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爾 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

“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笔聦嵣?,體育給個體、給社會、給世界所帶來的精神力量和積極作用,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無論是通過體育鍛煉獲得堅強的意志、健全的品格,還是各類體育比賽和文化交流活動為全球各地區、為世界人民帶來的合作機會與對和平的希望,都提醒著我們,體育是一項關于生命的教育。做好體育教育,不僅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成長,也有利于國家、社會和全球的和平、穩定發展。
我國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等重磅的政策文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頒布和推行,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青少年教育事業的有序健康發展,也為培養合格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了深厚牢固的基礎。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參與下,體育教育正在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曙光,體育教育也正在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唯物主義理論認為,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精神是物質的升華。同理,對于個人來說,身體是精神的物質基礎,身體會影響、塑造人文素養的達成。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人民的身體素質發展狀況與精氣神,同樣影響著整個地區和民族的科技、文化、藝術等發展水平。
人是萬物靈長,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不僅有身體還有精神,有自我意識,有獨立于任何其他個體的精神文化和價值觀。這種精神文化和價值觀是人類長期進化和歷史發展的總結,是各類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社會科學等知識體系的集中體現,是人類智慧與精神的載體。同時,它也是指引人類世界向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標尺和理論依據。
對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來說,人文素養不僅是一種對自我的關懷和認知,還將成為衡量物質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尺。因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主要來自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人才,人才的學識、眼光、意志和素質,都將深刻影響區域和民族的長遠發展。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的快速變化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人文素養的培育就顯得更加重要。
體育作為一種生命的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讓他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心智水平,培養出具有人文精神、適應社會競爭和發展要求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因此,將體育教育深入應用到小、中、高等教育各階段的教學體系中,將體育與人文教育充分有機結合,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又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充分發揮體育教育的價值,推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有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構建獨立系統化的人格,順利成長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當前,我國正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邁進。此刻,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期待著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更加渴望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當前我國政治局面安全穩定,經濟發展繁榮昌盛,科技創新異常活躍,社會各領域、各階層都大量地渴求人才,尤其是高水平、高素質的高端人才。事實上,現代國家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人才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實力的關鍵指標。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全球各國都加緊了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和對人才的爭奪。某些技術大國出于自身利益和單邊思維的考慮,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阻礙全球化的進程,這些已成為我國建設人才強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雖然困難和挑戰重重,但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指引下,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我國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重視自主人才的培養,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針對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投入大量資源和力量,加強對基礎理論研究的科學家、各領域的頂尖人才、“卡脖子”技術的關鍵人才等的引進和培養,造就了大批各領域的高端人才隊伍,建立了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后備營和生力軍。
在初級、中級、高級教育階段,教育體制的改革更要擔負重任。倡導素質教育,注重以人為主體,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將成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路徑。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將體育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融合到一起,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磨煉他們的意志,塑造他們的品格,提高他們內在的素質涵養,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積極擔當作為,爭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擔負起建設國家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大規模的體育運動最初發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為祭祀遠古神話故事人物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現代大型體育競技賽事的鼻祖。每當舉辦體育運動的時候,競賽運動員都會突破極限,發揮身體的極大潛能;觀賽的群眾歡呼雀躍,為支持的運動員和隊伍搖旗吶喊,個體和群體精神都能夠得到極大程度的激發,形成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據了解,在古希臘,游戲、角力、體操等競技活動,都曾被列為重要的教育內容。而在我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王朝,周王官學就要求貴族學生掌握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即所謂“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吨芏Y》就曾記載,當時對貴族子弟的教育和培養,主要通過學習“六藝”來開展和實施,分別是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和九數。其中,“射”即指射箭、彈弓與弩,“御”指駕駛戰車、馬匹等。掌握了這六種技藝,才算學有所成,才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而這六種技藝之中,跟體育相關的技藝達到兩種,占比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對體育教育相當重視。
不過,體育作為一種專業詞匯,雖最早見于20 世紀初的清末,但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早已在我國廣泛流行發揚。如今,對于體育概念的解讀以及它存在的意義,不少學者專家都逐漸形成了統一的意見,認為體育不僅與身體健康相關,更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體育教育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培養合格、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由此可見,體育是人與社會有機結合的文化,體育活動與社會關系緊密聯系。
關于體育活動的意義,現代人們普遍認為,體育不僅能發展人們的運動能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塑造人們的意志和品格,還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提高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素養,塑造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能形成積極的價值觀。
德育、美育、體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方式多種多樣,每種方式有其存在的價值,但都不可或缺,更不能互相替代。周國平先生曾說:“人文精神之花應該用三種教育來澆灌,即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靈魂教育。”體育是一種生命教育,它能夠幫助人們強健體魄、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與智力教育和靈魂教育一起,共同構成了教育的核心。
我國是世界上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教育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游行列。在開展青少年教育的過程中,我國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五育并舉”,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在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體育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雙減”政策在全國逐漸落地,體教融合工作持續推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在全國校園中逐漸得到貫徹和落實。未來,體育教育將成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抓手,助力校園擺脫功利、唯分數論的教育觀,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育人體系,為全國青少年營造更加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和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尤其是“雙減”政策在全國落地,極大地促進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青少年體育教育事業也迎來巨大的轉機。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和數據顯示,2016 年至2020 年期間,我國新增體育教師近10 萬人。與此同時,青少年體質和健康狀況明顯好轉,各項體質健康指標都呈現出上升趨勢,青少年體育教育改革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
從這些信息和數據上,我們看到教育改革的喜人成果,也對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未來充滿信心。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體育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
當前,不少學校的體育教育都比較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卻忽視了對人文精神的關懷和教育,競技性和功利性有余,而人文性不足,導致體育教育與人文素質提升不能有機結合,不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總目標。
我國的體育教育還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體育教育不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一樣,擁有較為成熟、完備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也不能與學生各個年齡階段的身體條件、心理狀況等完全結合起來,限制了體育教育的發揮和拓展。
我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由于現實經濟水平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導致校園內以及全社會在各項教育設施、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短板,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需求,難以全面發揮體育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綜合價值。
體育本身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育人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體育來改善人的身體機能,培養人性,從而提高人的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最終有利于實現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鑒于當前我國體育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滯后于社會的整體發展,更與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要使學校體育教育擺脫當前這種困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方面,體育教育如何真正發揮出自身的價值,成為未來體育教育變革中關鍵的內容。
思想決定著行動的方向,體育教育應該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體育的指導思想之中,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以人為本,體教結合,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性等綜合素質的發展為目標。摒棄刻板的機械化教學,著力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成為祖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為建設強大的祖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任何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體育教學內容和質量,將主要取決于教師的個人能力和人文素質水平。因此,體育教育中,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磨煉剛強的意志,形成優異的道德品質。這一切,都需要在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上做更大的文章。
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改進體育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目前很多校園的軟硬件設施和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培養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首先要創設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教學環境,其次要注重教學模式、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再次要充實體育教學中的各種要素,如教材、場地、器材等。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創設和營造充滿人文性的教育環境和氛圍。
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強力有序推進,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將會進入新的快車道,開啟教育現代化新篇章。體育教育通過與人文精神的深入結合,將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根本要求,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有家國情懷的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