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黃岡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 孫 寶

又到了穿皮鞋的季節,我這惱人的汗腳每天都要換上一雙鞋墊。打開鞋柜瞟了一眼里面,那一雙雙舊鞋墊皺巴巴的,大都體無完膚很難找到一雙稱心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喜歡做繡花鞋墊的外婆。
小時候家住農村,當地風土習慣家家都做布鞋、鞋墊之類的,我們家人那時穿的鞋、鞋墊都是外婆一手縫制。 外婆可是個能干人,在家中里里外外都是把好手,種菜園、做飯、縫縫補補樣樣在行。母親因為在外從事營銷工作,當時我們姐弟幾個的生活起居都是仰賴外婆。外婆從小干活做慣了閑空不得,日常除了打理好家務稍有空閑就做這些布鞋、鞋墊的手工活,而她最喜歡做的也是產量最多的就是繡花鞋墊。
平時外婆總把家里的一些舊布頭或做衣服的一些邊角余料細心地收集在一起。到了冬季農閑期,這時候農村婦人們無一例外地做起了手頭上的針線活。外婆便會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敖上一盆濃濃的米湯糊,搬出平常收藏的諸色布頭,按照布形如同魔法大師一般在一塊舊門板上把它們均勻地裱在一起拼湊成一塊。約莫裱上個三四層厚度后,就將裱好的布放在陽光底下曬干,揭下來便成了做鞋墊的初胚了,俗稱“里子”。真要到做鞋墊時,會根據各人的腳的大小在“里子”上裁剪出鞋墊的雛形,再選用一些色澤較為艷麗的布料蒙在裁剪出的鞋墊上,有的還可能特意造出漂亮的形狀,最后還要再在鞋墊邊緣鑲上一道細窄的布條。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是最難的一道——納墊和繡花,要純手工地在鞋墊上密匝匝縫上一遍,還要繡一些寓意吉祥如花鳥蟲魚之屬的圖案花樣出來。
要想繡出一雙上等的鞋墊出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須要求手工活兒好還要有良好的構思布局能力,只有細密的針腳鞋墊才經久耐用,極耗費時間和耐心,一般人難以為之。外婆繡出來的一雙雙鞋墊,上面針法細膩所繡之物栩栩如生,繡什么像什么,真是心靈手巧。鞋墊精致得像藝術品一樣,常被鄰里爭為范本,那一刻我終于明白外婆為什么喜歡做繡花鞋墊。那時經常會看到外婆戴著個老花鏡佝僂著身體坐在椅上,一針一線地不停忙活著。總責備外婆為什么不休歇休歇,那么趕忙干什么?外婆說手閑著也是閑著,再說也不是很累。她就是那么勤勞。
參加工作后,我在地方上一個小供電所搞電費收繳工作,成天要在外奔波。腳愛出汗常常弄得鞋子里面濕漉漉的,非常不舒服,特別是到了秋冬陰冷季節常讓我感到頭痛。疼我的外婆知道我的“毛病”,總是把大量的繡花鞋墊做給我,告誡我每天要及時更換,說這樣老了不會得風濕的。得不得風濕我無從知曉,只知道那時我的鞋墊充裕得每天穿幾雙也夠而且都是那么的漂亮,惹得同事們艷羨不已,都夸我有個好外婆。每天穿著舒適,人也很精神。享受著外婆對我的關愛,感覺到真是很幸福!
隨著年歲的增長,外婆所做的繡花鞋墊也逐漸減少。有一次休假在家與外婆嘮叨之際,她突然拿出一沓繡花鞋墊對我說:“孫兒,只有這幾雙鞋墊送給你,外婆現在再也做不動了。以后外婆如果不在,不要忘了你的外婆。”當時我驚詫于外婆的話,責備外婆說出不吉利的言語,外婆慈愛地輕撫我的手笑了笑說:“傻孩子,人總會有不在那一天。”沒想到那竟是外婆最后一次送鞋墊給我。如今外婆早已離我而去,可那一疊繡花鞋墊我還深深地保藏著不舍得穿。每當我摩挲著繡花鞋墊上面厚密的針腳,眼前便浮現出外婆飛針走線的身影,我那慈愛而勤勞的外婆仿佛就在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