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飛
沒有人能夠忽略菜鳥在阿里版圖中的重要地位。阿里巴巴2022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的數據顯示,菜鳥為集團貢獻了668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7%,其中69%來自外部客戶,主要得益于跨境電商、國內供應鏈等業務的增長。
自2013年成立,菜鳥至今已歷9年,這9年之中,菜鳥從物流產業切入,一步步擴大業務覆蓋范圍,夯實物流技術能力,如今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跨境物流商。
從一只小菜鳥,變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巨鳥,菜鳥能夠觸達的版圖越來越大。從全球來看,擁有9個海外自營分揀中心的菜鳥,物流業務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跨境包裹量超過450萬件,位居全球前四,與全球三大快遞巨頭FedEx、DHL、UPS處在同一梯隊。
“這樣的強大物流基礎設施以及處理能力,支撐起了菜鳥得以穩定持續開展業務。”天津新銳外貿公司的創始人王捷登和菜鳥已經打過5年交道,他表示,在2022年的雙11,菜鳥在國際物流配送方面的表現,實在驚艷,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中的地位愈發強勢。
據了解,天貓雙11購物節與往年不同之處,2022年是首次全球同時開賣,菜鳥公布出口物流六大保障措施,包括啟用全球5大分撥中心、超3000架次航班運力保障、覆蓋30多國的海外倉備貨等,保障全球消費者在雙11及跨境旺季能夠及時收貨。彼時,菜鳥出口優選倉備貨同比增長超300%,中東及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倉備貨量同比增長超200%。
除此以外,菜鳥與全球60余個港口合作建立智能清關系統,增加1210保稅出口及轉關報進,確保“通關無憂”。其智能合單覆蓋52個國家,并基于國內商家發貨速度及海外本地物流時效進行策略的升級,同時使用環保包材助力碳減排。
值得一提的是,在末端配送方面,菜鳥已在法國、波蘭、西班牙等國家設立8000多組自提柜,鏈接超過5萬個自提點,并進一步優化末端配送能力,菜鳥國際負責人向媒體記者公開表示,依托菜鳥韓國分撥中心及威海優選,韓國消費者將在最快3天內收到來自中國的包裹,菜鳥也將聯合速賣通啟用煙臺優選倉。
“菜鳥的跨國際的巨大物流網絡設施鋪設,得益于其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對傳統意義上的跨境物流模式進行了顛覆”,王捷登認為菜鳥的創新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意義深遠。
王捷登表示,傳統意義上的跨境物流更多的是以一種專線視角來運營,比如主打歐洲路線、北美路線等等。然而,當跨境電商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需求量飆升,專線的路子很可能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業務量。菜鳥覆蓋全球超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體量,跨境專線的運營模式并不適合菜鳥。在這樣的背景下,菜鳥構建了覆蓋全球的數智化物流,實現從專線模式到網絡效應的升級,也由此成為菜鳥領先同行的關鍵優勢。
《中國儲運》雜志記者發現,招商證券研報對于菜鳥的全球跨境物流網絡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其表示菜鳥在世界布局了助力構建對外契合全球中小企業發展趨勢、對內承接阿里業務出海需求的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其全球物流覆蓋了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全球速賣通75%以上的中小企業出口,占速賣通包裹量的90%以上,并能提供“到港+運輸+申報”的一條龍服務,另外還搭建起歐洲卡車網絡,覆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用于歐洲進出口業務。
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是,以列日eHub為中心,菜鳥建立了一張覆蓋歐洲七個核心國家的卡車網絡。自列日機場與菜鳥進行物流合作后,列日機場的貨運量從72萬噸提升到112萬噸,電商包裹從2017年的僅30萬件增長到5.48億件。三年時間,列日機場的貨運量多次打破其貨運紀錄,成為歐洲增長最快的貨運機場之一。
“其實菜鳥的這種數智化模式也是現實給逼出來的,但是卻讓傳統的跨境電商模式自此走向末途”,上海元吉物流合伙人李浩銘從事傳統跨境物流貿易二十年,他告訴《中國儲運》雜志記者,長江后浪推前浪,菜鳥改變了這個行業的老氣橫秋,使之愈發展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