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元陽 河南省安陽縣職業中專
毫不夸張地說,新冠疫情大流行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有史以來面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之一。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造成了重大沖擊,使國際局勢更加復雜,也帶來更多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尤其對我國的影響更為明顯。
剛剛過去的2023年研究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474萬人,遠低于此前預估的520萬人。受疫情影響,2023年考研可以說是最艱苦的一屆,很多同學都是帶病發著高燒上考場,也有不少同學在經過一年的努力之后不得不臨時放棄了考試,多個考點的統計數據都顯示缺考率在30%以上。
2023年1月,新冠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并實施“乙類乙管”,防疫政策的變化讓很多人一下子處于“裸泳”狀態,加上管控措施的解放、強制核酸檢測的取消、行程碼的下線,讓人一下子感覺到出行和活動“自由”了,疫情蔓延的速度出乎預料得快,多地在1月份之前就迅速進入第一波感染高峰。
疫情三年,對各行各業的沖擊還在持續。但無論多么艱難,疫情時代或者后疫情時代已經到來。無論如何跌跌撞撞,社會前進的動力并沒有停止,科技的發展依然會在艱難中透出曙光。新冠在地球上肆虐,人類的目光卻望向太空,新的一年在全球各地會有多個登月計劃執行。面對各種已知和未知的病毒,新一代的mRNA疫苗不斷研發出來,面對疑難疾病,基因編輯療法也有望一試身手。移動通信技術由5G向6G演進,量子通信技術持續發力……
IT領域,元宇宙與AI熱度不減,AR/VR產品成為綠色生產基石,加速元宇宙普及,商業遠程會議和遠程教育可以通過元宇宙平臺提供比二維視頻更多樣化的交流和交互功能。人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創造力來制作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全新圖像、聲音或信息,甚至實現AI的內容生產。小米的仿生機器人CyberOne取得重大進展,而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發布的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剛一亮相就驚艷全場,雖然它在一些知識性問題上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作風讓人崩潰,但它表現出來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對自然語言的理解,甚至對函數描述的理解,足以讓人感到恐怖,也許在不久之后,AI就能實現自我編程了。
今年與AI相關的,還有自適應AI(Adaptive AI)、AI信任(TRiSM)問題以及超連接智能世界、數字可編輯世界,利用數字孿生實現現實修正。
2023年的重要戰略技術趨勢還有可持續性技術、超級應用(Superapps)、數字免疫系統(Digital Immune System)、無線價值實現(Wireless Value Realization)等。其中的超級應用,正是以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為代表,集應用、平臺和生態系統功能于一身,這一技術趨勢正向世界蔓延。
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方式,但阻攔不了社會的進步。大疫情時代,我們艱難前行,跌宕起伏,在病毒的裹挾之下走過了漫長的三年。經歷陣痛,才能迎來光明,回歸常態,讓經濟和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曾經丟失的色彩,一定會在未來更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