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結合一道平面圖形翻折題的多視角、多方法解析,歸納解題規律,拓展解題思維,引領并指導解題研究.
關鍵詞:動點;翻折;軌跡;極端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1-0032-03
收稿日期:2022-10-05
作者簡介:劉金剛(1982.12-),男,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數學教學研究.
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的主線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主干內容之一.近年高考對立體幾何的考查,在直觀想象與創新意識等方面的要求較高,而平面圖形翻折成立體幾何的問題,就是其中一種比較吻合的考點.對于這類平面圖形的翻折問題,我們要化“動”為“靜”,“動”中取“靜”,“動”“靜”結合,找到點、直線、平面等相關要素之間變與不變的量,以及翻折過程中關鍵點的變化軌跡,合理切入,巧妙應用.
1 問題呈現
問題在△ABC中,已知AB=2BC=4,AC=23,動點M在線段AC上(不與端點重合),將△ABM沿直線BM翻折,使線段AB上存在一點N,滿足CN⊥平面ABM,若NB>λ恒成立,則實數λ的最大值為_______.
此題以一個直角三角形所對應的平面圖形為問題背景,結合線段上的動點與頂點所對應的直線進行翻折變化,構建相應的立體幾何圖形,利用另一線段中的存在點滿足線面垂直關系來合理創設,進而確定線段長度的變化情況,結合不等式恒成立引入參數,巧妙確定參數的最值問題,內涵豐富,知識交匯,形成一個“動”“靜”結合、“定值”“最值”鏈接的創新情境問題.
2 問題破解
解法1(運動直觀法)由運動相對性,不妨固定△ABM,將△BCM繞BM翻折,作點C關于BM的對稱點C1,連接CC1,交BM點E,則點C在翻折時的軌跡為以E為圓心,CE為半徑的圓.
由題意CN⊥平面ABM,可知點C在底面ABM的投影點N在CC1上.
又點N在線段AB上,所以點N為線段CC1與AB的交點,當且僅當∠CBC1≥∠CBA時滿足題意.
如圖1所示,當點M從點C移動到點A的變化過程中,BN的長度由大變小,所以當點M與點A重合時,此時NBmin=1(因不含端點,故最小值1取不到).
要使得NB>λ恒成立,則實數λ的最大值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