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乃文
近幾年,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原因主要為冠狀動脈出現急性或持續性缺血進而引起心肌缺血性壞死,最終導致左心衰竭,因此目前需采取正確的治療手段[1,2]。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腎功能異?,F象,而心臟及腎臟等各個器官功能都可以借助血流動力學實現相互作用,導致其他臟器出現功能障礙。這時可以通過持續腎替代治療對其進行緩解,為多個臟器的供血提供支持[3,4]。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恢復患者動脈血流及灌注,并對心功能進行改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術期行持續腎替代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擇院內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90 例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5 例。參照組患者男26 例,女19 例;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58.54±5.81)歲。研究組患者男27 例,女18 例;年齡40~78 歲,平均年齡(59.07±6.3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屬對研究方法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個人資料不完善、合并惡性腫瘤、近期接受過持續腎替代治療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 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經橈動脈及股動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對患者展開全方位投照,由經驗較為豐富的醫師結合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對其進行判斷,進而實現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1.2.2研究組 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術期行持續腎替代治療:使用頸內動脈留置雙腔導管作為血管通道,借助連續性靜脈血液過濾,結合血氣分析結果對置換液進行配置。保證置換液流量為1800~2500 ml/h,輔以5%氯化鈣及碳酸氫鈉靜脈泵入,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選擇適合的抗凝方式,使血液流動速度在160~200 ml/min,超濾速率<35 ml/kg,濾過分數<25%。患者在持續接受腎替代的過程中若出現低血壓癥狀則需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緩解。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心率、肝腎功能指標。肝腎功能指標主要包括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尿素氮、肌酐。總膽紅素正常范圍為1.71~21.00 μmol/L,谷草轉氨酶正常范圍為29~35 U/L,谷丙轉氨酶正常范圍為0~40 U/L,尿素氮正常范圍為6.1~13.9 mmol/L,肌酐正常范圍為45~110 μmol/L。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水平分別為(112.17±10.46)mm Hg、(74.16±13.08)mm Hg、(69.16±2.03)次/min,均低于參照組的(123.36±18.45)mm Hg、(87.13±10.02)mm Hg、(83.22±2.56)次/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比較()
注:與參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兩組患者肝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分別為(18.12±2.46)μmol/L、(33.15±2.03)U/L、(33.14±2.03)U/L、(11.18±2.03)mmol/L、(78.14±6.02)μmol/L,均低于 參照組 的(22.36±2.45)μmol/L、(43.46±2.21)U/L、(46.48±6.66)U/L、(13.12±2.05)mmol/L、(97.48±12.11)μ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肝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肝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參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重癥急性心肌梗死作為一種發病較快、病死率較高的心臟疾病,一般由冠狀動脈持續性或急性缺血所引起[5,6]?;颊咴诨疾『髸霈F胸骨嚴重疼痛、呼吸不暢等癥狀,這時采取藥物治療無法有效緩解,因此需及時接受針對性治療,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8]。部分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還會存在肺部感染、心肌充血及腎功能異常等情況,對患者心臟、腎臟及肺部等多個器官產生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異常血流動力學及神經內分泌細胞所導致,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可以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式緩解[9,10]。
經相關臨床實踐研究可以得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式對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較好,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患者梗死血管疏通,便于后續治療。但是一些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使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也會因為缺血時間過長而影響效果,所以這時不但需要采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還需要接受其他治療方式[11]。持續腎替代能夠借助循環容量調節引起血流動力學異常,并為多個器官提供血液運行保障。使用持續腎替代的主要作用機制為非選擇性清除抗炎及促炎介質,進一步降低患者體內炎癥介質濃度,更好的恢復機體免疫力[12]。持續腎替代可以保持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平穩且緩慢,對于清除溶質及恢復器官功能有著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水平分別為(112.17±10.46)mm Hg、(74.16±13.08)mm Hg、(69.16±2.03)次/min,均低于參照組的(123.36±18.45)mm Hg、(87.13±10.02)mm Hg、(83.22±2.56)次/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分別為(18.12±2.46)μmol/L、(33.15±2.03)U/L、(33.14±2.03)U/L、(11.18±2.03)mmol/L、(78.14±6.02)μmol/L,均 低于參照組的(22.36±2.45)μmol/L、(43.46±2.21)U/L、(46.48±6.66)U/L、(13.12±2.05)mmol/L、(97.48±12.11)μ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術期行持續腎替代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肝腎功能指標。
綜上所述,重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術期行持續腎替代治療的效果較好,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肝腎功能指標,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