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航,周書喆,呂 柯,黨衛民,曲麗娜,陳志忠,董問天,聶靖昕,唐 彥,楊 磊,于 欣
(1.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 100191;2.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精神衛生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北京 100191;4.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 100191;5.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94;6.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北京 100871;7.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研究院,江蘇 南通 226000;8.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廣東 東莞 523808;9.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
隨著全球化進程及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全社會的生活和工作節奏都在逐漸加快,職業人群既面臨著由職場壓力所導致的多種職業衛生問題,又承擔著來自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壓力。與一般人群相比,職業人群承受著更大的生理心理壓力,也更容易出現影響職業功能的身體和心理問題[1]。研究發現,約30%~40%的職業人群因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影響出勤,甚至出現工作傷殘[2]。這給職業人群本身及整個社會都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已將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列為十五項重大行動之一[3],重視及保障職業人群健康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LT)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其在改善抑郁情緒[4]、睡眠障礙[5]、認知功能[6]等方面的療效已得到證實,而在職業人群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仍處于初步應用階段。本文旨在對光照治療的作用機制進行系統梳理,并將其在職業人群領域的應用現狀及效果進行總結,以期為促進光照治療在職業人群精神心理健康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指生命體幾乎所有生理功能和行為所遵守的特定節律,周期接近24 h(20~28 h),其對生命體的健康、疾病及治療等均可產生影響[7]。晝夜節律受內源性因素及外源性授時因子影響,而光作為最重要的授時因子,影響機體生物節律的表現特征[8]。光信號被位于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的光受體捕捉,將信號通過視網膜下丘腦束上傳至位于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Supra Chiasmatic Nucleus,SCN),進一步激發生物鐘相關基因和蛋白的表達,通過復雜的反饋相互作用而起到調控生物節律的作用[7,9],例如:光照在不同時相作用于晝夜節律系統所產生的相位反應曲線(Phase Response Curve,PRC)[10]。
近年來的研究假設,ipRGC還可將光信號傳導至大腦的眾多區域,如下丘腦、丘腦和杏仁核等[11]。光照治療改善抑郁情緒作用路徑的研究發現[12],ipRGC可將光信號傳導至背側中縫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進一步的研究發現[13],由光剝奪所導致的抑郁樣癥狀可由位于DRN的5-羥色胺能神經元的激活而逆轉,而這種方式與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制相似,從而證明光照治療對5-羥色胺可能有直接的作用。
(1)改善抑郁情緒。在精神衛生領域中,光照治療對于抑郁情緒的改善作用研究開展的最為廣泛[14]。早在20世紀80年代,研究已經發現光照治療對于患有季節性抑郁癥(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的患者有一定治療作用[15]。后續大量研究均表明,光照治療能夠有效治療SAD[16,17],且已被美國精神病學會推薦為治療SAD的一線治療方案[18]。
光照治療對非季節性抑郁障礙(Non-seasonal Depression,NSD)的治療作用相關結論尚不明確。雖然有研究報道了陰性結果[19],但多項臨床試驗及薈萃分析均肯定了光照治療在NSD中的療效[4,20,21]。由于NSD患者人群異質性較強,研究開始關注光照治療在特殊人群(如圍產期或圍絕經期女性[22,23]、老年患者[24,25]等)方面的應用及療效,目前仍需大樣本的臨床試驗結果以形成一致結論。
光照治療應用于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BD)的研究起步較晚,初期以病例報告為主[26,27],且結論不一致。Dauphinais等[28]的研究發現,光照組與對照組在抑郁癥狀改善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光照未造成顯著的副作用。本研究團隊完成了我國光照治療雙相抑郁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29],結果發現光照治療對雙相障礙患者的抑郁情緒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起效時間也明顯早于對照組。后續的系統綜述也進一步肯定了光照治療對于雙相障礙抑郁發作的治療作用[30]。
(2)改善睡眠障礙。如前所述,光照治療的核心作用機制即調控生物節律,因此也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睡眠障礙。光照治療能夠有效提高睡眠質量、睡眠穩態和睡眠效率,減少夜間覺醒次數及改善白天昏睡[31,32]。光照治療已被美國睡眠醫學會推薦為治療睡眠障礙的指南性治療方案[5]。近來的研究發現,對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33]、認知障礙[34]及神經退行性疾病[35]患者共病的睡眠問題亦有一定的療效。
(3)改善認知功能。近年來,研究開始關注光照治療對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但目前的結論尚不一致。研究表明,強光照可提高被試的主觀警覺性,提升被試對刺激做出反應的能力[36]。目前,已有少量研究探討了光照對于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37-39],結果均提示光照可能對認知功能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評估指標相對單一且不敏感、患者人群的異質性較強,故仍需要涉及多種認知功能評定的設計嚴格的臨床試驗以明確光照對于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34]。
(4)其他。有關光照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研究較少,且結論不一致[40,41]。也有研究報道,光照治療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進食障礙等也具有一定的療效[42]。
(1)光照治療在輪班作業人群中的應用。在航空、醫療、運輸等行業中,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常需采用輪班制工作制度。由于輪班工作時間表與晝夜節律之間的不匹配,輪班工作人員常出現晝夜節律紊亂,這可能導致輪班作業人群出現一系列身體健康問題,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中的失誤,甚至事故風險[43-45]。
光照治療作為生物節律紊亂的主要干預手段,已開始應用于輪班作業人群。研究表明[46],暴露于強光照下的被試主觀報告更少出現困倦、更有活力、情緒也會更好。另外,光照治療對于改善輪班作業人群的情緒、睡眠、警覺性及注意力方面均有一定的積極影響[47,48]。一項關于光照治療對于輪班工作的ICU護士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49],明亮的照明環境可減少夜班護士的嗜睡,但可能會增加工作失誤,因此仍需更多的隨機對照試驗以明確光照治療的具體效應。
(2)光照治療在職業倦怠人群中的應用。職業倦怠(burnout)即與工作相關的慢性壓力,指對工作有較高的要求,但感到精疲力竭,沒有動機和精力去從事與工作相關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1]。對于患有職業倦怠,且因此經常缺勤的工作人員,目前最有效的干預方法是基于認知行為治療的心理輔導(mental coaching)[50]。已有研究發現,光照治療能夠有效減輕職業倦怠人群的疲勞感[51]。Nieuwenhuijsen等[52]比較了心理輔導聯合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即光照治療聯合脈沖電磁治療)與常規心理輔導對于職業倦怠人群重返工作及工作相關的疲勞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由于光照治療的強度不夠,并且治療過程中很多被試是閉眼狀態,從而影響了光照的作用,故未發現聯合治療組在改善職業倦怠等方面的優勢。
Canazei等[53]在患有重度職業倦怠的住院患者中進一步探討了光照治療的療效,結果發現,暴露于早晨強光(光照強度約5 000 lx)治療的患者職業倦怠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其白天嗜睡減少,夜晚的睡眠質量改善,睡眠潛伏期縮短,患者報告的主觀幸福感增加。由于該研究入組患者數量較少,后續仍需要大樣本、包含更為客觀的測量指標研究以驗證光照治療的結果。
光照治療作為一種有效的、副作用較小的物理治療方式,在精神衛生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并被驗證有積極的治療意義和應用前景。雖缺乏系統研究,光照治療在職業衛生領域已被少部分研究證明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亟待設計嚴格的大樣本研究深入探索光照治療對職業人群精神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為有效改善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