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耘
當前,世界經濟增速趨緩,通脹居高不下,全球格局持續演變,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在調整中面臨新的風險。我國部分地區疫情多發頻發,對經濟發展造成較大沖擊。2022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305億元,同比增長0.7%,上半年為同比下降0.7%。全國網上零售額95884億元,增長4.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2374億元,增長6.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7%。在促消費、保民生方面,電商領域發揮了比較明顯的作用,從全國快遞物流量的總數以及實物商品的網絡銷售量的占比來看,都有比較大的一個回升。
面對外需收縮幅度可能進一步增大的局面,我國及時做好政策接續,保持足夠的政策力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擴大了國內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隨著國務院33項穩經濟措施和19項接續政策出臺實施,激發了實體經濟活力,穩定重點群體就業;增強了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高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增強了宏觀政策主動性和靈活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政策沖擊;中國經濟整體呈持續恢復狀態,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轉。
2023年,我國將邁上新的征程,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關鍵。2022年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調“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從穩增長的經濟目標來看,有必要推動經濟回到合理增長區間。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會對2023年宏觀經濟帶來正面影響,有助于消費市場和服務業的整體復蘇。
由消費構成的內需,是經濟增長“主引擎”,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動力。擴大內需有利于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提升供給質量,進而引領和創造新的需求,推動形成供需良性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因此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物流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連接著生產和消費兩端,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來,電商和快遞物流“讓全球好貨中國買,讓中國好貨全球賣”,為擴大內需、構建消費市場做出了突出貢獻。
當前,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構建更有活力的消費市場,需要我們物流人真抓實干,敢為人先。為此,我們物流業要繼續保持產業增長的領先勢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