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晶
(新疆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2]。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3]”。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4],強調“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4]?!?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疆大學時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學最根本的就是育人[5]。
課程思政的核心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關鍵在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課程思政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教育理念的體現和發展;另一方面,課程思政是統領教師、課程、課堂等育人主體、育人渠道的具體實踐。
2017年,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教育部全力推進“新工科”建設[6]。“新工科”是指將理工、工工、工文各學科交叉融合滲透[7],“新工科”建設對支撐我國新形勢下的經濟轉型具有重大意義,而全面推行課程思政則是新時代思政育人的重要舉措??梢?,“新工科”和課程思政不但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也啟發和推動了高校教師就如何推動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考和探索。
新疆大學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在整體規劃、教師育人能力、示范引領保障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科體系、專業體系、教材體系、管理機制體系之中,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行和素養,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學校以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為根本,將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立德樹人、服務社會有機融合,在“立德”中鍛造人才品質,在“樹人”中培養創新能力,在“服務”中增強擔當意識,為學生搭建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的實踐舞臺。通過“三個課堂聯動”案例等,形成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不斷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思政水平。
新疆大學2021年新立項課程思政標桿課36門,其中工科類標桿課17門,占比47.2%;2022年新立項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6門,其中工科類示范課12門,占比46.2%。同時全面修訂教學大綱,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2020年底,學校獲批自治區課程思政試點高校。學校有3門課程入選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其中工科1門?!靶陆髮W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入選自治區級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
通過課程思政標桿課和示范課程建設,越來越多的教師從被動到主動,積極探索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在教學大綱中加入專業課程的思政要求與內容,豐富課堂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方法。面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實際需求,圖書館面向新工科從資源建設和資源服務兩個層面也開始課程思政的服務探索:從不參與課程服務轉變為主動關注教師課堂教學資源與服務需求;從課程思政概念理解到課程思政服務的具體實踐;從個別館員的參與到有組織的課程思政服務團隊的建立。與此同時,圖書館還將課程思政服務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支部書記擔任課程思政服務責任人,明確工作內容與考核目標,通過與學院黨支部的共建機制,搭建系列課程思政資源共建示范平臺,提升課程教學效果。選派優秀館員加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導師組,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圖書館服務機制,為更好地服務新工科課程思政提供示范和引領。
新疆大學圖書館服務課程思政處于探索階段,面對所有專業課程都要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的要求,圖書館從參與新工科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修訂入手,采用“試點—積累—推廣”的思路,選擇機械工程學院和軟件學院兩個新工科建設基礎較好的學院進行試點,根據“一課程,一方案”的原則,針對“機械制造基礎”和“數據庫原理”兩門專業課程組織相應的課程思政資源服務。通過定期與授課教師以及學生交流溝通,對課程思政資源進行更新和調整,一方面密切跟蹤專業最新研究進展,重點結合自治區和國家重大政策決策,梳理凝練蘊含其中的課程思政內容;另一方面根據師生反饋,結合當前學生學習心理規律,注重采用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新穎的展示方式呈現課程思政內容。
圖書館最大的優勢是海量的文獻資源,是支撐學校教學科研的核心部門,也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近年來,通過智慧校園建設,獲取圖書館資源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新工科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發揮了新的獨特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師生閱讀需求已經逐步從紙質文獻改變為電子文獻,電子文獻的購置數量在各個高校占比已經超過紙質文獻,種類也不再局限于全文期刊、學位論文、電子圖書等傳統文字內容,與課程配套的音頻、視頻等也作為館藏資源不斷豐富和完善,這是圖書館服務新工科課程思政的重要基礎。
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中心,是學校聯系師生最為廣泛的單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讀者對圖書館的資源需求也不同,圖書館可以充分挖掘讀者的需求特點,分層次、分階段讓師生共同參與課程思政資源服務開發。
