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君 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小學
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勞動教育,2020年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同年10 月,為了有效落實此意見,又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2022 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發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把勞動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
勞動教育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勞動觀念還未完全轉變,在傳統觀念中,談到學生勞動,往往指學生體力勞動,比如排桌椅、掃地、擦黑板等。勞動形式單一,勞動內容固定不變,這種勞動任務很難促進學生實際勞動能力的提升,更談不上勞動品質的塑造。
新時代的勞動教養呼吁我校要探索新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勞動形式。勞動功能不能只限于進行簡單勞動行為,而應覆蓋日常學習生活全過程;對學生的勞動不能只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勞動過程中勞動行為的有效性及是否實實在在鍛煉了學生的行動能力,勞動應從單一的“檢查做”走向多元的“有效做”,從“被動”走向“主動”。因此,我校通過設置勞動小崗位、家校協同來開展小學生的勞動教育,豐富、拓展了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
班級勞動崗位的落實以勞動教育為主要目標,讓學生在履行崗位的過程中提高勞動認知,培養勞動技能和養成勞動習慣,從而激發學生內在動力,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級勞動崗位除常規崗位之外,盡可能較多地設置新崗位,應設盡設。這些崗位是根據學生日常在校學習生活所需而設。勞動崗位的價值應在于真實地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起到助力。針對這個目標,開展班會“勞動崗位探秘”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尋找班級中一些重要的且容易被忽視的崗位,并設計了“崗位探秘表”(見表1):

表1
這項活動的開展旨在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身邊的勞動點,喚醒學生對勞動的主動意識,初步轉化被動的勞動行為。
勞動教育可以通過小崗位去實現,依托小崗位,明確勞動內容和標準,把勞動由抽象變得具體,由無從下手到有章可循。這樣,學生在勞動時不僅有了具體的實踐方向,還將勞動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在“崗位探秘”活動后,40 多個勞動崗位應運而生(見表2),有趣的“崗位探秘”活動不僅讓學生自己探尋了新的崗位,更讓他們開啟了勞動實踐。

表2 崗位名稱表
學生清晰崗位職責能快而有效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小崗位。圍繞學生班級生活,展示生動形象的勞動情景劇,讓學生明晰勞動小崗位的職責,本文以燈扇管理員為例。
第一幕:上體育課或去專用教室上課前,燈扇管理員要關閉教室里的電燈、電扇;離開專用教室時,燈扇管理員要及時關閉電燈、電扇。第二幕:放學時,燈扇管理員要關閉電燈、電扇,并關注電腦是否關閉,如未關閉,及時提醒電腦小助手。第三幕:教師上課使用多媒體時,燈扇管理員及時關閉前排照明燈;多媒體使用完畢,及時關閉。此活動豐富了班級小崗位的種類,從常見的講臺管理員、圖書角管理員、衛生角管理員等到新設的雨具收納員、垃圾袋專項管理(培訓)員、公用物品領取員、防疫物資管理員等40 多個小崗位,覆蓋了班級的各個方面。
學生在校探秘到了新的勞動小崗位,趁熱打鐵,家校共育才能將活動作用發揮到最大。于是,我校設計并開展了家庭崗位探秘活動(見表3):

表3
家庭崗位探秘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校動員家庭成員齊參與,通過“家庭崗位探秘活動任務單”,尋找崗位、制定計劃、總結情況和評價表現四個方面層層推進,把小崗位的這種形式落實到家庭中,設置同樣的家庭小崗位。
無論在校,還是在家,小崗位方便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更起到了提升學生勞動能力、培養學生勞動責任心的作用。充分挖掘學校、家庭所需求的實用勞動小崗位,建立家校勞動崗位的一體化,將勞動意識融進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結合崗位特點,給自己的小崗位取各種朗朗上口的創意名字,這也是激發學生興趣、創新勞動教育形式的做法。如雨具收納員取名“小傘收納師”、版面圖釘管理員取名為“小釘子”、傳達室取物員取名“飛毛腿傳遞員”、公共物品領取員取名為“校際快遞員”……在小崗位的勞動過程中,同伴之間往往喊的不是學生名字,而是這些有趣的小崗位名稱,名稱喊得響,使得學生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勞動更積極。
小崗位的設置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首先,根據班級實際和自身優勢,探秘班級,尋找小崗位。其次,根據探秘到的小崗位,設置崗位名稱,明確崗位職責;教師及時記錄,并梳理崗位進行分類。最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出趣味性的小崗位名稱,讓每個學生都樂意在小崗位上發揮才干。
興趣是學生投入勞動的動力。利用這一認知,讓學生結合小崗位特點來設計崗位形象畫,大膽的色彩碰撞、充滿童趣的圖畫風格、主題鮮明的勞動內容,將一個個崗位形象躍然紙上。貼畫上還需要落款小崗位管理員的名字,這樣哪位同學負責,負責什么,一目了然。
小崗位形象貼畫出現在班級的各個角落。例如,雨具收納崗位形象貼畫上畫著幾把小雨傘,整齊地排列在收納架上,下面落款:小傘收納師徐某修;版面圖釘管理小崗位的形象貼畫上是一枚趣味卡通圖釘,下面落款:小釘子劉某辰……這些遍布在教室每個角落的形象貼畫,趣味十足,頗感溫馨,激發了小學生做好崗位負責人的熱情,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勞動崗位實踐過程中,勞動崗位評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勞動崗位實踐的重要環節。小崗位系列活動的落實和實踐,為學生帶來了更多勞動鍛煉的機會,加深了學生對勞動的認知。
活動后,通過學生自評、小伙伴互評和家庭成員評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形式提升勞動小崗位評價的時效性,鼓勵學生踐行勞動,將勞動認知轉化為勞動實踐。借助表現性評價,評選“崗位小達人”“崗位守護者”“崗位愛心員”等,并對學生在小崗位中的勞動表現開展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設置的小崗位在家校中的作用、勞動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成效、參與崗位頻次等;多方面的勞動評價提升了學生的勞動素養,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增強了勞動意識,培養了勞動習慣,提高了勞動技能實現了知行合一。
在家校協同共育的勞動實踐中,學生體驗了豐富的勞動小崗位,不僅習得了勞動知識和技能,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還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塑造了優秀的勞動品質。在小崗位的歷練中,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使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