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南華大學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為了實現我國提出的碳中和、碳達標的目標,我國將穩妥有序推進能源生產轉型。其中核電是我國能源轉型的主攻方向,國家對核電的發展戰略從適度發展到積極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鈾資源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本實驗是用兩種D201、D630新型樹脂以及目前常用的D261、201×7樹脂對硫酸浸出液中的鈾進行吸附性能比較,通過實驗確定吸附工藝參數,用于工業生產。
選用的離子交換樹脂:201×7陰離子交換樹脂,凝膠型;D630陰離子交換樹脂,凝膠型;D201陰離子交換樹脂,凝膠型;D261陰離子交換樹脂,凝膠型。
1.2.1 動態吸附、淋洗試驗
本試驗所用的吸附原液是某鈾礦硫酸浸出液(含鈾75mg/L、SO42-10mg/L、pH值為3),溶液使用體積為30L。吸附原液從吸附柱從柱子上方進入,自上而下通過樹脂床,最后由柱底流出,流出液用量筒收集,分析流出液中的鈾濃度,作出吸附曲線和淋洗曲線。
1.2.2 合格液中和沉淀試驗
將四種樹脂淋洗合格液置于燒杯中,常溫下攪拌加入20%NaOH溶液,中和至最終pH 7.3。中和沉淀完成后,靜置數小時,取上清液(母液)分析鈾濃度,產品漿體洗滌(洗水體積約500ml)過濾、烘干,分析鈾含量、SO42-等項目。
1.2.3 吸附動力學研究
為研究對D201樹脂的吸附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采用準一級動力學模型[見式(1)]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見式(2)]對實驗結果進行擬合。

式中,qt(mg/g)表示任意時間t處的樹脂吸附量,qe為平衡時刻的吸附量。K1為準一級動力學速率常數,t為時間,k2為準二級動力學方程的速率常數。
本試驗所用的吸附原液是某鈾礦硫酸浸出液(含鈾75mg/L、SO42-10mg/L、pH值為3),溶液使用體積為30L。吸附液自上而下通過樹脂層,接觸時間10min,試驗結果如圖1。

圖1 吸附曲線
由圖1可知,當流出液中鈾濃度到5μg/mL時出現了穿透點。試驗表明,D201樹脂吸附鈾在14BV到達穿透點,穿透容量為63.6mg/g;在35BV時樹脂達到飽和,飽和容量為132mg/g;D201樹脂的吸附參數在四種樹脂中最為出色。因此,D201樹脂是吸附效果較好。工藝上確定最佳吸附條件是飽和點與穿透點之比值為2:1,D201樹脂的飽和點與穿透點的比值為35/14=2.5,接近2。由于在4種樹脂中飽和點與穿透點之比,D201樹脂的值最接近2,因此,說明D201是最理想的樹脂。
將1mol/L NaCl-0.05mol/L H2SO4為解吸液以1mL/min流速從交換柱上部分別進入4種不同負載樹脂床,接觸時間為30min,用量筒承接流出液,分析鈾濃度,試驗結果如圖2。

圖2 淋洗曲線
由圖2可知,D201樹脂用最少的淋洗體積達到了洗脫的效果,而且它還有集中的淋洗高峰,說明淋洗效果很理想。綜合對比可知,淋洗效果最好的樹脂是D201。
由表1可知,D630樹脂的合格液用20%氫氧化鈉溶液沉淀鈾,所得沉淀參數較好。NaOH用量13mL;產品質量:U>60%;產品達到一級標準要求。

表1 四種樹脂沉淀試驗條件及結果
由圖3、4可知,D201樹脂對鈾的吸附過程更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D201的樹脂準二級動力學模型的擬合度更高,D201樹脂的R22值=0.99930,R12值=0.99609,準二級擬合的吸附量也更接近理論上的吸附容量,能更準確地描述D201樹脂吸附鈾的過程。

圖3 D201準一級動力學

圖4 D201準二級動力學
通過四種樹脂對硫酸浸出液中鈾的動態離子交換性能的研究,結果表明:
(1)D201樹脂的吸附淋洗峰不但窄而且高,吸附洗脫效果好。
(2)本試驗分別對四種樹脂的合格液進行沉淀,D201樹脂的沉淀效率最高,需要的NaOH用量的體積最少,產品的質量也是最高的,采用設計的沉淀工藝參數進行沉淀,可以得到合格的質量要求。
(3)對D201樹脂吸附鈾進行動力學擬合,結果表明:D201樹脂對鈾的吸附過程更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能更準確地描述D201樹脂吸附鈾的過程,D201吸附速率最快,是理想的樹脂。