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玲 陳光影 譚健明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導致的慢性腎臟病,是慢性腎臟病和終末期腎臟病的重要原因,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1]。臨床常表現為大量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癥狀,實驗室檢查常表現為尿蛋白陽性、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現貧血,且合并其他微血管并發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2017 年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4%,腎臟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在糖尿病的并發癥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為30%[2]。誘發糖尿病腎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蛋白攝入過多、吸煙、高血糖、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癥等。如何早期進行識別、預防和控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監測糖尿病患者Hcy、NLR、CRP 水平,客觀評價Hcy、NLR、CRP 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為糖尿病腎病的預防提供幫助。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 年3 月~2022 年5 月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是否符合ACR>30 mg/g 且持續>3 個月診斷結果將患者分為單純糖尿病組(ACR≤30 mg/g)和糖尿病腎病組(ACR>30 mg/g),每組40 例。單純糖尿病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40~72 歲,平均年齡(51.2±3.6)歲;有吸煙史25 例。糖尿病腎病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39~69 歲,平均年齡(50.8±3.5)歲;有吸煙史26 例。兩組性別、年齡、吸煙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1999 年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①糖尿病癥狀:高血糖所導致的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皮膚瘙癢、視力模糊等急性代謝紊亂表現,隨機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者葡萄糖負荷后2 h 血糖≥11.1 mmol/L(注:空腹狀態指至少8 h 沒有進食熱量,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3]。符合2014 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與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KF)專家共識的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有糖尿病史,ACR>30 mg/g 且持續>3 個月,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病[4]。排除標準: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原發性腎病、感染、高血壓病、風濕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腎臟疾病,且近3 個月內未服用維生素B12、葉酸等藥物。
1.3方法 ①檢測血漿Hcy 濃度: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靜脈血10 ml,采血后采用Hcy 檢測試劑盒(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循環酶法進行檢測。②測定NLR: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靜脈血10 ml,采用西門子180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計數,NLR 為其比值。③測定CRP: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靜脈血10 ml,采用CRP 測定試劑盒通過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檢驗指標,包括血漿Hcy、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NLR 及CRP 水平。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腎病組Hcy、NLR、CRP 及中性粒細胞計數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檢驗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檢驗指標比較()
注:與單純糖尿病組比較,aP<0.05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如何早期進行識別、預防和控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其中疾病病程與糖代謝異常程度對其有明顯影響[5]。Hcy 是一種含硫基氨基酸,在蛋氨酸代謝過程中形成,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能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6]。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炎癥反應也在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7]。NLR 是一種新的炎癥指標,CRP 是一種高度敏感的非特異性炎癥標志物,其在介導炎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患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①高血糖:研究表明高血糖能使腎間質纖維化程度加深[8]。②微循環障礙:糖尿病腎病早期表現為腎臟血流減慢使腎組織因灌注不足而遭到破壞,而血液流變學特征性病變為血液粘性增高、大量血小板發生粘集[9]。③糖代謝異常:包括非酶糖基化及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AGEs 抑制劑和受體抑制劑與蛋白激酶C(PKC)。AGEs 能夠引起腎小球發生硬化[10],而PKC 的激活分子二酰基甘油(DAG)在高血糖狀態時合成增多,進而激活PKC 致使基底膜結構變化,最終被激活的PKC 將相應的轉錄因子磷酸化,使信號傳遞的過程加強以減弱腎小球濾過率過高的情況。④脂代謝異常:脂代謝異常亦為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重要原因。⑤氧化應激:大量臨床試驗研究顯示,氧化應激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主要因素,活性氧的產生增加促使炎性因子表達,加快腎臟組織的損害[11]。⑥炎性反應:臨床研究表明,導致糖尿病腎病的常見原因為慢性炎癥的形成、進行性加劇和機體各種免疫反應的活化[12]。當體內有炎性病灶形成時,病灶內炎癥因子水平持續上升可促使炎性反應的發生發展。
研究發現,Hcy 在人體內的水平與葉酸及維生素B12的含量呈負相關,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謝紊亂常表現為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造成Hcy 的大量堆積[13,14]。Hcy 通過抑制血栓調節素和肝素的合成,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加重微循環障礙[15]。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可能是細胞因子介導的炎性反應,炎癥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NLR 是一種新的炎癥指標,國內有研究顯示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NLR水平顯著升高,且NLR 每升高一個單位,患糖尿病腎病的風險就上升2.768 倍[16]。高美華等[17]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組外周血NLR 水平顯著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且與24 h 尿蛋白水平呈正相關性(r=0.19,P<0.05),張寶玉等[18]研究顯示,以NLR=2.29 作為切點,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52.6%、73.3%[ROC 曲線下面積是0.661,95%CI=(0.544,0.779),P=0.014<0.05]。CRP 是含有5 個多肽鏈亞單位的蛋白質,主要在肝臟合成,具有免疫識別功能和免疫調節作用,激活補體系統,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清除靶細胞,是高敏感性、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19]。王緒山等[20]研究顯示,CRP水平隨著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及嚴重程度不斷升高,可作為糖尿病腎病診斷較為敏感的指標。
由于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多種危險因素相關,如何早期識別和預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臨床觀察糖尿病患者,評估Hcy、NLR、CRP 與糖尿病腎病的預測價值,旨在為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提供更多的證據支持,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市場應用前景。
綜上所述,Hcy、NLR、CRP 可作為評價糖尿病腎病發生的敏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