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嶸韜,魏亮亮,戴 然
(昆山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項目基地位于昆山老城區亭林街道游方弄,周邊老小區林立,道路狹窄,地理位置較好,周邊煙火氣很濃厚,具有很好的生活氣息和老城氛圍,同時地塊又位于昆山老城區六城門的朝陽門區域附近。六城門是明代內閣首府顧鼎臣于抗倭期間為保障昆山老百姓生命財產修建的,其中朝陽門為六城門中的一門,因此以“顧鼎臣”這個IP 來定位項目方案[1]。
本文簡要介紹顧鼎臣的生平。
顧鼎臣(1473—1540),明代官員,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屬江蘇)人,謚號“文康”。
顧鼎臣與昆山有3 個經典的故事。
(1)筑城抗寇。昆山縣城最早是“列竹為柵”,至宋代還是因陋就簡的土城筑圍,無法抵擋外敵入侵。明嘉靖年間,昆山由于物產豐富,又瀕臨東海,屢遭倭寇搶盜,城里百姓常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的顧鼎臣已入閣為相,利用進諫的機會,勇敢地為家鄉人說話。他親自撰寫“昆山修筑磚石城墻”的奏折,經過他據理力爭的訴求,終于獲準建造。
(2)忠孝節義,公正廉潔。顧鼎臣“告老還鄉”后,繼續仗義納言,為民請命。鄉民都知他清正廉潔,而常向他訴說冤情,請求幫助公斷。這方面的民間故事,戲劇傳奇不勝枚舉。
(3)文采奕奕。顧鼎臣幼時聰明,常有妙語。一天,塾師出對為難他:“花塢春晴,鳥韻奏成無孔笛。”把鳥鳴聲比喻成無孔之笛,確非一般,但顧鼎臣面無難色,不一會兒就對上了:“樹庭日暮,蟬聲彈出不弦琴。”將蟬聲比喻為無弦的琴聲,也別出心裁,因此塾師不禁十分驚奇。有一天,他父親出對考他:“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顧鼎臣立即對道:“云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他父親聽了非常高興[2]。
本項目通過結合顧鼎臣的這3 個主要的功績,在提升設計中體現出來。圖1 為項目平面圖。

圖1 項目平面圖
通過對顧鼎臣的生平事跡的深入了解和提煉,結合項目實際功能和場地的空間要求我們利用將“筑城抗倭”“忠孝節義”“文采奕奕”3 個主要功績融入場地之中。分別對應設置3 個景觀元素——“小城墻”“孝廉長廊”“文康廣場”。
小城墻:以仿古城墻磚砌筑景墻,呼應第一個顧鼎臣筑城抗倭的故事,用景墻來還原歷史,歌頌顧鼎臣一心為民的品質。景墻作為入口對景和入口形象,從設計角度出發,必須考慮虛實結合,建筑為蘇州水鄉本土風格的粉墻黛瓦格調。景墻從風格上也采用灰色系,同時結合園林中月洞門的造型,有格柵,虛實結合,同時在景墻的一側,設置整石銘牌,銘牌上篆刻顧鼎臣的生平事跡和主要功績。展示了景墻的重要歷史意義和地塊在整個昆山城墻的重要位置,使市民很好地了解了昆山本土的一些文化和歷史[3]。圖2 為小城墻建成效果。

圖2 小城墻建成效果
孝廉長廊:在整個廣場的西側綠地部分,設置了一個現代蘇式風格的景觀廊架,以抽象的銘牌形式“廉”作為長廊的主題,結合鋪裝和宣傳欄講述顧鼎臣的孝廉故事,再現歷史,呼應第二個故事,同時向社會展示街道公正廉潔的品質。廊架從使用和耐久的角度采用鋼結構為主體,結合蘇州園林建筑風格,輕盈和古樸的景觀風格,在廊架上設置了一些格柵和具有中國化的冰裂紋作為廊架主立面的裝飾,形式簡約而不失特色。并且考慮光影效果和綠化種植布置,使廊架在整個環境中成為一個亮點和焦點,讓廊架隱于綠化中,又顯于眼球上。圖3 為孝廉長廊效果。

圖3 孝廉長廊效果
文康廣場:以“文康”作為廣場的名字,在廣場上設置顧鼎臣讀書時的對聯,還原了當時顧鼎臣刻苦學習,文采奕奕的優秀品質,呼應第三個故事,同時向社會展示我黨“學習強國”的決心。廣場鋪裝風格繼續延續蘇式園林景觀風格,從色系和拼花一脈相承[4]。該廣場同時又是整個場地的中心部分,既要滿足一定的人流集散功能,還有滿足臨時車行的停車功能。用傳統的小青磚做席紋鋪設,因小青磚強度低較脆弱滿足不了行車和停車功能,所以設計采用5cm 的燒面654#花崗巖小料石代替傳統小青磚,而顏色、尺寸、拼花與青磚一致,同時花崗巖強度高、抗耐壓,正好滿足行車和停車需求。圖4 為文康廣場建成效果。

