的矛盾焦點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規范操作建議。
案例1:(2017)最高法行申8513號 某區政府城中村拆遷指揮部向市供電公司發函要求配合停止對原告違章建筑供電。供電公司按要求停電。原告提起行政訴訟。一審法院認為,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賦予區政府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對已經建成的違章建筑拆除時可以采取停斷電的行政職權,判決確認區政府要求供電公司對原告公司經營性用房停止供電行為違法。區政府不服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區政府申請再審。最高院再審認為,供電公司對停電原因、停電范圍等事實不具有判斷能力和義務,其停止電力供應僅是輔助區政府的通知停電行為,故實質上是區政府的通知停電行為給原告帶來了影響。駁回區政府的再審申請。
案例2:(2017)最高法民申897號 縣供電公司根據政府要求對原告煤礦實施停電。原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要求縣供電公司賠償損失5500萬元,被一審法院以“不屬于行政訴訟范圍”為由駁回。后原告又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供電公司賠償損失。被法院以原告與縣供電公司非平等民事主體關系為由,駁回起訴。原告申請再審。最高院再審認為,供電公司的停電行為非基于供電合同關系發生,雙方不產生民事損害賠償關系。駁回再審申請。

表1 配合政府停電行為的法律風險分析
準確理解配合政府停電行為的性質,是各級供電公司規范停電操作的前提。如前最高院再審案例,不論是行政訴訟還是民事訴訟,最高院均認為,供電公司配合政府停電是具體行政行為的輔助行為,不是供用電合同行為。配合政府停電行為的訴訟與賠償主體不是供電公司,而是發出停電指令的行政機關。
配合停限電的指令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具體事由可能包括征地拆遷、工商違法、拆除違法建筑、淘汰關停環境污染企業、關停重大事故隱患的生產經營企業、協助司法執行等各個方面。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條,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如,《行政強制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據此,某稅務機關為了懲罰某居民偷稅,通知供電公司停電的行為違法。如果政府要求供電公司配合停電的相關決定沒有法定依據或程序不到位被判決違法或撤銷,供電公司也可能面臨恢復供電、民事賠償等風險。不同的配合政府停電行為的法律風險分析如下。
法律法規對不同的停電情形給予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的賦權雖有差異,但基本都賦權給了縣級以上的政府或部門。2017年,廣東某供電公司根據某鎮規治領導小組的要求停電,后因鎮政府的停電要求被判違法,供電公司經省高院再審被判承擔民事責任。實務中,也常有政府部門領導電話要求供電公司配合停電的情況。如果供電公司在停電前沒有取得縣(區)級以上政府部門的書面通知,一旦涉訟,供電公司舉證困難,則面臨違法、違約停電的民事賠償風險。雖然如前文案例1,最高院認為供電公司對政府要求的停電指令不具有判斷能力和義務,但還是建議各級供電公司在執行停電前,取得縣級以上政府或部門的書面指令,并對指令的合法性做初步判斷。
配合政府停電涉及環保整治、關停、征地拆遷等易產生糾紛的事項。停電后的電費回收可能成為難題。供電公司參與政府協調會的領導或專業人員、接收停電指令的責任班所等,必須牢固樹立電費回收意識,與發出停電指令的部門就電費回收事宜達成一致,避免因配合停電導致電費無法回收。
配合政府停電的性質不是合同行為,具體的停電通知也應由發出指令的行政部門通知到被停電人。如前文案例,最高院認為,區政府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履行相應的告知等程序義務。《合同法》第一百八十條未明確供電人在供電設施計劃檢修、臨時檢修、依法限電或者用電人違法用電等情況之外需要中斷供電時,有事先通知用電人的義務。具體實務中,建議各地供電公司促請政府制訂完善配合停電的流程辦法,明確由發出停電指令的機關履行通知義務。鑒于業界對于配合政府停電的通知主體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為確保停電安全,在政府給予的停電準備時間充分等前提下,供電公司在停電前不妨履行補充通知的義務。
政府出具函件上的停電清單,與供電公司營銷業務系統開戶的戶名、用電地址可能有偏差。供電公司在接到政府部門的轉辦函件后,需會同政府執法人員到現場逐一核對確認,將供電公司內部的戶號、戶名、局號、用電地址核對無誤后,再安排現場停電配合工作。
配合實施停電時,應按函件要求并經審批的時間節點,在政府相關部門執法人員現場主持下,對函件中明確且經內部審批的客戶實施停電,不宜自行前往停電。特別是危險性大的強拆現場,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應切實提高安全意識,確保自身人身安全,不可擅自、盲目行動。在停電時如發現現場情況可能面臨失控或有其他危及自身安全情況發生時,應盡快撤離現場。停電過程中,不應發生與客戶爭執等情況。此外,在實施停電過程中,停電操作人員應做好現場照片和影像資料采集工作。
已經被政府認定為違章建筑,并馬上實施房屋拆除的用戶,可以發起銷戶流程。僅配合政府對淘汰、關停、限期整改,非永久關停或房屋拆除的用戶,供電公司應選擇強停而非銷戶流程,以應對強拆指令被撤銷或房屋拆遷久拖不決,要求供電公司重新供電的被動情況。在收到政府書面函件決定對停電對象恢復正常供電后,責任班所應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確認,按照要求的時間及時恢復供電。要求配合停電、恢復送電的函件原件以及內部審批單,應在營銷業務系統發起停電審批流程時,由責任班組在智能檔案系統上傳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