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欣儀
(龍巖高嶺土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龍巖 364000)
現階段,國有企業所處的市場經濟環境日益復雜,財務風險不可避免,因此,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中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國有企業經營規模較大,在經營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入和流出,因此,能否高效、安全地使用資金直接影響國有企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中加強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實現對資金調撥和使用的調控,對資金盈余和缺口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及時發現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調整資金管理決策,有利于保障資金安全,提升資金利用效率,降低資金短缺風險。
國有企業通過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實現對各個業務環節的嚴格監督,及時發現業務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杜絕貪污腐敗現象,保障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效解決國有資源短缺和不足的問題。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內部控制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國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強化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可以防范企業財務信息風險,提升財務信息時效性,杜絕賬目混亂、賬實不符等問題,有利于提升國有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水平。
部分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以下幾方面財務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大多數國有企業已構建了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將財務風險管理融入內部控制工作中,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管理者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對財務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缺乏全面性的了解,不能使財務風險管理在內部控制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并非短期可以實現,而是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保證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缺乏有力的監督,對內部控制工作主要局限于事后監督,并不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雖然部分國有企業已經構建了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但是,在監督的過程中存在管理層過多干預情形,導致內部控制監督機制形式化嚴重,不能完全發揮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作用,增加了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基于當前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國有企業要做好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應在以下幾方面加以解決和完善。
國有企業管理者在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內控機制實施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只有樹立先進的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思想觀念,才能大大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提升企業防控財務風險的能力。
首先,國有企業管理者要將財務風險管理思想觀念融入內部控制中,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認知和理解,提升自身對潛在財務風險的預判力,做好預測評估、防范財務風險的相關工作。
其次,國有企業管理者可以采用多種渠道營造管理氛圍,如通過國有企業公眾號、微信號等方式,加強員工對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財務風險的認知,將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中,在國有企業內部形成一個“人人懂內控風險管理”的工作環境,營造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全員參與的氛圍。
最后,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人員應轉變傳統的工作觀念,要認識到在開展內部控制過程中會面臨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在工作中應樹立先進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并針對潛在的財務風險,事先做好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將內部控制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為了使國有企業管理者認識到內部控制監督對防控財務風險的重要性,強化對內部控制工作的監督力度,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對內部控制的日常工作情況進行嚴格監督。管理者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建立關鍵崗位定期輪換制度,與內部控制相關的關鍵工作環節落實內審措施,針對檢查中發現的相關問題認真分析其原因,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對落實整改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到位。
其次,國有企業可以在內部構建專門的內部控制監督小組,要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督,做好與審計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結合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結果來監督內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及時預測和找出潛在的財務風險。國有企業管理者要給予內部控制監督小組一定的管理權力,保證內部控制監督小組工作的獨立性,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受到其他部門及管理者的干預,內部控制監督小組的工作結果需要直接向企業管理層匯報,為內部控制監督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提供重要保障。
再次,提高內部控制監督的信息化水平。現代市場經濟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因此,國有企業管理者要想提高內部控制監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必須注重內部控制和監督信息化的建設。企業可以在內部控制監督工作中引入ERP、大數據等先進的信息系統,把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數據存儲在系統中,借助ERP等先進系統全面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同時,要注重對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先進分析工具的引進,實時跟蹤內部控制數據的異常變動情況,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為了提升防控內部控制財務風險水平,要結合現階段所處的市場發展情況以及內部運營情況,在內部構建防控內部控制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一方面,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國有企業要從識別風險、檢測風險、分析風險方面入手構建出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其中,風險識別是對風險目標的準確辨別,并對風險類型進行判定,通過分析不同風險特點,及時制定出有效防控風險的方案和措施;檢測風險是對存在的風險目標進行檢測,對不同風險進行合理排序、評分,對風險造成的風險程度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風險是對風險發生概率以及風險目標進行分析,并結合風險可能引發的損失來執行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提升國有企業防控風險的能力水平。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在構建內部控制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過程中,要從管理現狀出發,結合預警系統的債務風險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經營增長指標及資產質量指標等角度,分析國有企業不同階段的財務情況,一旦發現指標中的存在異常,立即向國有企業管理者發出財務風險預警。
現階段,雖然部分國有企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但仍存在部分國有企業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因此,國有企業要加強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
一方面,國有企業管理者要在內部設置內部控制財務風險評估小組,并由國有企業管理層進行統一領導,內部控制財務風險評估小組的主要職責如下:按照評估風險的方法收集風險信息、識別風險;解釋和發現評估風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和保障各部門完成評估風險工作;匯總和整理內部控制財務風險評估結果;對風險評估結果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另一方面,科學、合理地設定風險評估目標。設置內部控制財務風險評估目標是評估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的基本前提,國有企業要結合現階段實際內部控制工作情況,在設置風險評估目標的過程中,盡可能量化評估目標,并隨著不同發展階段對風險評估目標進行適時調整,以保證風險評估目標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財務風險問題,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時發現自身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不足,并采用科學、合理的對策來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提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防控能力,以促進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