圖4 文康廣場建成效果
植物上在考慮保留現狀大樹的前提下,用微更新的手法對植物進行梳理。在3 個主要節點處進行精細化設計處理,其他以地被和草皮,并配以鄉土花灌木,如早櫻、雞爪槭等。高低層次分明,常綠配比合理,與景墻、長廊還有廣場很好地聯系起來。做到了綠化與硬質相符合的做法,同時尺度上考慮一步一景,精致而又不失大氣。
通過小城墻、孝廉長廊以及文康廣場作為該更新項目的主要節點,并融入昆山當地的和地塊的歷史故事和文脈淵源,使得原本僅有功能的景觀元素變得立體起來,成為具有歷史感、文化感和人情味的歷史人文景觀,同時又對地塊歷史文化達到一定的紀念和宣傳的作用,使城市更新不僅是在物質、設施上的更新,同時又在精神上賦予了新的意義。
場地位于陸家鎮南糧路南側,靠近第二小學和吳淞江公園。場地面積約0.565 畝(約376m2),場地現狀為一片非機動車停車場,場地西側有一公廁。整個地塊為南糧路昆小微節點的一部分,將來整個南糧路將作為地塊的昆小微示范區打造。此節點為沿線最為重要的昆小微景觀節點。場地將來考慮周邊業態的發展,引進高端品牌咖啡星巴克作為地塊的核心建筑,從建筑、景觀以及業態上來激發整個南糧路地塊的活力和產業的升級。圖5 為項目總平面圖。

圖5 項目總平面圖
景觀設計以星光為設計主題。在主入口通道鋪裝上設置星光燈,形成星光步道。坐凳側壁為金屬材質,側壁上開孔,搭配內部燈光,營造星光點點的景觀氛圍。場地上布置景觀坐凳,既可以提供戶外喝咖啡的場所。也使得場地成為一個口袋公園,為人們提供休憩空間,聚集人氣。
場地主要建筑是布置在朝向南糧路的北側,是整個場地的核心區域,景觀設計需考慮與建筑完美融合,風格匹配,同時又要考慮與整個南糧路周邊地塊相和諧,如何將建筑與景觀很好的銜接,考慮該地塊又位于學校邊上,周邊都是商鋪,地塊雖小,但是期功能多樣化,第一是考慮地塊本身作為星巴克配套休憩商業空間,第二是作為學生家長放學等待區具有一定的集散功能,第三是作為街角口袋公園的公園空間。為了解決這3 個功能,設計延續建筑極簡主義的風格,用極簡、明快而不失變化的帶有韻律的曲線,將建筑和景觀的用灰色系的鋪裝線條很好的聯系起來[5]。
同時考慮沿街立面的統一性,并且從景觀綠化的角度來美化和軟化建筑,考慮在廣場中心設置3 個與建筑風格材料一致的景觀坐凳樹池,材料考慮用外包鋁板,并且在鋁板上設置花紋,內部藏LED 發光燈,晚上可以與地面上的星星燈相呼應,烘托了美麗而繁華的商業氛圍,配合建筑的泛光,使整個地塊在晚上能夠成為沿南糧路的亮點。
又考慮軟化建筑周邊的界面,將建筑周邊一圈設置類似風格的鋁板花壇。綠化為了不破壞建筑的整體性和商業氛圍,在中心3 個鋁板樹池坐凳中主要考慮用草花以及芒草類的植物,建筑的邊上考慮種植較大規格的花灌木,做到精致而又不失大氣,同時保證場地有花,有草。建成后成為一個南糧路的網紅打卡點。既為學校家長及小朋友提供一個美麗、安全和舒適的等待空間,又為周邊市民提供了一個休憩娛樂放松心情的好去處。晚上華燈初上,星光燈的氛圍和建筑交相呼應,讓小鎮的居民也能享受城市發展的成果。真正使景觀可以走進千家萬戶,可以發揮設計的社會價值。用微更新的手法,使得老地塊涅槃重生,重新煥發魅力。圖6為星巴克建成效果。

圖6 星巴克建成效果
以上兩個項目小而精,但又不失為城市更新中典型案例。一個位于中心城區,一個位于鄉鎮的老鎮區。一個是作為社會服務性機構,一個是作為商業地塊。兩者原始功能有所不同,都是相對獨立的地塊。城市功能性和城市屬性都不是很清晰。特別是第一個,原先有圍墻后,更加割裂了與外界的關系。
設計通過對周邊情況的摸底調研,充分了解周邊的業態,了解周邊居民的需求,來植入一些地塊的新功能,如休憩、商業、觀賞以及活動等。通過這些新功能重新對地塊進行了提升,重新對地塊設施進行組合。對現有植物如大樹,充分保護,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提升。通過大樹的點位,來規劃設計方案,有的局部植入休憩節點如社區提升項目中的孝廉長廊。有的植入前景植物組團。以最小的代價來提升地塊的景觀和價值。并且在滿足地塊基本的功能后,使其成為一個城市的公共空間小游園。讓市民更好地可以參與進來,成為共享的城市綠地。并且更新后使得地塊功能也多樣性,空間景觀也多樣性,重生更新是涅槃重生不是修舊補舊。最終帶動周邊地塊一起提升,從而使得微更新從點輻射到面,最后連成片。實現更新到換代的藍圖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