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冬萍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師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巧設讀后活動。
一個好的讀后活動應該具備以下特點:(1)與課文主題緊密相連,且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和開放性;(2)學生能夠運用本堂課所獲取的信息來解決問題;(3)學生能夠運用本堂課所學的語料。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緊緊圍繞文本主題,以課文提供的信息和語料為基礎,以學生的水平為出發點,盡量使情境貼合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趣味性。
英語閱讀課的讀后環節是思維導圖、圖表填空、課文復述、詞匯運用、角色扮演、采訪、辯論活動、寫短文、海報制作、概要寫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所學的舊知識和新知識加以整合,發展思維和情感,最終將新知識與能力遷移到新的語境中[1]。
教師在閱讀文本之后,需要處理和解決閱讀文本出現的生詞,實現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新情境的知識遷移。
以人教版必修一 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 讀后詞匯鞏固為例。
教學內容:B1U2 Travelling around 讀后詞匯鞏固。
教學目標:通過創設三個不同情境,反復操練本單元重點詞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引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1)掌握重點詞匯,并準確運用到對話中;(2)用重點詞匯介紹行程安排和制作旅游小冊子;(3)合作探究,運用重點詞匯寫作。
重點詞匯:apply for, rent, amazing, amazed, arrangement, extremely, site, take control of, accommodation,destination, admire, other than, civilization, make up,check in, check out
教學步驟:
Step1:Warming up
Task1:Describe what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in English.
Ask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ed in this unit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in English. This Warming up activity i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ctivate their memory of the words.
Step 2: Creating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review the words
Task2: Situation 1—Mary and Li Hua are talking about the coming summer holiday.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you hear.( M: Mary L: Li Hua )
M: Hey, Li Hua! What are you doing for the coming holiday?
L: I _______ Beijing with my Chinese friends.
M: Oh, I am calling to tell you I _______ during this summer holiday.
L: Great!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M: Yes, I am _______.
L: That's wonderful. Do you have _______?
M: Yes. I _______ next week. Once I get the visa, I will _______ online.
L: How do you plan to travel around?
M: I _______ and driving.
Task3: Situation 2—Li Hua is making a travel plan with travel brochures for Mary.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brackets to translate Chinese into English.
The key words repeatedly appear in the travel plan and brochures. This activity is to consolidate the key words of this unit.
Task4: Situation 3—Mary had an amazing holiday in Beijing. Now she is writing an e-mail to thank Li Hua for her assistance. Help Mary to write the e-mail and use the following words as many as possible in the e-mail.
設計分析:該設計基本達到了英語閱讀課讀后活動的詞匯鞏固,有效地落實了核心素養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的培養。
又如,筆者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 1讀后活動的詞匯鞏固中采用思維導圖形式設計了如下活動。
讀后活動:列出文本重點詞:prefer、focus、recommend。首先讓學生確定語境中重點詞的詞性和含義,再自主查閱字典,學習重點詞的用法,然后建構思維導圖,總結這些詞語的重點用法。學生的思維導圖形式多樣,色彩豐富。以下是筆者呈現給學生的思維導圖(如圖1)。

圖1
設計分析: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在討論、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結構的構建,不僅鍛煉了思維能力,也發展了知識的構建和概括的遷移能力。
讀后活動注重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下是一節閱讀課讀后活動設計[2]。這樣的讀后活動設計,既落實了文化意識的培養,也達到了學生有效進行語言遷移的目標。
教學內容:人教版必修一 Unit 5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 的 Reading and thinking 讀后活動設計
教學流程:
閱讀前:對比圖片,了解中國漢字的發展。
閱讀中: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結構、細節理解。
讀后活動:教師設計問題 Does the author hold a positive or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圍繞閱讀文本展開相關討論,教師設計讀后活動課件幻燈片(如圖2)。

圖2
設計分析:讀后活動先讓學生思考作者在閱讀文本中的態度是什么,這是為了讓學生回讀原文,也考慮到了設計的讀后活動要與教學目標相關。另外,教師組織小組討論,討論的問題是開放性的,因為學生在閱讀后已經對中國漢字有了一定了解,這樣開放性的討論不僅對課文進行了重新梳理,還加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價值判斷。討論既能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討論展示之后充分認識到要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家國情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以 筆 者 在 人 教 版 必 修 二 Unit 3 The Internet的Reading and thinking 的讀后片段為例。
教 學 內 容 簡 述:Jan lost her job and by using the Internet she changed not only her life but also helped others to change their life.
教學流程:
閱讀前:通過主標題和副標題預測文章內容“Stronger together—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
閱讀中:任務型教學形式,細節理解,總結主旨大意。
讀后活動:先通過流程圖讓學生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進行復述,再設計一個辯題:Each coin has its two sides. The Internet is our friend or enemy? 讓學生小組討論五分鐘。然后將第1~5小組設為正方,認為是friend;第6~10組設為反方,認為是enemy。五分鐘之后開始辯論,最后由教師總結辯論帶來的反思,即互聯網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好處,但也有一些我們使用不當的地方——The Internet itself is good, but we should use it well.最后教師回歸真實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現實社會中不是人人都能用到互聯網,有些老人或落后地區的人沒有機會用到。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互聯網的人該如何去改變,引發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圖3為課上使用的課件幻燈片)。

圖3
活動分析: 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加深了對原文本信息的理解,并深入思考每一段的例子都呈現出的The Internet的顯性信息,即 the Internet給我們帶來了benefits。學生不僅在語言能力上得到鍛煉,在感知、獲取、概括等思維品質上也得到了磨煉。隨后設計的辯論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在激烈的辯論中不斷碰撞,擦出火花,從而激發出更多新的觀點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語言的輸出和傳遞,很好地鍛煉了建構、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
讀后活動設計以寫作為目的,體現了以讀促寫。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文本中的語料或深層信息通過寫的形式呈現出來,把閱讀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上[3]。
以筆者在人教版必修一 Unit 2 Explore Peru 讀后活動設計為例,該活動采用寫信給朋友介紹秘魯的形式展開。
教學內容簡述:本文是介紹秘魯的宣傳冊。
讀后活動:閱讀后找出文本中表示地點的單詞、短語和句子。假定你是Tom,生活在秘魯,你的中國朋友李華暑假要去旅游,請你運用上課已經提供的一些表達地點的短語或句子來介紹秘魯。此項活動設計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掌握閱讀詞匯、短語和句子,還能讓學生把宣傳冊常用語言運用到寫作中,把閱讀遷移到寫作中。
又如,在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 Unit 3 Theme parks閱讀后,教師要求學生制作海報,并提問學生:Which park is your favorite? Why? 這樣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文本信息,說明理由。在學生通過文本信息了解公園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小組分工,運用文本的語料信息制作海報,幫助游客更直接快速地了解公園。最后,教師讓學生展示海報,給予學生及時評價。此項活動的設計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掌握文本內容,高度概括文本,提高邏輯思維,還能使學生利用關鍵詞語提高語言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核心素養的“四維度”是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調發展的綜合素養,四者不能孤立對待。教師巧妙設計英語閱讀讀后活動可以達到通過讀后活動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運用能力的目的。當然,教師還應注意活動的設計要基于文本特點,情境要具有真實性和開放性,讓學生進行有意義和交際性的操練,提高聽、說、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