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東,孫義斐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當前,我國公路橋梁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推進中小跨徑橋梁裝配化建設,是促進橋梁轉型升級、提升工程品質的有效路徑。高速公路常規大中橋設計則采用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常規預制拼裝結構,待橋位、橋孔確定后,結合橋址區的地質、水文、施工條件、景觀協調和造價經濟合理性等因素,進行綜合比選后確定上部結構主梁類型。
本文根據預制裝配化設計原則,選定20m、30m、40m、50m、60m共5種常規跨徑,考慮技術經濟性,主要從混凝土梁、鋼-混組合梁和鋼結構梁三種結構型式中進行多維度比選,共計3大類7小類。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項目中單幅橋寬20m的中小跨徑橋梁為研究對象,根據表1所列跨徑及對應的上部結構類型,確定各方案的橫斷面參數,具體如表2所示。

表1 橋梁上部結構方案及適應跨徑一覽表

表2 上部結構設計參數一覽表
本文采用多維度權重評價法進行方案研究,評價方法如下:項目A的子方案存在n個維度可進行評價,每個維度的權重為Wi(i=1~n),滿足:

對上述所提出的上部結構型式進行評價比選,現選取與橋梁方案密切相關的11個評價維度,詳見表3。

表3 上部結構方案評價維度表
本文對一聯橋的工程造價進行估算,得到各個方案的綜合單價,見表4。

表4 橋梁上部方案造價對比表(元/m2)
由表4可得,同等跨徑條件下裝配式小箱梁造價指標明顯低于其他結構類型,而小箱梁和T梁的經濟性指標相當,二者是傳統結構類型中最具優勢的上部方案。同等跨徑鋼結構橋梁指標比混凝土結構平均偏高15.8%~52.1%。經濟性指標作為單項維度仍無法全面反映結構類型的合理性,僅在評價過程中考慮一定的權重。
目前常用的30m、40m裝配式小箱梁和裝配式T梁,各有其適用范圍和優缺點,結合以往的工程實踐,現對這兩類結構型式的各項維度進行統計和比較。上部結構方案多維度比選結果,見表5。

表5 上部方案綜合對比表
由表5可知,在安全性和適用性上小箱梁和T梁兩者相當,無太大差異,在經濟性上30m和40m跨徑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分體箱梁明顯好于T梁,30m和40m跨徑T梁每平方米造價比同等跨徑的分體式箱梁高出19.2%和11.9%。綜合比較,30m、40m標準跨徑裝配式小箱梁優于裝配式T梁。
結合上述評價維度及評價實例,對20~60m跨徑上部結構類型,按照以下評價得分并結合實際來擇優選取合理的上部類型。不同跨徑所對應的各方案的評價結果,圖1~4所示。

圖1 30m跨徑上部方案評價結果
(1)由表7可得,對于20m跨徑,裝配式小箱梁及T梁顯然為最具優勢的傳統結構類型。而該跨徑對應的裝配式T梁梁高較矮,無須內模,可明顯減少施工及監理工作量,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且吊裝重量小,組裝效率高,故20m跨徑宜首選裝配式T梁。
(2)由圖1可得,對于30m跨徑,傳統的裝配式小箱梁及T梁仍有顯著優勢,二者的評價得分相當,故選型時,還應結合項目所在地的設計和施工經驗。對于山區高速公路中大規模布設的該范圍跨徑的橋梁,宜首選裝配式小箱梁,其造價低廉且工藝成熟,便于快速裝配化施工。
對于平原地區或市政橋梁,或有較高的保通需求時,則建議嘗試選用整孔預制大箱梁,該結構類型采用梁場集中預制,預制梁就位后再現澆中橫梁,形成連續結構,完成體系轉換。但由于單片梁自重大,需要特殊的搬提運架設備,設備費用較高,故排序較后。
(3)由圖2可得,對于40m跨徑,傳統的裝配式小箱梁評價得分仍居首位,裝配式T梁次之。在評價指標方面,二者并無實際明顯的孰優孰劣,當面前面寬度較寬時,裝配式T梁主梁片數較多,現場濕接縫工程量較大,支座數量較多。對于作業難度較高的山區橋梁、橋梁寬度較大的市政橋梁,裝配式小箱梁宜作為首選結構型式。

圖2 40m跨徑上部方案評價結果
節段拼裝箱梁可適當結合項目條件進行推廣使用,該方案上部斷面采用大懸臂箱梁,外形美觀。箱梁節段可以工廠標準化施工,現場施工工作量小,施工質量好,效率高,同時,對曲線橋梁和變寬段橋梁適應能力強。該方案對施工的要求非常高,接縫處理會直接影響到結構耐久性。
(4)由圖3可得,對于50m跨徑,傳統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已不具備優勢,上部結構首選鋼板組合梁。鋼板組合梁可有效減少構件截面尺寸,減輕結構自重,減少地震作用,降低基礎造價,方便施工安裝。橫斷面確定應根據標準寬度確定,采用4片主梁的少主梁方案,可避免較多的支座施工和養護工作量。目前,已推廣應用的裝配化工字組合梁鋼橋通用圖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圖3 50m跨徑上部方案評價結果
(5)由圖4可得,對于60m跨徑,鋼箱梁宜作為首選,其整體性和施工工期較優,其方案外形美觀,對曲線橋梁和變寬段橋梁適應能力較強。此外,箱形整體截面,抗扭強度,整體穩定性好,鋼梁強度高,質量病害少,結構安全度高。雖然鋼箱梁方案造價較高,現場焊接工作量大,但其跨越能力在60m跨徑橋梁方案中優勢顯著。

圖4 60m跨徑上部方案評價結果
槽鋼組合梁結構評價得分次之,中小跨徑的鋼槽組合梁一般多采用分離式箱體,整體景觀效果較差。同時,對于60m等較大跨徑,需要在安裝時搭設臨時支墩,以及現場搭設模板澆筑縱、橫向濕接縫橋面板連接混凝土,施工工序較為煩瑣。
本文針對7種類型的上部結構方案進行了多維度的技術經濟性分析比選,得出了適用于20~60m中小跨徑橋梁的上部類型,具體結論如下:
(1)對于20m跨徑,上部結構宜首選裝配式T梁。該跨徑對應的梁高較矮,相較裝配式小箱梁,T梁無須內模,可明顯減少施工及監理工作量,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且吊裝重量小,組裝效率高,能夠節省施工成本。
(2)對于30m、40m跨徑,山區高速公路宜首選裝配式小箱梁,平原地區或市政橋梁建議選用節段拼裝箱梁或整孔預制大箱梁。鋼板組合梁景觀性一般,存在一定的現場澆筑量,在該跨徑范圍不作為首先方案。
(3)對于50m跨徑,本文推薦采用裝配化工字組合梁鋼橋通用圖。對于60m跨徑,鋼箱梁宜作為首選,槽鋼組合梁次之。上述3類鋼結構型式均具備一定的跨越能力,故方案的選用應結合具體項目條件再做深入研究。目前,60m跨徑鋼結構橋梁尚缺乏統一的行業通用圖,仍需進一步研究。
(4)主梁結構方案比選尚應考慮橋面寬度及下部結構型式等敏感因素,故多維度權重評價法應當注重維度的全面性,在后續設計工作中有待探究,以形成標準化的評價系統和完備的上部結構首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