上述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優勢和專業館員隊伍優勢的統籌組織。在高校圖書館從數字化向智慧化轉型的過程中,資源優勢必須借助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和專業的館員隊伍才能發揮作用。通過購置和自建相結合的方式打造課程思政資源專題數據庫,為學院的每一門專業課配置課程思政責任服務館員,讓館藏資源活起來,增加館員和處于教學一線的教師之間的互動,將館員的服務和學生的需求對接起來,變等待式和儲備式的服務為主動式和應用式的服務,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新疆大學圖書館面向新工科的課程思政服務是服務教學科研、拓展立德樹人途徑的新嘗試,得到了相關學院和專業教師的支持。圖書館的資源優勢、服務優勢經過統籌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不但豐富了教師的課程思政資源,而且提供了教師交流的平臺,匯聚了師生的需求和意見建議,讓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融為一體。但受制于思想觀念、理解能力、工作能力等因素,圖書館服務新工科課程思政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根據調研,除部屬院校和部分地方重點高校圖書館能夠提供學科深度服務之外,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在空間服務和資源保障服務等方面較為單一,因此,對于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館員而言,育人的理念還局限在傳統服務的范疇,尚未樹立主動參與教學一線育人的意識。一方面,館員認為課程思政是教學范疇的工作,教學工作和圖書館工作是獨立的兩個工作系統,館員參與課程思政工作屬于“跨界”,不愿意投入精力;另一方面,非工科背景的館員存在跨學科服務的畏難情緒,對新工科概念不了解,工作缺乏主動性。以上表現其本質是對高校立德樹人的職能認識不到位,把育人職能簡單化為教學部門的主責主業,主觀放棄了圖書館育人主陣地的地位。
課程思政資源對高校圖書館而言是一種新的資源組織類型,面對不同的專業課程,所涉及的課程思政內容需要從時間軸進行梳理,還要對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和標引。如,在講述“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時需要整理出國家對制造業的規劃、新疆制造業的發展歷程等相關資源信息,這些信息散布在年鑒、地方志、報紙、期刊論文、專著等各類文獻中,亟待整理,以便授課教師選擇使用。
當前,課程思政建設已成為高校重點工作,除教學單位之外,各職能部門也出臺相關支撐舉措,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但是這些工作基本上各自為政,缺乏頂層設計。比如,如何將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納入專業課程思政,師生創新成果如何在課程思政中體現等,首先需要解決散布于不同部門和個體中的資源的匯集、整合、加工等問題。
從育人規律出發,新工科課程思政育人應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方式以及不同時間段構成。但是,目前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主體是一線教師,而且主要強調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課程思政,這就破壞了育人的連續性,限制了育人的空間。
高校課程思政目的在于立德樹人,這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保障。圖書館應當從講政治的高度對館員提出明確要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積極參與新工科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圖書館要主動對接教務處和教學單位,根據職能部門要求和師生具體需求為館員制定能力提升規劃,通過集中培訓、參與教學、觀摩討論等方式提升服務能力。
新工科課程思政建設重在突出專業特色蘊含的豐富思政內容,需要結合各專業課程內容進行頂層設計,在梳理共性資源的基礎上按照“一課程,一特色”的原則進行資源統籌:(1)根據學校新工科建設思路,按照學院和專業對核心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資源建設整體設計,將分布于不同資源庫中的共性思政內容整理出來,建立課程思政公共資源庫,再針對具體課程整理補充特色資源,建立課程思政特色課程資源庫。(2)深入挖掘學校思政資源和紅色基因,結合學校發展歷程對本專業的設立、發展過程進行回顧,讓學生牢記前輩和師長的奉獻付出,厚植愛黨、愛國、愛校情懷。(3)按照課程內容涉及的技術(理論),研發人員進行資源挖掘和整合,重點突出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技術報國情懷。(4)運用好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可以針對一門課程建設一個資源微信公眾號,將課程思政內容與授課內容相融合,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完成課程思政的受教過程。
圖書館作為高校核心的文化育人陣地,具備延伸育人過程、拓展育人空間的條件和優勢。近年來,新疆大學圖書館將思政內容與閱讀氛圍營造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思政空間:一是將活字印刷、書法藝術相結合,從甲骨文、金文、歷代書法名家中分別選出66個“學”字和66個“習”字,建成“學·習”墻,用傳統文化滋養學生,從而進一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收集習近平總書記所有著作及其相關文獻,設計專用書架和閱覽座位,在圖書館大廳建設了“學·習苑”專題閱覽區,供師生學習、交流;三是選取習近平總書記不同時期的照片和經歷簡介,采用立體造型,建設“學·習之路”特色閱覽區,讓師生近距離感受和學習偉人的成長經歷,成為圖書館“網紅打卡地”;四是單獨劃分樓層,建設工科專業館和衛星館,同時嵌入思政元素,拓展思政育人空間,實現了無感式育人。
根據新工科不同專業,將館員分成不同的服務組,每個小組支撐一門專業課的思政資源建設,將授課教師的需求轉換成可見的資源,包括教參資料推薦、課程思政PPT制作、特色音視頻的剪輯等,館員深度融入式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服務。與此同時,作為服務的增值業務,館員可以針對不同年級階段性需求開展信息服務,如面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經典讀物和暢銷讀物,邀約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辦真人圖書館,面向高年級學生開展如何撰寫論文、如何使用參考文獻等服務,抓住學生的需求,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拓展思政教育方式,嘗試打造學院館員、專業館員和班級館員模式。
新疆大學圖書館打造一系列文化品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設置文獻專柜、設立紅色文獻館、舉辦讀書會等方式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師生頭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品牌,通過建設古籍文獻館、國學堂、書法社等方式,讓師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新工科教育必須面向新時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校所蘊藏的紅色文獻資源是最生動的思政資源,也是最能反映學校光榮傳統的育人資源。教育最傳統的方式是說教,通過不斷地重復來灌輸、固化知識和理念。與此同時,高校更應該根據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守正創新,把眾多靜態紅色文獻資源的說教轉換成有溫度、有深度的心靈同頻共振。新工科課程思政要在系統性設計的基礎上,細化紅色文獻資源與工科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生動的融合而不是生硬的拼接,借助不同的閱讀推廣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提升新工科課程思政教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作用。
面向新工科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高校圖書館要主動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過程,發揮自身優勢,拓展服務方式,加強實踐探索,推動新工科發展,為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