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徐翔
東南亞市場的突飛猛進,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天津人張志東從事食品貿易多年,2020年,他也加入了進軍東南亞的跨境電商浪潮,《中國儲運》雜志就有關問題采訪了他,和他聊聊東南亞市場情況。
《中國儲運》:你在東南亞生意做得怎么樣?
張志東:我之前一直做國內食品電商的,主要是一些兒童零食,2020年,我開辟了東南亞的生意,也是跟著朋友的思路在做,現在一個月流水在10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讓我切實感受到了這個市場的活力,我準備這五年都主攻東南亞市場。我這個人愛好旅行,疫情前就去過東南亞幾個國家,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疫情結束后,我還準備好好地在東南亞幾個國家進行一下旅行,深度感受這幾個國家的人文環境,進行業務深耕,我認為這塊市場至少值得深耕十年。

《中國儲運》:你認為東南亞現在火爆的原因是什么呢?
張志東:我認為主要得益于政策層面的利好,尤其是在RCEP的加持下,東南亞成為全球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RCEP締約的國家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口總數近三分之一,同時還覆蓋全球最有增長潛力的中國和東盟兩個大市場,占全球貿易的四分之一,從發展潛力來看,東南亞地區是當今世界經濟極富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
對于國內跨境電商而言,RCEP的簽訂不僅意味著東南亞市場將變成一片新的藍海,對外貿易的消費需求將可能大幅激增,與之相匹配的貨運需求也會隨之增長。在可預期的將來,將直接推升國內往來東南亞的航空貨運量、海運等國際物流的持續增長。
《中國儲運》:目前國內企業進入東南亞的模式都有哪些呢?
張志東:中國品牌出??煞譃槿N方式,入駐海外第三方平臺、開設DTC獨立站以及拓展線下渠道。不少中國跨境電商賣家正在嘗試向線下實體業務發展,傳統跨境電商“強線上弱線下”的局面或將逐漸演變成“線上+線下結合,線下反哺線上”的新趨勢。市場研報數據表明,全球消費市場總量占比,電商低于20%,大部分商品是通過線下大型賣場、商超、連鎖店、便利店交付給用戶的。而品牌出海的目標不僅僅是簡單賣貨,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產品傳遞來輸出品牌的價值和文化,本土化運營才是跨境電商未來突圍制勝的關鍵。
《中國儲運》:你認為中國的物流企業如何深耕東南亞市場呢?
張志東:隨著“快速通關”廣泛實施、跨境物流成本的降低,面向東南亞擁有豐富航線資源的物流企業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拓展將極大受益,促進東南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東南亞的很多國家基礎設施相對于中國還很欠缺,我認為除了新加坡、泰國情況較好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物流水平整體偏低,物流配送效率不佳,尤其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存在許多弊端和阻礙。但是國際貿易往來,會加速這些國家的物流系統、支付系統、倉儲系統等建設。因此,我建議,跨國物流企業可以抓住機遇推進區域品牌化建設,高質量推進海外倉建設、豐富海外倉功能,對海外市場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行海外資本、人員投入、市場投入等等。另一方面,資金實力充足、數字化水平高、物流效率高的物流企業可不斷加強對東南亞物流市場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